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試製火炮!改革田稅!

字數:3301   加入書籤

A+A-


    次日清晨,偏殿的門窗都被厚厚的錦緞遮住,隻留下幾盞宮燈照明,氣氛肅穆得如同祭祀。
    宇文愷、李安,還有那位在晉陽主持火槍鑄造的秦老工匠,並排站在案前,神色緊張。
    當楊勇從暗格取出滑膛炮圖紙展開時,三人的眼睛瞬間瞪圓了。
    秦老工匠踉蹌著上前一步,手指顫抖地撫過圖紙上的炮管截麵圖,嘴唇哆嗦著:“這……這鐵器竟能做得這般精巧!陛下,這是……要將火藥的力道,用在這鐵管子上?”
    李安說道:“陛下,這炮管如此厚實,怕是得用百煉精鐵才能鑄造吧?還有這炮架,帶著輪子,難道是想讓它能移動?”
    宇文愷則盯著圖紙上的彈道計算表,眉頭緊鎖:“這上麵的刻度、角度,似乎與算經裏的勾股定理有關……若要讓炮彈打得準,怕是得請算學博士來幫忙校準。”
    楊勇看著三人各有側重的反應,滿意地點點頭:“秦師傅說得對,這火炮靠的就是火藥爆炸的推力;李安考慮的機動性也很重要,戰場之上,能快速轉移的火炮才是利器;宇文大人想到的校準,更是關鍵。”他頓了頓,語氣變得凝重,“朕給你們三個月時間,務必造出一門能用的火炮。材料不夠,去洛陽府庫支取;工匠不夠,從各工坊抽調最頂尖的;若有人敢泄露消息,以通敵論處!”
    三人齊聲應道:“臣等遵旨!”聲音裏既有壓力,更有興奮。
    對於工匠和軍工而言,這樣前所未有的兵器,無疑是最大的誘惑。
    接下來的日子,洛陽城西的工坊區愈發森嚴。
    禁軍不僅封鎖了周邊街道,連上空都禁止飛鳥掠過——李安讓人在圍牆四周張了大網,說是防刺客,實則是怕有人窺見裏麵的秘密。
    秦老工匠帶著十名最擅長鑄造的徒弟,日夜守在冶煉坊。
    鑄造炮管比火槍槍管難得多,既要保證內壁光滑,又要確保壁厚均勻,稍有偏差,發射時便可能炸膛。
    第一爐鑄造的炮管冷卻後,用探杆一測,發現內壁有細微的砂眼,秦老工匠二話不說,掄起大錘將其砸得粉碎。
    “師傅,這都已經是第五根了……”一個年輕徒弟心疼地看著碎鐵,那可是耗費了三天三夜才鑄成的。
    秦老工匠抹了把臉上的汗,沉聲道:“陛下說過,這火炮是要上戰場的,炸膛了傷的是自己人!砂眼、氣泡,一點都不能有!再開一爐,這次鐵水多煉半個時辰!”
    宇文愷則帶著算學博士們,在空地上用石灰畫出刻度,反複計算不同角度下炮彈的飛行距離。他還讓人做了個木質的炮架模型,用石子代替炮彈,一次次試驗炮架的穩定性。
    “宇文大人,按這刻度表,若將炮口抬高兩指,炮彈能飛出三裏地!”一個算學博士興奮地喊道,手裏的算籌都掉在了地上。
    宇文愷卻搖搖頭:“三裏地是遠,可準頭呢?昨日試了十次,有五次落在了靶標的丈許之外。若打不中敵軍,再遠也沒用。”他蹲下身,在石灰地上畫著拋物線,“得想個法子,給炮管加個固定的標尺。”
    李安則寸步不離地守著火藥坊。
    製造火炮的火藥,比火槍的顆粒更粗,威力也更大,稍有不慎便會引發爆炸。
    他讓人將火藥坊建在離主工坊三裏外的河灘上,進出的工匠都要換上沒有金屬飾件的布衣,連工具都換成了銅製的。
    “記住了,不許帶火星靠近!”李安每日都要站在坊門口叮囑,“稱藥的天平要準,硝石、硫磺、炭粉的比例,差一絲都不行!”
    楊勇也偶爾借著體察民情的名義,來看火炮研製的進展。
    他從不指手畫腳,隻是站在一旁默默觀察,偶爾在秦老工匠糾結炮管材質時,提醒一句“試試用生鐵與熟鐵摻雜鑄造”;在宇文愷苦惱標尺時,隨手畫一個簡易的準星示意圖。
    這些看似不經意的提示,卻總能讓眾人茅塞頓開。
    秦老工匠照著法子鑄造出的炮管,果然更加堅韌;宇文愷加上準星後,炮彈的準頭提高了三成。
    除此之外,楊勇還有更為重要的事情要做。
    ……
    洛陽的秋意漸濃,紫微殿外的梧桐葉被染上金紅,隨風簌簌飄落,鋪滿了青石宮道。
    楊勇坐在禦書房內,案上堆著各地送來的奏報,最上麵一本,是河南道總管呈上來的秋稅收繳明細,墨跡旁還沾著幾處風幹的泥點——顯然是加急送來的。
    “陛下,河南各郡的秋稅冊子都核過了,”民部侍郎崔弘度躬身道,聲音帶著一絲疲憊,“可按人丁征收的話,有近三成農戶交不出足額糧草,反而那些田連阡陌的世家,家裏仆役佃戶數百,報上來的丁口卻不足百人。”
    楊勇指尖敲擊著案麵,發出規律的輕響。他看向站在一旁的房玄齡:“玄齡,你怎麽看?”
    房玄齡上前一步,翻開隨身攜帶的賬冊:“陛下,自北魏以來,均田製與租庸調製相輔相成,可如今戰亂之後,人丁流散,土地兼並愈發嚴重。就拿滎陽來說,崔、鄭兩大家族占了當地七成良田,名下佃戶過萬,卻仗著‘隱戶’特權,隻按五十丁繳稅。長此以往,國庫空虛,百姓卻不堪重負,怕是要重蹈前隋的覆轍。”
    “隱戶”二字像根刺,紮在楊勇心頭。
    他想起年少時隨父親楊堅巡查關中,見過那些被世家藏匿的農戶,個個已經餓的麵黃肌瘦,卻還要向主家繳納五成收成,而給朝廷的稅糧卻寥寥無幾。
    農民辛辛苦苦種了一年的糧食,到頭來,自己卻吃不飽,天天餓肚子。
    “不能再按人丁收稅了。”楊勇猛地起身,目光掃過窗外,“傳朕旨意,即日起,天下賦稅改按田地畝數征收,無論士農工商,有多少田,繳多少稅。良田每畝繳糧三升,薄田每畝一升五合,桑田、麻田另算。”
    此言一出,民部侍郎崔弘度臉色驟變:“陛下,這萬萬不可!世家大族田產最多,如此一來,他們稅負陡增,定會群起反對啊!”
    喜歡重生隋太子從絕境逆襲成大隋武帝請大家收藏:()重生隋太子從絕境逆襲成大隋武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