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試探與籌謀

字數:3322   加入書籤

A+A-


    林溪輕聲道:“我不想把它交給廠裏當正式項目。不知道工廠能不能立個名目,由咱們獨立研發,再掛靠工廠名義銷售。”
    她心裏清楚,這個年代距離改革開放還有三年,任何私自買賣都要被扣上“投機倒把”的帽子,管控極為嚴格。唯有掛靠在工廠之下,才算正當收益。
    其實她完全可以再等兩年再拿出來,但此刻提出來,一方麵是守住自己對劉副廠長“創新”的承諾,另一方麵,也是為了試探他的經營理念與格局。
    若他隻看眼前,不懂得變通,那最多隻是知遇之恩,而非未來真正的合作夥伴。
    劉副廠長沉吟片刻,心裏已看出了林溪的野心。這個設計一旦量產,前景不容小覷。
    他抬起頭,鄭重道:“目前國家確實在鼓勵工廠研發創新,正好這一塊歸我分管。可以考慮以工廠名義立個研發試製品,把它放在副業生產線上試行。如果試製品成功、銷路好,再以獎金的形式獎勵個人。不過,具體細節還需要進一步商量。”
    林溪眼神一閃,緩緩開口:“其實…我倒是有個想法。”
    劉副廠長微微一笑,饒有興趣地靠了靠:“哦?說來聽聽。”
    林溪鎮定地開口:“我的想法是,可以按照貢獻比例來分配獎金。”
    劉副廠長微微眯起眼睛,這是他頭一次從工人嘴裏聽到這種說法,忍不住追問:“貢獻比例?你具體說說。”
    林溪不慌不忙,把早已在心裏盤算好的賬一口氣說了出來:“我之前調研過。經過我重新設計的便攜式收音機,大多數零件廠裏都能找到現成的。
    比如電阻、電容、晶體管、線圈,總成本大概8塊錢。進口的小件,像小喇叭、五號電池盒、耳機插孔、旋鈕,差不多10塊。
    外殼開模加上塑料加工,大約4塊。人工、運輸和耗材3塊,總成本算下來就是25元左右。再加上配套的便攜式耳機,如果生產出來,成本大概2塊5。”
    劉副廠長聽到這裏,眉頭微微挑起,示意她繼續。
    林溪頓了頓,眼神微微一亮:“現在市麵上普通台式收音機售價都在70到120元之間。我們的便攜式收音機,完全可以定在七十元的供貨價,加上耳機,整體售價就是八十五元。
    工廠可以抽成20%,剩下的歸我們團隊分成。真正的活計,可以請臨時工,節約成本。以6人團隊為例,每出品一台收音機,每個人平均能分到1塊5毛錢。”
    劉副廠長手指在桌麵輕輕敲了兩下,一時竟愣住了。沒想到這個年輕姑娘,不僅有技術頭腦,還有這樣細致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思路。
    “繼續說下去。”他語氣裏透著抑製不住的好奇,“你打算怎麽分配?至於團隊,你有人選了嗎?”
    林溪不疾不徐地說道:“所有的設計、核心技術和細節,都由我全權負責,所以我希望能占百分之五十五。廠長您這邊負責巧立名目、提供資源,占百分之二十。至於生產環節,調配工人、把控進度少不了張主任,他可以占百分之十。剩下的,趙成海和劉誌和同誌分別負責焊接電路板與裝配,兩人各自帶兩個團隊做教學和操作,各占百分之七點五。”
    她停頓了一下,補充道:“具體比例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再調整,所有分成都以獎金的形式發放,不掛賬麵。”
    話音一落,屋子裏安靜了幾秒。
    劉副廠長深深看了林溪一眼,像是要看穿她心底的算計,緩緩開口:“沒想到你憋了個大招啊。你這套設計,怕不是早就成型了?連分工和分成都考慮得這麽細致…我敢打賭,如果沒有轉正,你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拿出來吧?”
    林溪微微一笑,語氣真誠卻不失分寸:“劉廠長,這是說到哪兒去了?剛才說的,隻是我的一些提議,最終如何決定,還是您做主。”
    她心裏明白,自己雖是產品的發起者,但畢竟不是管理者,該給的尊重和麵子必須要給。
    劉副廠長聽後,眼神裏閃過一抹讚許。雖說林溪年輕,卻懂得分寸,這樣的人才最難得。他沉吟片刻,緩緩點頭:“我覺得這個創新很有可行性。剛開始,可以先少量做一些樣機,試試銷量。我一會兒就找你提到的那幾個人談談,如果他們都同意,我就立項。到時候會開個內部小會,專門商量具體事宜。”
    林溪心頭微微一震。她原以為劉副廠長至少要看過全部設計圖紙才會考慮。沒想到他竟然當場點頭。看來,這個人不僅有遠見,還敢於挑戰,確實具備戰略眼光。
    她鄭重其事地說道:“謝謝劉廠長的支持。”
    “好了。”劉副廠長合上手裏的文件夾,臉上露出笑意,“從今天起,你就是維修部的正式職工了。每月工資四十二塊,年底還有糧油布票的福利。如果這個創新產品賣得好,獎金自然也少不了。此外,你也會擁有評優、晉升、甚至分房的資格。”
    林溪心頭一熱,鄭重點頭:“多謝劉廠長,我會努力的。”
    林溪並不知道劉副廠長這幾日是如何與張主任、趙成海、劉誌和談妥的。隻是三日後,他便親自組織了第一場“研發試製品”內部會議。
    這一次,林溪早早做足了準備。她抱著厚厚一摞設計圖紙走進會議室,神色鎮定,把完整的方案分別分發到劉副廠長、張主任、趙成海和劉誌和手中。
    圖紙一張張翻開,會議室裏很快安靜下來。四人皆是技術出身,平日裏都是工廠裏最能幹的實幹派,此刻看著眼前的設計,無不心頭震動。
    這種優化與巧思,他們從未見過。那種突破常規的感覺,讓他們心裏清楚:這是一個足以顛覆行業的構想。
    短暫的沉默後,張主任率先開口,聲音裏透著震撼:“要是真能做出來,這絕對是一場收音機的變革。”
    趙成海也點頭,神情複雜:“小林同誌真讓人佩服!我在維修部幹了快二十年了,自認見過不少新鮮玩意兒,可這種水平…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
    劉誌和忍不住笑道:“如果我是消費者,一定會買這款產品。”
    林溪輕輕點頭,順勢補充:“傳統收音機要麽依賴交流電,要麽用的是一號電池,不僅體積龐大還攜帶便。更重要的是,它們都隻有外放,出門在外根本無法使用。但如果縮小體積、搭配耳機,就可以隨時隨地收聽廣播,再也不用擔心影響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