第164章 拓撲修真學
字數:3338 加入書籤
星火閣的靈脈勘探報告堆了半桌,程明翻到第三十七份時,終於忍不住皺緊眉頭。兩份相鄰的報告讓他百思不解:青州西坡的兩處洞府,靈脈濃度僅相差 0.3 赫茲均為 5.2 和 5.5 赫茲),可聚靈陣的效率卻差了近四成 —— 北洞修士修煉一日抵得上南洞兩日,連靈米在北洞種植都比南洞早熟三天。
“靈脈相近,效果卻天差地別,總不能是風水吧?” 林風站在一旁,也覺得蹊蹺。他帶人反複檢查過兩處洞府的聚靈陣符文,紋路、靈晶擺放都毫無差別,唯一不同的,隻有洞府的形狀:北洞是天然形成的環形山洞,入口與出口在同一側,形成閉環;南洞是普通的直筒形,一端進一端出,像根橫放的竹筒。
程明突然眼前一亮,快步走向實驗室 —— 他想起拓撲學裏的 “空間虧格數”。虧格,是描述空間結構 “孔洞數量” 的概念:球麵沒有孔洞,虧格為 0;甜甜圈環麵)有一個孔洞,虧格為 1;雙環麵有兩個孔洞,虧格為 2。那兩處洞府的差異,會不會就是虧格數不同?
他立即找來靈脈橡皮泥,捏出三種模型:第一種是球形虧格 0,模擬直筒洞府的 “無孔空間”),第二種是環麵虧格 1,模擬北洞的環形結構),第三種是雙環麵虧格 2,模擬有兩個通道的複雜洞府)。隨後在每種模型內部貼上靈能感應紙,注入同等濃度的靈氣,觀察靈氣流轉軌跡。
結果一目了然:球形模型裏,靈氣從一端注入後,會順著內壁直衝到另一端,大部分靈氣從出口流失,感應紙上隻有中間區域有明顯靈氣痕跡;雙環麵模型裏,靈氣在兩個孔洞間分流,形成紊亂的渦流,部分靈氣被困在孔洞死角,利用率反而降低;而環麵模型裏,靈氣沿著環形內壁循環流動,像在閉環的渠水裏打轉,隻有極少部分從入口縫隙流失,感應紙幾乎布滿整個環麵,靈氣分布均勻且密集。
“是虧格數!” 程明興奮地敲擊桌麵,“聚靈陣的核心不是符文或靈晶,是空間的拓撲結構!虧格 1 的環形結構能讓靈氣形成‘循環流’,減少流失;虧格 0 的直筒結構是‘單向流’,靈氣留不住;虧格 2 以上的多空結構會產生‘渦流’,浪費靈氣 —— 環形山,就是天然的虧格 1 最優解!”
為了用數據驗證,程明帶著團隊去青州附近的環形山實地勘測。這座環形山是上古靈脈噴發後形成的,山腹內天然形成環形通道,虧格數正好為 1。他們在山腹內搭建簡易聚靈陣,與西坡北洞對比:相同靈脈濃度下,環形山的聚靈效率比北洞還高 15,因為山腹的環形更完整,沒有人工洞府的縫隙,靈氣循環更順暢。
“太神奇了!” 參與勘測的修士阿岩忍不住感歎,“以前總覺得聚靈靠‘靈氣多’,沒想到選對地方比什麽都重要 —— 這環形山,簡直是天生的修煉寶地!”
程明沒有停步,他將所有研究成果整理成《靈脈拓撲論》,在星火閣的首次 “格物修真學術會議” 上發表。會議現場,他用虛空繪圖技術在天際投射出三種虧格結構的立體模型,以及對應的靈氣軌跡動畫:紅色的靈氣在球形模型裏 “一穿而過”,藍色的靈氣在環形模型裏 “循環打轉”,紫色的靈氣在雙環模型裏 “亂撞渦流”,數據麵板實時顯示三種結構的聚靈效率:虧格 0 為 58,虧格 1 為 92,虧格 2 為 43。
“大家看,” 程明的聲音透過靈能擴音器傳遍會場,“這就是拓撲學揭示的‘空間真理’—— 聚靈陣的效果,取決於空間的‘孔洞數量’,而非大小或位置。環形山的虧格 1 結構,是目前已知的最優聚靈空間,它能讓靈氣從‘過客’變成‘常客’,真正實現‘聚而不散’。”
台下的老秀才王翁聽得頻頻點頭,他之前對格物學的認知還停留在 “算麵積、畫函數”,如今拓撲學將 “空間結構” 與 “修真效果” 結合,徹底打破了他對 “風水玄虛” 的固有認知:“程聖師這是把‘天地容器’的道理算透了!以前世家修士找洞府靠‘感覺’,現在靠‘虧格數’,這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啊!”
連之前質疑格物學的舊聯盟修士也心服口服。曾堅持 “直筒洞府聚靈強” 的韓家修士韓磊,在環形山實地修煉一日後,坦言:“靈氣在身體裏流轉比以前順暢多了,以前修煉到傍晚就靈氣不足,現在能多練一個時辰,還不覺得累。”
《靈脈拓撲論》發表後,星火閣立即啟動 “環形山洞府群” 建設計劃。他們在青州周邊的三座環形山內,按拓撲學原理優化通道結構,搭建標準化聚靈陣,第一批洞府建成後,迅速被修士和凡人爭搶 —— 不僅修煉效率高,連洛清羽在環形山修煉時,結晶對靈氣的排斥都減輕了,木係靈力流轉更平穩,結晶沉積速度又下降了 10。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沒想到拓撲學還能幫到我。” 洛清羽坐在環形山的洞府裏,看著窗外的環形山輪廓,輕聲對程明說,“這空間裏的靈氣,像在輕輕包裹著我,比以前舒服多了。”
程明握住她的手,目光望向正在建設的洞府群 —— 工匠們正按《靈脈拓撲論》的圖紙,在山腹內打磨環形通道,靈能檢測儀的綠光在通道內閃爍,標記著靈氣循環的最佳路徑。“這隻是開始,” 程明輕聲說,“以後我們要在七州找遍環形山,建更多的拓撲洞府,讓每個修士、每個凡人,都能在最優的空間裏修煉,再也不用為‘靈氣不夠’發愁。”
夜色中的環形山,靈脈中繼塔的光芒與洞府的靈氣燈交織在一起,像一圈圈守護的光環。《靈脈拓撲論》的手稿被供奉在星火閣的藏書閣裏,扉頁上 “空間即容器,拓撲定乾坤” 的字跡,在燈光下格外清晰。它不僅革新了聚靈陣的理論,更讓修真界明白:天地間的每一寸空間,都藏著可被計算的規律 —— 而格物學,就是解鎖這些規律的鑰匙。
隨著環形山洞府群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修士和凡人開始學習拓撲學,他們用虛空繪圖繪製自己身邊的空間結構,計算虧格數,尋找最優的修煉地點。曾經被視為 “玄虛不可測” 的 “洞府選址”,如今變成了可量化、可計算的科學 —— 這,就是拓撲修真學帶來的變革,也是格物學照亮修真界的又一束光。
喜歡我用現代知識顛覆修真界請大家收藏:()我用現代知識顛覆修真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