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靈網協議

字數:2626   加入書籤

A+A-


    真理殿堂的藍光還在分形之城上空閃爍,程明卻對著靈能通訊器皺緊了眉頭。屏幕上不斷彈出 “數據丟失”“地址錯誤” 的紅色警報 —— 自數學聖殿建成後,七州的修士、凡人和靈脈勘探隊紛紛申請接入星火閣的靈氣網絡,可各區域用的通訊方式雜亂無章:新聯盟用靈絲藻帶傳數據,西部散修用神識口頭傳遞,南部凡人甚至靠信使帶靈能玉簡跑路,導致每天有近 20 的數據包丟失,比如西州靈樞儀的氣象數據傳過來隻剩一半,東部修士的修煉日誌錯發到了北部洞府,連洛清羽的分形基因鏈解析數據,都因傳錯節點延誤了三天。
    “必須定個統一的‘規矩’。” 程明將靈能通訊器拍在桌上,身後的黑板上瞬間浮現出 tcpip 協議的分層結構圖 —— 這是他在格物院殘存手稿裏找到的 “跨網絡傳輸範式”,如今要把它改造成適合靈氣網絡的《靈網傳輸協議》,“就像凡間的商隊要走統一的官道、用統一的度量衡,靈氣數據也要有統一的‘打包方式’和‘行走路線’,不然永遠是一盤散沙。”
    洛清羽坐在靈木輪椅上,右半身的結晶因靈氣紊亂微微刺痛,卻仍強撐著用木係靈脈感知靈網節點:“我能感覺到,七州的靈脈節點像散落在棋盤上的棋子,有的近有的遠,有的穩定有的波動。協議不僅要讓數據‘不丟’,還要讓它‘走得快’—— 這正好能用你之前說的 crc 算法和圖論。”
    接下來的一個月,程明帶領數學團隊和靈脈專家,將《靈網傳輸協議》拆解為兩大核心模塊,逐一落地:
    程明將靈氣數據比作 “裹著靈絲的包裹”,而 crc循環冗餘校驗)算法就是 “包裹上的防偽碼”。具體設計如下:
    數據包結構:每個靈氣數據包分為 “頭部”“數據區”“校驗區” 三部分 —— 頭部存接收地址如 “分形之城  3 號靈脈節點”),數據區存實際內容如修煉日誌、靈脈數據),校驗區存 32 位 crc 校驗碼由數據區內容通過多項式計算生成,比如用 crc32 標準多項式:x32+x26+x23+x22+x16+x12+x11+x10+x8+x7+x5+x4+x2+x+1)。
    校驗邏輯:發送方計算校驗碼後,將完整數據包通過靈脈通道發出;接收方收到後,用同樣的多項式和算法重新計算數據區的校驗碼,若與校驗區一致,說明數據未丟失或篡改;若不一致,立即發送 “重傳請求”,直到收到正確數據包。
    首次測試時,團隊傳輸了洛清羽的分形基因鏈片段共 1024 組數據)。未用 crc 前,數據經過 3 個靈脈節點後丟失 128 組,解析結果完全錯亂;啟用 crc 後,接收方發現校驗碼不匹配,觸發重傳,最終 1024 組數據完整接收,解析誤差率降至 0。“就像給包裹加了鎖,隻有鑰匙對了才能拆。” 負責測試的修士阿岩興奮地說,“以後再也不用怕傳錯修煉數據了!”
    解決了 “不丟包”,還要解決 “走得慢”。程明將七州的 108 個靈脈節點分形之城、新聯盟駐地、環形山洞府等)視為 “圖的頂點”,節點間的靈脈通道視為 “邊”,邊的 “權重” 由兩部分決定:靈脈穩定性波動小則權重低)、物理距離短則權重低)。路由選擇采用 “迪傑斯特拉算法”,自動計算從發送節點到接收節點的 “最小權重路徑”—— 即 “又快又穩” 的路線。
    比如從分形之城頂點 a)傳輸靈樞儀氣象數據到西州靈脈點頂點 b),之前默認走 “a→c→d→b” 的舊通道權重 15,靈脈波動大,需 2 時辰);用圖論算法後,自動選中 “a→e→b” 的新通道權重 5,靈脈穩定,僅需半個時辰),效率提升 75。更智能的是,若某條通道突發波動權重驟升),算法會實時重新計算路徑,避免擁堵。
    “以前傳個緊急勘探數據,要提前半天發,生怕誤事。” 西州勘探隊的隊長感慨道,“現在用新協議,半個時辰就到,還能實時調整路線,比信使快十倍!”
    《靈網傳輸協議 1.0》定稿後,程明在真理殿堂舉行 “七州靈網啟動儀式”。108 個靈脈節點同時接入協議,屏幕上實時顯示著數據包的傳輸軌跡:紅色的點是發送節點,藍色的點是接收節點,金色的線是算法選中的最優路由,每條線上都標注著 crc 校驗通過的綠色對勾。
    洛清羽在程明的攙扶下,觸摸了啟動儀式的靈網核心 —— 一個刻著協議公式的水晶球。水晶球亮起時,七州的靈脈節點同時發出藍光,像一張巨大的 “靈網” 覆蓋在青州大地上。“你看,” 洛清羽輕聲說,“這些節點的光芒連起來,像不像你之前畫的圖論模型?每個人、每個地方,都被規律連在了一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