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反響

字數:3963   加入書籤

A+A-


    站在偏殿的窗台前,楊勇抬頭望著窗外的天空,用平靜卻帶著一種洞悉世情的了然與掌控一切的自信的聲音說道:“玄成,你做的不錯!輿論之權,關乎民心向背,不可不慎,亦不可不為。讓其發出去吧。朕,很想聽聽天下人的聲音。”
    “是,陛下!”房玄齡與魏征躬身領命,退出了偏殿。
    這薄薄一疊紙,即將像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在這片古老的大地上激起千層浪花。
    …………
    【翌日,洛陽東西兩市】
    天氣逐漸開始慢慢炎熱起來。
    清晨,雨歇初晴,陽光穿透雲層,灑在濕漉漉的青石板上,蒸發起氤氳的水汽。
    兩市一如既往地喧囂熱鬧,但今日卻多了幾分不同尋常的氣息。
    在各主要街口、市集入口、茶樓酒肆門前,赫然立起了一批新製的木製告示欄。欄前人頭攢動,比往常圍觀官府告示時多了何止數倍!
    許多穿著體麵的士人、商人,甚至還有粗布短打的工匠、挑著擔子的小販,都好奇地圍攏過來,伸長了脖子,盯著欄內那張貼著的、篇幅遠超尋常文告的《隋報》創刊號。
    “讓讓!讓讓!前麵的人誰認識的給大家念一念啊!上麵到底寫的啥?”
    “別擠!等著官差老爺來念呢!”
    “咦?這紙……這字……好生清晰!比衙門告示強多了!”
    一陣騷動中,隻見幾名穿著嶄新皂隸服、臂纏“宣”字袖箍的年輕胥吏,搬著條凳,來到最大的閱報欄前。
    為首一人清了清嗓子,站上條凳,立刻吸引了所有目光。
    “諸位洛陽城的父老鄉親!奉聖天子諭旨,朝廷新刊《隋報》,曉諭天下時事政令,播揚仁德,以正視聽!今日由在下為諸位宣讀首期要聞!”
    胥吏的聲音洪亮,帶著幾分自豪。
    人群瞬間安靜下來,無數道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首版頭條:《陛下親征南陽,犁庭掃穴,人魔朱粲伏誅記》!”
    胥吏開始高聲朗讀,從朱粲駭人聽聞的罪行,到陛下毅然親征的決斷,再到新式火器之威、將士用命之勇、戰後善後之仁政……
    文章既有事實陳述,又有慷慨議論,文白相間,通俗易懂,極具感染力。
    隨著他的朗讀,人群中的情緒如同潮水般起伏。
    聽到朱粲以人為食的暴行時,引得眾人無不發出陣陣怒罵,個個義憤填膺;
    聽到陛下誓師出征時,不少人暗暗握緊拳頭,有些激動,仿佛千軍萬馬就在眼前;
    聽到陛下指揮大軍在戰場上作戰、火槍發威、敵軍潰敗時,眾人爆發出震天的喝彩;
    聽到開倉放糧、以工代賑、嚴懲首惡時,許多人,尤其是那些經曆過戰亂、飽受饑荒摧殘、深知生活多艱的百姓,眼中已噙滿了淚水。
    “好!殺得好!陛下聖明啊!”
    “這等魔頭,就該千刀萬剮!”
    一個滿臉風霜的老農激動地用袖子擦著眼角。
    “朝廷這次真是做了大好事!還想著給老百姓修房子、發糧食……”
    一個婦人喃喃道,手裏攥著的菜籃子微微發抖。
    “嘖嘖,天兵利器,真是厲害!看誰還敢作亂!”
    一個年輕的書生搖著頭,臉上滿是震撼與自豪。
    胥吏念完南陽戰事,稍歇口氣,又開始念後麵的版麵:“……《朝廷設立宣傳司告天下書》,闡明了創辦《隋報》之緣由,乃為‘通上下之情,宣朝廷之德,明法令之要,辯謠言之誣’……”
    “……《新政簡釋》:陛下諭令,南陽及周邊遭朱粲荼毒之地,免賦三年,徭役減半……”
    “……《農事新觀》:將作監大匠建言,春耕當注意選種育苗之法……”
    內容包羅萬象,既有國家和朝廷的大事和舉措,也有貼近民生的信息。
    念報持續了近半個時辰,胥吏嗓子都已沙啞,但圍觀的人群卻越聚越多,後來者踮著腳,豎著耳朵,生怕漏掉一個字。
    直到念完,許多人仍意猶未盡,還在熱烈討論著,久久不肯散去。
    “這……這報紙真好!要是期期都有,咱老百姓也能知道朝廷大事了!”
    “是啊,以前光聽官府一張告示,或是街頭巷尾傳言,哪知這般詳細真切!”
    “朝廷這是把咱當自己人看了啊!”
    “對啊,以前朝廷發生什麽事,起碼得過個一年半載才曉得嘞!現在可太方便了!”
    “就是!這都是陛下照拂我等百姓啊!”
    …………
    百姓讚美之聲,不絕於耳。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是讚揚歌頌這件事的。
    在忘憂茶肆的二樓雅座,幾位身著錦袍、看似士紳模樣的中年人,邊品茶邊低聲議論。
    “哼,這隻不過是花樣翻新,是收買人心之舉。”
    一個瘦高個撚著胡須的學究,接著語氣略帶譏諷道:“將朝廷政令、陛下言行刊印傳播,古之未有,是否過於……張揚?恐非明君謙抑之道。”
    對麵一位微胖的商人搖搖頭:“李兄此言差矣,在下覺得這次陛下和朝廷做得對!朱粲之惡,天人共憤。陛下雷霆掃穴,乃大快人心之事,正該廣而告之,以震懾四方宵小,豈能說是張揚?更何況,告知百姓免稅免役,使其安心生產,過安生日子,這有何不好?難道要像以前一樣,朝廷不管做了什麽,百姓始終渾渾噩噩,甚至有的被胥吏貪官蒙騙才好?”
    那瘦高個一時語塞,強辯道:“吾非此意……隻是覺得,此風一開,恐言論泛濫,不易控製……”
    旁座一位一直沉默的老者,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老朽倒是覺得不見得如此,這《隋報》乃是朝廷喉舌,所載所示皆經朝廷審定,何來泛濫一說?反倒是那些私下流傳、真偽難辨的流言蜚語,才是真正的惑亂之源,你看看這天下因為這些流言蜚語產生的惑亂還少嗎?朝廷有此一報,正可主動發聲,以正壓邪,令天下人看清事情的本質。因此,在老夫看來,此乃大善之政!是陛下自信、朝廷開明之體現!是我大隋之幸事!”
    瘦高個張了張嘴,瞬間被說得啞口無言。
    見周圍的人半天無人附和己見,隻得悻悻然端起茶杯,掩飾尷尬。
    類似的微小爭議,在士林階層中並非沒有,但在《隋報》所載事實的強大說服力與撲麵而來的新氣象麵前,這些零星的非議很快便被淹沒,無法形成真正的波瀾。
    大多數有識之士,都從中看到了不同於以往王朝的開放姿態與務實精神。
    喜歡重生隋太子從絕境逆襲成大隋武帝請大家收藏:()重生隋太子從絕境逆襲成大隋武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