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惡意的指控與雷霆反擊

字數:4692   加入書籤

A+A-


    個人音樂會《清音·維度》進入最後四十八小時倒計時。林清音的狀態調整到最佳,與葉蓁蓁的合作也磨合得天衣無縫,整個團隊都充滿了蓄勢待發的亢奮。然而,就在這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一股陰冷的暗流,猝不及防地席卷而來。
    深夜,林清音剛結束最後一次聯排回到公寓,還沒來得及卸下疲憊,手機就被經紀人李姐和幾個好友的緊急來電轟炸。點開李姐發來的鏈接,是一個在專業音樂人中小有影響力的論壇熱帖,標題觸目驚心:
    【實證扒譜!新晉‘才女’林清音早期獲獎作品《竹韻》涉嫌抄襲已故作曲家陳默未公開手稿!】
    發帖人自稱是陳默先生的遺作整理誌願者,貼出了幾張泛黃手稿的照片,上麵是鋼筆書寫的工整五線譜。緊接著,帖子裏將手稿上的幾個核心樂句與林清音《竹韻》中的對應段落進行了逐小節對比,無論是旋律走向、和聲進行,甚至是某些獨特的裝飾音處理,相似度都高得驚人!發帖人言辭激烈,痛斥這種“竊取逝者心血”的行為,並質疑林清音其他作品的原創性。
    這個指控,比之前任何一次流言都更具體、更“專業”,也更具殺傷力。抄襲,尤其是抄襲已故大師的未公開作品,在注重原創的音樂界是足以徹底摧毀一個音樂人信譽的重罪!
    帖子迅速被搬運到各大社交平台,林清音 抄襲 的詞條以驚人的速度攀上熱搜,後麵跟了一個暗紅色的“爆”字。之前所有的讚譽和期待,仿佛瞬間被架在了火上烤。質疑、失望、憤怒的言論鋪天蓋地而來,甚至有不少激進的樂迷開始要求音樂會主辦方取消演出!
    “清音!這到底怎麽回事?!”李姐的聲音在電話那頭焦急萬分,“對方拿出的證據太具體了!時間點也對得上,《竹韻》是你大一下學期寫的,那個陳默先生就是在那之前半年去世的!”
    林清音握著手機,站在公寓客廳中央,隻覺得一股寒意從腳底直竄頭頂,四肢瞬間冰涼。她看著屏幕上那些對比譜例,大腦有一瞬間的空白。《竹韻》是她早期探索民樂現代性的一部青澀之作,靈感來源於家鄉的竹林,每一個音符都浸透著她對故鄉風物的記憶和情感,怎麽可能會是抄襲?
    “我沒有!”她對著電話,聲音因為震驚和憤怒而微微顫抖,“李姐,我發誓,《竹韻》每一個音符都是我親手寫的!我根本不知道陳默先生有這樣一份手稿!”
    “我相信你!但現在關鍵是證據!對方有手稿照片,時間線也對你不利!我們必須立刻回應,否則……”李姐的聲音充滿了無力感。
    就在這時,公寓門鎖傳來響動,江以辰推門走了進來。他顯然是看到了消息,連外套都沒脫,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眼神裏翻滾著駭人的風暴。他幾步走到林清音麵前,一把將她冰涼的手握在掌心,力道大得幾乎讓她感到疼痛。
    “看著我的眼睛,”他聲音低沉,帶著一種強製性的冷靜,“告訴我,怎麽回事?”
    林清音抬起頭,迎上他銳利如刀的目光,眼圈泛紅,卻沒有任何閃躲:“學長,我沒有抄。我不知道那份手稿,更不認識陳默先生。”
    江以辰深深地看了她幾秒,隨即點頭,沒有任何猶豫:“好。”
    他鬆開她的手,甚至沒有坐下,直接拿出自己的手機,走到窗邊,開始撥打電話。第一個電話打給了他的私人律師團隊,言簡意賅:“論壇id‘墨守成規’,帖子內容涉嫌誹謗,所有平台轉載證據固定,立刻起草律師函,用最快速度發給論壇運營方和相關轉載平台,要求刪帖並提供發帖人實名信息。”
    第二個電話打給了他在音樂學院擔任檔案管理工作的朋友:“幫我查一個人,已故作曲家陳默,大概五、六年前的檔案,特別是他遺作捐贈和整理的記錄,所有經手人信息,越詳細越好。”
    第三個電話打給了李姐,語氣是不容置疑的命令:“官方賬號發聲明,態度要強硬,明確否認抄襲指控,並宣布已啟動法律程序。聯係所有合作媒體,控評,引導輿論,重點強調音音所有作品的創作背景和手稿留存。”
    他語速極快,條理清晰,每一個指令都精準地切中要害,仿佛一台高速運轉的精密機器。混亂和恐慌,在他冷靜到近乎冷酷的部署下,似乎被強行按下了暫停鍵。
    林清音看著他挺拔而緊繃的背影,聽著他沉穩有力的聲音,那顆因為突如其來的打擊而慌亂失措的心,竟奇異地慢慢安定下來。他沒有一句安慰,沒有多餘的詢問,隻是用行動告訴她——我在,交給我。
