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危機下的聯手與成長

字數:5069   加入書籤

A+A-


    家宴上的激烈對峙,如同在江以辰與家族之間劃下了一道清晰的鴻溝。他搬回了自己的公寓,幾乎切斷了與老宅的一切聯係,全身心投入到新專輯的籌備和個人工作室的運營中,用行動宣告著他的決絕。林清音則更加專注地在實驗樂團打磨自己,兩人各自在平行的軌道上高速運行,彼此支撐,卻又默契地不再提及那晚的不愉快。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
    一周後,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如同巨石投入深潭,打破了表麵的平靜——辰光集團籌劃近兩年、旨在打通歐洲高端音響設備市場的關鍵並購案“阿爾忒彌斯計劃”,在最終簽約前夕突生變故。合作方,一家擁有百年曆史的德國家族企業,以“對辰光集團核心管理層穩定性及長期戰略一致性存有疑慮”為由,單方麵宣布暫停談判。
    消息一出,不僅資本市場嘩然,辰光集團內部更是引發了劇烈震蕩。這個項目投入了集團巨大的資源和期待,一旦失敗,不僅前期投入血本無歸,更將嚴重打擊投資者信心,甚至影響集團的整體戰略布局。
    壓力,如同沉重的山巒,瞬間壓向了江瀚。
    所有人都清楚,德方所謂的“管理層穩定性疑慮”,指向的正是江以辰這位準繼承人與家族公開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在注重家族傳承與長期穩定的歐洲老牌企業看來,這無疑是巨大的風險信號。
    江瀚的書房燈火通明了一整夜。第二天清晨,一夜未眠、眼窩深陷的江瀚,第一次主動撥通了兒子的電話,語氣是前所未有的沉重與……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
    “以辰,‘阿爾忒彌斯’的事,你知道了吧?”電話那頭,江瀚的聲音帶著沙啞。
    江以辰剛結束晨練,拿著毛巾擦汗,語氣平淡無波:“嗯,看了新聞。”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似乎在積蓄力量:“德方的代表,馮·卡恩先生,是個古典音樂發燒友,尤其癡迷跨界融合音樂。他明天下午的私人飛機離境,這是最後的機會。他提出……想聽聽你最近的音樂。”
    話說到這個份上,意圖再明顯不過。這不是請求,幾乎是變相的求助。驕傲如江瀚,能放下身段打這個電話,已然說明了事態的嚴重性。
    江以辰擦汗的動作頓住了,他走到窗邊,看著樓下漸漸蘇醒的城市,眼神複雜。他厭惡將音樂與商業利益捆綁,更厭惡被當作談判的籌碼。但辰光集團……那裏終究有父親半生心血,有數千員工的生計。
    “時間,地點。”良久,他吐出四個字,聲音聽不出情緒。
    這個消息,是江以辰在接林清音下班時,在車上告訴她的。他語氣簡潔,仿佛在說一件與己無關的公事,但緊握著方向盤的、微微泛白的指節,泄露了他內心的不平靜。
    林清音安靜地聽著,沒有插話。直到他說完,她才輕聲問:“你準備怎麽做?”
    “不知道。”江以辰回答得很幹脆,帶著一絲煩躁,“拉一幫樂手,去酒店給他開個小型音樂會?或者把他請到排練室?感覺都像……耍猴。”
    他厭惡這種被審視、被利用的感覺。
    林清音看著他緊繃的側臉,忽然開口:“馮·卡恩先生……他是不是很喜歡瓦格納?而且對東方哲學也很感興趣?”
    江以辰有些意外地看了她一眼:“你怎麽知道?”
    林清音拿出手機,快速調出幾篇她之前因為專業研究而查閱過的、關於這位馮·卡恩先生的公開報道和訪談:“你看,他多次在采訪中提到,瓦格納的‘整體藝術’理念對他影響很深,而且他收藏了大量東方樂器,認為音樂是跨越文化的哲學對話。”
    她將手機屏幕轉向他,眼神亮得驚人:“學長,也許……我們不需要‘表演’給他看。我們可以,和他‘對話’。”
    江以辰一腳刹車,將車停在路邊,轉頭,目光銳利地看向她:“說下去。”
    “你的新專輯裏,不是有一首未公開的、融合了瓦格納 eitotif主導動機)和東方五聲音階的實驗曲目嗎?那首《諸神的黃昏與春之祭》。”林清音語速加快,帶著構思成型的興奮,“如果,不是完整的演奏,而是由你主導節奏和電子部分,我用古箏切入,進行即興的、對抗又融合的演繹呢?就像……東西方兩種音樂哲學的碰撞與對話!這比一場編排好的音樂會,更能體現‘融合’的真諦,也更能打動一個真正懂行的愛好者!”
    她的想法大膽,甚至有些冒險。即興,意味著不確定性,意味著可能出錯。但在某些時刻,真實、甚至帶有瑕疵的碰撞,遠比完美的複刻更能打動人心。
    江以辰深深地看著她,看著她眼中閃爍的、與他如出一轍的、對音樂純粹性的堅持,以及那份試圖打破僵局的智慧與勇氣。他胸腔裏那股因為被當作籌碼而產生的鬱氣,竟奇異地消散了些許。
