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考慮遷都!臣有一計可退隋軍!
字數:3299 加入書籤
“火炮……”他低聲自語,“待剿滅王世充之後,應該就夠了,東都洛陽已經拿下,得把晉陽工署整體搬到洛陽來才行,還有接雲韻和儼兒來洛陽……”
想到此處,楊勇不禁麵露微笑,慢慢坐了下來。
他又不禁思索起另一件事:遷都!
長安地處關中地區,遠離中原。
長安的優勢在於險固,適合王朝初創期據險自保。
而洛陽居於中原區域的中心位置。
優勢在於居中、便捷、易供,更適合疆域遼闊、需要全域治理的王朝。
洛陽相較於長安,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實現對全國的有效控製,同時兼顧經濟可持續性與政治正統性。
於是,楊勇心中有了計較,“等剿滅王世充就和眾人商議此事,不過,可以先和身邊重臣通通氣。”
房玄齡走進來,遞上一份文書:“陛下,這是徐世積整理的瓦崗舊部名冊,其中標紅者,皆是可爭取之人。”
楊勇接過名冊,翻看片刻,道:“讓他按此名冊行事,能不動刀兵便盡量招安。”
他抬頭看向房玄齡,“黎陽的防禦,也不可鬆懈。王世充雖無力反撲,但宇文化及殘部仍在河北,需防其異動。”
房玄齡躬身:“臣已與李密商議,加派斥候至河北邊境,一有消息,即刻回報。”
楊勇點了點頭,“玄齡,朕有意定都洛陽,不知你有何看法?”
房玄齡聞言一怔,隨即躬身沉思片刻,緩緩抬頭道:“陛下聖明。洛陽確是定都佳選,臣此前亦有過類似考量。”
他頓了頓,條理清晰地分析起來,“長安雖有崤函之固,然而其偏居西北,對大隋的東部、南部的掌控過於薄弱。自大隋戰亂以來,西秦、大涼、李唐勢力混戰數月之久,關中經濟受損嚴重,恐怕恢複不易。而洛陽城池規模宏大,漕運便利,且中原腹地的農業基礎未遭太大破壞,足以支撐都城所需。”
“更重要的是,” 房玄齡眼中閃過一絲銳利,“如今陛下基業初定,正需向天下彰顯統禦四方之誌。洛陽天下之中的區位,能讓河北、江南等地的豪強士族感受到朝廷的輻射力,利於穩定人心。隻是……” 他話鋒一轉,語氣略顯謹慎,“我朝經營長安多年,關中士族盤根錯節,驟然遷都,恐引發天下非議。需循序漸進,先提升洛陽的行政地位,再逐步轉移中樞機構。”
楊勇撫掌笑道:“玄齡所言,與朕不謀而合。此事不急,待平定王世充,根基穩固後再徐徐圖之。”
房玄齡眼中也滿是欣慰,
他拱了拱手,鄭重道:“陛下有匡扶天下之誌,實乃天下萬民之福。臣願為陛下驅使,助陛下成就千秋偉業。”
楊勇目光堅定,拍了拍房玄齡的肩膀:“有你等賢臣輔佐,朕何愁大業不成!”
兩日後,黎陽城外,隋軍主力整裝待發。
李靖一身鐵甲,立馬陣前,身後五萬士兵陣列整齊,旌旗獵獵。
尉遲恭的騎兵則在側翼集結,馬蹄聲沉悶如雷。
楊勇親自送行,尉遲恭嚷道:“陛下就等著好消息吧!俺定把王世充的狗頭給您拎回來!”
楊勇大笑:“好!朕在黎陽等著你們凱旋!”
號角聲起,李靖揮師南下,尉遲恭率騎兵隨後出發,煙塵滾滾,遮天蔽日。
一場決定河南歸屬的大戰,已然拉開序幕。
瓦崗寨中。
“陛下!黎陽方向急報!”親衛的聲音帶著難以掩飾的慌張。
王世充正對著案上的地圖出神——圖上瓦崗與黎陽之間的紅線不過兩指寬,實際距離卻僅有二百餘裏。
他猛地抬頭,案幾上的玉杯被帶倒,琥珀色的酒液在地圖上漫開,暈染了“黎陽”二字。“說!李靖帶了多少人?”
“探馬回報,隋軍主力五萬,由李靖統帥,尉遲恭領一萬騎兵為偏師,徐世積率五千瓦崗舊部為向導,兩日前進軍,此刻怕是已過浚縣,距瓦崗不足百裏!”
“哐當!”王世充一拳砸在案上,青銅燭台應聲翻倒,火星濺在他的龍袍上。“可惡!”
他踉蹌著後退,腰間的玉帶勒得肋骨生疼,“快去傳單雄信、程咬金、邴元真、段達等人速來帥府商議!”
“是,陛下!”
盞茶功夫,眾人便趕到帥府。
“諸位都聽到了?”王世充的聲音像被砂紙磨過,“楊勇六萬大軍壓境,三日之內必至城下,你們都說說,該如何應對?”
段達率先開口,聲音發顫:“陛下,臣以為,我大鄭在黎陽雖有小敗,但咱們還有八萬雄兵,況且瓦崗地勢險要,寨牆高聳,定能擊退來犯敵軍。”
單雄信也附和道:“段將軍所言極是!”
他指尖劃過瓦崗周邊的丘陵,“不過,臣有些擔心徐世積,此人對瓦崗地形熟門熟路,哪裏有暗渠、哪裏是死角,他一清二楚,恐怕會對我軍不利!”
程咬金咽了下口水,甕聲甕氣:“要不……咱們埋伏一下敵軍,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王世充不置可否,他的目光落在邴元真身上,“邴愛卿素有謀略,可有良策?”
邴元真上前一步,袍角掃過案邊的銅爐,帶出一縷青煙:“陛下,臣以為優勢在我,敵軍要想攻下瓦崗殊為不易,瓦崗地形複雜,易守難攻,隻要緊守寨門,便是十萬大軍前來也無可奈何!”
王世充點了點頭。
就在這時,郭士衡出列道:“陛下,臣有一計,可退敵軍!”
喜歡重生隋太子從絕境逆襲成大隋武帝請大家收藏:()重生隋太子從絕境逆襲成大隋武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