    然而,就在江以辰掛斷第三個電話,準備繼續部署時,林清音卻忽然開口,聲音已經恢複了平靜:“學長,等一下。”
    江以辰轉身看她。
    林清音走到書桌前,打開電腦,調出了《竹韻》所有的原始工程文件、創作手稿的掃描件,以及……一個幾乎被她遺忘的文件夾。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竹韻》的靈感,來自於我老家後山的那片竹林。”她一邊快速操作著電腦,一邊冷靜地敘述,“當時為了捕捉風吹竹葉的聲音和光影變化的感覺,我錄了大量的環境音,還畫了很多速寫。”
    她點開那個文件夾,裏麵是幾張像素不高的手機照片,拍攝時間是《竹韻》創作前的一個寒假。照片裏是冬日雪後的竹林,竹葉上覆著薄雪,地上有零星的腳印。其中一張照片,不小心拍到了她攤開在石凳上的速寫本一角,上麵除了竹子的素描,還有幾行隨手記下的、類似音樂動機的潦草音符!
    “還有這個,”她又調出一段音頻文件,是嘈雜的環境音,能清晰地聽到風吹過不同粗細竹竿發出的、高低錯落的嗚鳴聲,“這是我當時錄的風竹聲。你們聽《竹韻》開頭那段引子的音色和節奏,是不是和這個很像?我是在模擬那種自然的聲音!”
    她的眼睛越來越亮,思路也越來越清晰:“對方提供的譜例,確實和我的作品有相似之處。但如果真的是陳默先生未公開的手稿,為什麽風格和他已知的、偏向城市題材的作品截然不同?反而更接近民樂寫意的風格?還有,那份手稿的照片,太清晰了,紙張也過於‘做舊’,不像自然存放多年的樣子……”
    她條分縷析,瞬間抓住了幾個關鍵疑點!
    江以辰走到她身後,看著屏幕上的證據和她因為專注而發亮的側臉,眼底的風暴漸漸被一種激賞所取代。他的小旋律,在危機麵前,沒有崩潰,沒有隻會依賴他,而是迅速地冷靜下來,用自己的智慧和儲備,找到了反擊的突破口!
    “李姐,”江以辰重新拿起手機,語氣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驕傲,“聲明稿修改一下,把我們剛剛找到的這些疑點加進去,特別是環境音和速寫本的證據,直接貼圖!另外,質疑對方手稿的真實性和動機!”
    他頓了頓,補充道,聲音冷冽:“再聯係一下陳默先生的家屬或遺產繼承人,核實那份手稿的真偽。我懷疑,有人利用了陳默先生的名號,偽造證據。”
    指令一條條發出,高效而精準。
    就在官方聲明帶著新的證據發出後不久,輿論開始出現微妙的反轉。許多專業的音樂人也開始下場分析,指出兩份譜例雖然相似,但林清音提供的環境音和創作手稿,完美地解釋了其靈感和音色來源,邏輯鏈條完整。而對方的手稿,確實存在風格突兀和保存狀態可疑等問題。
    更重要的是,江以辰律師團隊的雷霆手段開始顯現威力。涉事論壇頂不住壓力,提供了發帖人的部分注冊信息雖然經過偽裝),並開始大規模刪帖。同時,音樂學院檔案室的朋友也傳來消息,陳默先生的遺作整理記錄中,並沒有論壇發帖人自稱的“誌願者”身份信息!
    真相,似乎正在朝著有利於林清音的方向傾斜。
    然而,對方顯然也狗急跳牆。一個匿名的新注冊小號,再次拋出了一張所謂的“鐵證”——一張模糊的、似乎是林清音大一時在舊書攤購買樂譜資料的背影照片,並暗示她可能在那裏意外獲得了陳默的未公開手稿!
    這張照片的出現,再次讓局勢變得撲朔迷離。
    江以辰看著那張模糊的照片,眼神冰冷。他拿起手機,撥通了最後一個電話,聲音低沉而危險:
    “喂,沈師傅?是我,以辰。”
    “麻煩您老人家,幫我看看這張照片……”
    “對,就是您學校後門那個,擺了十幾年攤的‘老劉書攤’……”
    “我想知道,五六年年前,他攤子上,到底有沒有出現過……陳默的手稿。”
    電話那頭,是曾經幫他修複過民樂社雲鑼的、人脈廣闊的器魂齋沈師傅。
    風暴尚未平息,但反擊的號角,已經由他和她,共同吹響。
    第四十七集 完)
    下一集預告: 沈師傅能否找到關鍵證據?匿名發帖人的真實身份究竟是誰?這場針對林清音的惡意指控背後,是否隱藏著更深的陰謀?距離音樂會開幕僅剩最後二十四小時,她能否頂住巨大壓力,如期站上夢想的舞台?敬請期待《學長,這裏不可以》第四十八集:《真相與她的舞台》。
    喜歡學長,這裏不可以請大家收藏:()學長,這裏不可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