    他忽然低笑了一聲,伸手揉了揉她的頭發:“膽子不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學長教得好。”林清音微微臉紅,卻目光堅定。
    “那就,”江以辰重新啟動車子,嘴角勾起一抹帶著戰意的弧度,“陪我去會會這位‘音樂哲學家’。”
    次日下午,江以辰位於市郊、設備頂級的私人工作室。
    沒有華麗的舞台,沒有多餘的觀眾,隻有相對而坐的三人。一身嚴謹西裝、銀發梳理得一絲不苟的馮·卡恩先生,以及站在設備前的江以辰和抱著古箏的林清音。
    江以辰言簡意賅地介紹了構思,沒有過多寒暄,直接進入了“對話”環節。
    他坐到那套複雜的電子打擊墊和合成器後,林清音則在準備好的古箏前坐下。
    江以辰起手,是一段低沉、充滿宿命感、模仿瓦格納式銅管的電子音色,如同《諸神的黃昏》序幕。沉重,壓迫,帶著西方悲劇式的宏大敘事。
    緊接著,林清音的指尖動了。清越的古箏音色,如同東方竹林間的清風,帶著五聲音階特有的空靈與韌性,以一種看似柔弱、卻無比堅定的姿態,切入那片沉重的音響之中!她沒有遵循固定的旋律,而是隨著江以辰節奏的變化,即興地回應、纏繞、甚至偶爾發起挑釁般的突進!
    這不是合奏,這是一場發生在聲音維度的哲學辯論!
    江以辰的電子節奏時而如鋼鐵洪流,試圖吞噬一切;時而又化作冰冷的數學序列,充滿理性的秩序。而林清音的古箏,則如同水墨畫中的留白,以柔克剛;或如同太極推手,借力打力;偶爾又會爆發出如同金石撞擊般的強音,展現東方文化中不屈的風骨。
    兩人之間甚至沒有眼神交流,全部的身心都沉浸在音樂的流動與對抗中。汗水從江以辰的額角滑落,林清音的指尖在琴弦上飛舞,偶爾會因為激烈的即興而出現細微的偏差,但那份真實、投入、甚至帶著些許“毛邊”的碰撞感,卻恰恰構成了最動人的部分。
    馮·卡恩先生從一開始的嚴肅審視,到漸漸坐直了身體,眼神中流露出驚訝、欣賞,最終化為一種沉浸其中的震撼。他仿佛真的看到了兩種古老文明在音樂中的交鋒與融合,看到了年輕一代音樂人打破壁壘的勇氣與探索。
    當最後一段,江以辰的電子音效化作類似宇宙背景輻射般的微弱噪音,而林清音的古箏以一個悠長、帶著無限遐想的泛音收束時,整個工作室陷入了長時間的寂靜。
    馮·卡恩先生緩緩摘下眼鏡,揉了揉鼻梁,再抬起頭時,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
    “bravo!太精彩了!)”他用力地鼓著掌,站起身,目光在江以辰和林清音之間來回掃視,“這不是表演,這是一次……靈魂的交流。江先生,林小姐,你們讓我看到了,什麽是真正的‘融合’,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深層次的、充滿張力的對話!這比任何商業計劃書,都更能讓我相信,與擁有如此開放和創造性思維的夥伴合作,前景是光明的!”
    他走上前,鄭重地向江以辰伸出手:“我想,我們需要重新談談‘阿爾忒彌斯計劃’的細節了。當然,這次是建立在,對彼此核心價值的真正理解和尊重之上。”
    危機,在音樂無聲的力量下,出現了轉機。
    送走馮·卡恩先生,工作室裏隻剩下江以辰和林清音兩人。激戰後的疲憊與興奮同時湧上。
    江以辰走到林清音麵前,看著她因為用力而微微泛紅的臉頰和亮得驚人的眼睛,什麽也沒說,隻是伸出手,用力將她擁入懷中。
    這個擁抱,比任何語言都更有力。
    “謝謝你,音音。”他在她耳邊低聲說,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沙啞。謝謝她的智慧,謝謝她的勇氣,謝謝她在他最抗拒的時刻,和他並肩站在了一起,用他們最熟悉也最熱愛的方式,化解了僵局。
    林清音回抱住他,把臉埋在他帶著汗水和電子設備氣息的胸膛,輕聲說:“我們不是說好了嗎?要並肩上。”
    這一次,他們聯手,不僅守護了彼此的愛情,更在現實的危機中,用音樂贏得了尊重,也完成了各自的成長。
    他學會了在堅持自我的同時,以更成熟的方式承擔責任。
    她則證明了,她的光芒,不僅能照亮自己的舞台,也能成為他世界裏,不可或缺的力量。
    第四十二集 完)
    下一集預告: “阿爾忒彌斯計劃”危機解除,江以辰與家族關係出現緩和跡象。而林清音在實驗樂團的表現越發耀眼,獲得了參與國家級重要外事演出活動的機會!然而,在演出人員名單最終確認前夕,一個關於她“資曆尚淺、依靠關係”的舊調重彈再次出現……麵對更高層麵的審視與競爭,她將如何扞衛自己的資格?
    喜歡學長,這裏不可以請大家收藏:()學長,這裏不可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