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組團忽悠

字數:3989   加入書籤

A+A-


    熊光明和老楊這段日子可謂跑斷了腿,能發動的關係網撒了個遍。
    鞍鋼的老錢這回是賣了死力氣,老楊也不知使了什麽門路,竟聯係上了武鋼,兩家鋼廠的特種合金研究室正聯手攻關釩鋼、鉬鋼等耐熱合金。
    對方答應分出一個技術小組,專門配合研究渦輪增壓器所需特種鋼材的淬火工藝,這距離伊萬當初提供的技術藍圖,就差這臨門一腳的量產突破了。
    老錢又幫著牽線沈陽第一機床廠,那邊有全國頂尖的精密鑄造車間,答應屆時協助生產精密的渦輪增壓器核心部件,並幫助軋鋼廠也建一個新的。
    吳院士則動用自己的學術關係,聯係了洛陽軸承研究所攻關高速軸承技術。熊光明適時提出了“全浮動軸承”,僅傳遞轉矩而不承受徑向載荷及彎矩,為研究指明了新方向。
    轉機出現在十一月,通過東德民主德國)的兄弟渠道,一份特殊的禮物被秘密送至一機部孫主任的案頭。並非完整的技術圖紙,而是一套損毀嚴重、布滿油汙的渦輪增壓器總成實物,外加一箱零散的德文技術手冊和實驗數據碎片。東德同誌隻附了簡短留言:“此物或對你們有用。祝好運。”
    盡管國內對此尚無係統研究,但孫主任一直關注著軋鋼廠的動向。他清楚,在當前國情下,集中全力攻克渦輪增壓技術既不太現實,也非經濟最優解。經與上級部門周密溝通,一個代號為“紅旗增壓”的絕密項目秘密啟動,旨在讓軋鋼廠的農用機車研究所先行探索、積累經驗,待國家需要時能迅速轉化為實際生產力。
    項目名頭聽著挺唬人,還是“絕密”任務。。。。可連安保人員都得廠裏自行解決,實在看不出多少絕密的樣子。畢竟國外技術更先進,這研究也談不上多敏感。但老楊卻對此極為上心,將其視為政治任務。
    熊光明則趁機又要來了一批設備和技術支援,一機部也向各相關單位打了招呼,強調農業是立國之本,這個農機所規模雖小,卻是為國家研究新型拖拉機的重要力量,各方須予以支持。
    廠房建設速度快得驚人,設備人員還沒完全到位,兩個月時間,主體結構已拔地而起。四周拉起的圍牆無聲宣告著此地的特殊性。廠裏對外統一口徑:這是新建的拖拉機研發單位,與主廠區相對獨立,故設圍牆,大家不必猜測。
    吳院士用三天時間敲定了最終廠房布局,便匆匆返回原單位辦理交接,內心對未來項目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期待與幹勁。雙方約定,待過完1962年春節,研究所便正式啟動。
    誰知剛到十二月份,吳院士竟帶著全家老小,連同部分家當,直接來到了軋鋼廠!
    熊光明早有預謀,早早攛掇老楊以“儲備科研人才住房”為由,在蘇聯專家撤離的時候,多占了幾棟空置的蘇聯專家樓。這下正好派上用場,一下劃拉了兩棟樓,能安置三十六戶。熊光明振振有詞:“甭管職稱到沒到,先安排上!有空房?掛上各位廠長的名號占著再說!”
    論起在資源爭奪中的務實作風,熊光明自愧不如。在不要臉這方麵那是真不行!這些老前輩在爭取利益時絕對拉得下臉,什麽虧沒吃過?臉麵算什麽!肉到了自己碗裏,任憑別人罵去,罵的越凶咱越得意~~
    緊接著,吳院士的弟子、以及他聯絡的幾位大牛的學生們紛紛過來打前站。一聽是來首都,那些沒來過的年輕人個個興致勃勃,提前趕來見識。
    這下可把熊光明忙壞了,人員要是集中抵達還好,偏偏是今天三兩個,明天四五人,光是陪同參觀廠區,他就陪著溜達了七八趟。
    這批青年才俊來自五湖四海,有清華大學、吉林工大、上海交大的高材生,也有從上海柴油機廠、無錫動力機廠、沈陽重型機械廠抽調來的青年工程師和研究員。
