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太初混元一氣蕩魔護法救苦度厄真君
字數:5310 加入書籤
“快說!”
“那龍王爺,要的是香火信徒,歸根結底,要的是民心。”
師爺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咱們明著鬥不過他,但可以暗地裏想辦法,釜底抽薪!”
“哦?此話怎講?”
“大人您想,百姓為何信他?無非是他能呼風喚雨,保佑平安,可若是這東海郡,出了一個比他更靈的神仙呢?”
師爺撚著山羊須,一臉高深莫測,“到時候,百姓有了新的信仰,那孽蛟沒了香火供奉,豈不是成了無根之萍,無源之水?”
王德發眼睛一亮,隨即又黯淡下去:“你說的輕巧,這東海郡,我去哪再找個神仙出來?”
師爺嘿嘿一笑,從袖中取出一本泛黃的古籍。
“大人請看,此乃我從郡誌中翻出來的,上麵記載,數千年前,我東海郡曾出過一位得道高人,被玉虛天的仙人看中,接引去了上界,百姓感念其恩德,還曾為其立過一座生祠。”
“隻是後來年久失修,漸漸荒廢了。”
“咱們隻需將那生祠重新修繕,再編排些仙人顯靈的故事,在城中大肆宣揚,以官府的名義為其正名!”
師爺的語氣裏帶著幾分激動,“一個,是來曆不明的野神,另一個,可是正兒八經被上界仙門認可的真仙!百姓們該信誰,豈不是一目了然?”
王德發聽得是連連點頭,臉上的愁容一掃而空。
“妙啊!實在是妙!”
他一拍大腿,興奮道,“就這麽辦!你馬上去查,那座生祠在何處,本官要親自督辦,定要修得比那勞什子龍王廟,更氣派,更輝煌!”
...
師爺姓劉,單名一個“通”字。
取的是個通達事理的好彩頭。
得了郡守王德發的準信,劉師爺不敢耽擱,第二日一早便帶上兩個衙役,按著郡誌上的模糊記載,往城東山野尋去。
幾人尋了半日,才在一片半人高的荒草堆裏,找到了一座塌了半邊的破廟。
與其說是廟,不如說是個稍大些的土地祠。
石匾早已斷裂,摔在地上,被青苔覆蓋,隻能依稀辨認出“生祠”二字。
“就是這了。”
劉師爺抹了把汗,讓衙役推開那扇搖搖欲墜的木門。
一股塵封多年的黴味撲麵而來。
祠堂內蛛網遍布,空空蕩蕩,正中央的神台也塌了,神像更是早就化作一地碎石,看不出本來麵目。
“大人,這......這都破成這樣了,還怎麽修啊?”
一名衙役捏著鼻子,滿臉嫌棄。
劉師爺沒理他,隻是借著從破洞屋頂透下的天光,在牆壁上仔細摸索。
終於,他在神台後方的牆角,發現了一塊嵌在牆裏的石碑。碑文早已模糊不清,他命衙役取來水和布,小心翼翼地擦拭幹淨。
“......東海郡有女,生而有異象......性清冷,不好言語......好白衣,常負劍......有仙人自天外來,讚其‘道心天成,非池中物’,遂乘鶴去......百姓感念,立此生祠,以求庇佑......”
碑文很短,信息卻不少。
是個女子,喜歡穿白衣,還背著把劍。
最關鍵的是,是被玉虛天的仙人親自接引走的!
可是官府郡誌裏蓋了印的正統!
劉師爺的眼睛越來越亮。
他娘的,跟那來路不明的泥鰍比起來,這不就是王炸?
“姓甚名誰,倒是沒寫......”
劉師爺摩挲著下巴,眯起了眼。
沒寫?
沒寫好啊!
沒寫,這操作空間不就來了嗎!
一個大膽的念頭,在他心中瘋狂滋生。
他當即返回郡守府,將拓印下的碑文呈給王德發。
王德發看完,亦是精神大振:“好!好啊!這下有得鬥了!劉師爺,你說,咱們該如何操辦?”
“大人,此事,欲速則不達。”劉師爺壓下心中的激動,故作深沉地開口,“修繕祠堂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得給這位仙姑,造勢!”