    更有些吳院士聯係的、有留學背景的專家也提前到位了。吸引他們早早匯聚於此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那套珍貴的、損壞的渦輪增壓器總成實物。大家摩拳擦掌,決定提前進駐,開展前期研究工作。
    熊光明都無語了,說好的“絕密”任務,結果來一個就表示要先看實物,來一個就問攻關到哪步了。。。。一點使命感都沒有,煩人!
    老錢為表支持,從鞍鋼本部精挑細選了三位正值當打之年的八級工~~一名焊工,一名鍛工,一名翻砂鑄模工,年紀最大的也不到四十,過完年就來報到。
    熊光明的思路很明確,先基於現有成熟的發動機,嚐試加裝一套渦輪增壓裝置,驗證原理,摸索經驗。再根據國內材料水平,研製與之匹配的專用發動機和優化後的渦輪增壓設備,吳院士對此深表讚同。
    廠裏直接調撥來兩台嶄新的東方紅54履帶拖拉機源自中國一拖,1959年11月1日正式投產)和兩台備用發動機。
    “來,就先拿這大塊頭開刀!”熊光明指著拖拉機,爬到機頭上,揮舞著手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個頭大,空間足,好操作!咱們第一步,就是把增壓原理給它吃透,玩明白!”
    一時間,研究所臨時工作區裏,眾人圍著鐵疙瘩忙得熱火朝天。廠房建設也開始晝夜趕工,爭取在春節前完成所有內部裝修。
    後續的具體技術工作,熊光明便明智地不再插手,轉為定期巡視,確保各位專家大佬沒有任何後顧之憂。
    陳廠長冷眼旁觀,總算咂摸出點味兒來了,熊光明能當上這個副廠長,恐怕從頭到尾就是老楊做的一個局。
    更讓他憋屈的是,當初提名熊光明的正是他自己,老楊壓根沒提這茬!他絞盡腦汁也想不通,自己怎麽會主動跳進這個坑裏。
    他原本還指望熊光明在生產上鬧出亂子,自己好順勢摘桃,結果這小子在具體生產業務上,除了鍛工和翻砂略懂,其他方麵基本是個門外漢,按業務水平,當個鍛工科長頂天了。
    可偏偏他不抓具體生產問題,整天琢磨管理製度、流程優化。你問他生產問題,他反問你:“哪方麵的問題,設備問題?那幫工程師是幹什麽吃的!技術問題?技術問題歸誰管找誰去!當月任務沒完成?人都吃不飽飯怎麽幹活?安全第一懂不懂,工人倒台子上了,一家老小你養活?!”
    然後動不動就把“優化管理和工作流程”掛在嘴邊,還宣稱:“完不成任務不能把責任推給工人同誌,那是領導的問題,是我這個分管廠長的問題!有事找我,別找大家的麻煩!”
    陳廠長氣得肝兒顫,恨不得噴熊光明一臉的狗屎,也就廠裏沒狗。。。。
    我他媽什麽時候把責任推給工人了?不就是來找你這個分管廠長解決問題的嗎?!你丫當個人吧,艸!
    但無論如何,熊光明這番“仗義執言”傳到下麵,工人們沒有不挑大拇指稱讚的。
    熊光明如今成了各車間的常客,總是一身洗得發白的工裝,一雙老布鞋,半天時間都在各個車間轉悠,或與工人談心,或是在工休時湊在一起扯閑篇。
    他的講話也極富鼓動性:“工廠是我們為了社會主義共同奮鬥的平台,每位同誌都是這裏的主人翁!我個人隻是團隊中的普通一員,主要職責是帶領大家腳踏實地開展工作。請大家千萬別把我當什麽領導、搞特殊化,我們是一個整體,重要的是凝聚共識、攜手奮進!工作中遇到任何困難,或有任何意見建議,都歡迎直接向我反映,咱們共同研究解決!我不提倡帶病工作,身體不舒服就休息,為了大家,也得多想想自己的小家。從我任職起,我分管部門的人員,一個月請兩天病假,不影響全勤獎和年底評優!最後,歡迎大家積極參與廠裏改革,哪裏不好改哪裏,‘鞍鋼憲法’的精神,咱們要堅決貫徹下去!”
    一時之間,熊光明風頭無兩,這是咱們工人當中走出的廠長,年輕有為,咱們得好好擁護!
    喜歡四合院:隻想平淡過一生請大家收藏:()四合院:隻想平淡過一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