“造勢?”
“正是!”劉師爺壓低了聲音,“大人您想,百姓愚昧,信神拜佛,圖的是什麽?不就是個平安順遂,靈驗二字嗎?”
“那孽蛟為何能成事?不過是顯露了幾手呼風喚雨的本事,咱們這位蘇仙姑,要想壓過他,就得比他更神,更靈!”
“這第一步,便是要為仙姑取一個響當當的名號!”
劉師爺眼珠一轉,當即有了主意。
他清了清嗓子,學著茶樓裏說書先生的腔調,抑揚頓挫地念道:
“太初混元一氣蕩魔護法救苦度厄真君!”
“......啥?”王德發聽得一愣,“這......這也太長了點吧?”
“大人,您這就有所不知了!”
劉師爺一臉你外行了的表情,“神仙的名號,越長,才越顯得法力高深,地位尊崇!您聽聽,太初,混元,一氣!一聽就不是凡間路數!還有這蕩魔護法,這不就是衝著那孽蛟去的嗎?至於救苦度厄,更是說到了百姓的心坎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德發細細一品,覺得好像是這麽個道理。
“好!就叫這個!”他一拍板,“那第二步呢?”
“第二步,便是傳頌仙跡!”劉師爺從袖子裏摸出一遝紙,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字。
“下官昨夜苦思冥想,已為仙姑編排了九九八十一則仙跡傳說,比如這第一則,《真君降世,劍斬妖邪於東海之濱》,說的是仙姑年少時,東海郡曾有妖物作祟,仙姑一怒之下,仗劍出海,三日而返,從此海晏河清......”
“還有這第十八則,《白衣神女,點石成金救濟災民》,說的是有一年郡中大旱,仙姑不忍百姓受苦,便將路邊頑石點化為金銀,分發給城中百姓......”
王德發聽得眼角直抽抽。
這他娘的,也太能編了。
以前怎麽沒發現,這廝如此人才?
“妙!實在是妙!”
王德發撫掌大笑,“本官即刻撥銀,你親自去辦!找全城最好的工匠,把那生祠給本官往死裏修!再去找城裏所有的說書先生、戲班子,把這些仙跡給本官傳遍大街小巷!本官要讓東海郡的百姓,人人都知道,咱們東海郡自己出的真神仙回來了!”
官府的力量一旦發動,其效率是驚人的。
不過短短半月。
城東那座破敗的生祠,便煥然一新。
青磚碧瓦,雕梁畫棟,規模竟是比那龍王廟還要氣派三分。
祠堂正中,一尊全新的神像被立了起來。
那是按照劉師爺的指示,請了最好的工匠,用上等的漢白玉雕琢而成。
隻見那神像乃是一位白衣女子,身形高挑,麵容清冷,雖看不真切,卻自有一股超凡脫俗的仙韻。
她一手負後,一手持劍,目光平視遠方,仿佛在俯瞰著芸芸眾生。
與此同時,城裏的各大茶樓、酒肆,關於“太初混元真君”的傳說,也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故事被編得有鼻子有眼,什麽白衣仗劍,什麽斬妖除魔,什麽悲天憫人......
百姓們一開始還半信半疑。
可一來,這事是官府牽頭,有郡誌碑文為證,出身正統。
二來,這位真君是東海郡土生土長的人,最後還飛升成了上界真仙,這可比那不知從哪冒出來的“龍王爺”親切多了。
漸漸地,風向變了。
碼頭上,原本去龍王廟燒香的漁民,開始成群結隊地往城東的真君祠跑。
“拜什麽龍王爺,那家夥喜怒無常,說不定哪天就把咱們的船給掀了,還是拜咱們自家的真君靠譜!”
“就是!聽說了嗎?李家老三前天出海,在真君祠求了張平安符,結果遇上大風浪,同行的船都翻了,就他的船穩如泰山!”
“這麽靈?快快快,給我也求一張!”
香火,如同流動的河水,悄無聲息地改變了流向。
龍王廟門前,漸漸變得門可羅雀......
喜歡獨自升級從變身少女開始請大家收藏:()獨自升級從變身少女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