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暴政積怨天地怒 隱龍戍卒啟新章

字數:5246   加入書籤

A+A-


    始皇嬴政,秉祖龍真靈,持太阿之劍,以法家鐵律與無上皇權,鑄就空前帝國。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築長城以鎮北疆,修馳道以通天下,建阿房以彰威權,巡四海以懾不臣。其功業震古爍今,然其手段亦剛猛酷烈,已達極致。物極必反,盛極必衰。那被強行壓製的六國遺怨、被殘酷蹂躪的民生凋敝、被徹底禁錮的思想之火,並未消失,而是在帝國光鮮的表象之下,如同地火奔湧,悄然積聚著毀滅性的力量。
    北疆,長城工地。
    朔風凜冽,如刀割麵。無數刑徒、戍卒、征發的民夫,衣衫襤褸,骨瘦如柴,在皮鞭與嗬斥聲中,如同螻蟻般艱難勞作。巨石壘砌,血肉填壑。每日皆有凍餓而斃、失足墜亡者,屍骨直接被填入城牆之下,成為這宏偉工程的冰冷基座。
    “阿爹……冷……餓……”一個少年蜷縮在角落裏,氣息奄奄。
    其父,一名被征發的原楚地農夫,麵容枯槁,眼神麻木,隻能將兒子更緊地摟在懷中,用幾乎凍僵的身體徒勞地提供一絲微溫。他望著那巍峨如山、似乎永無盡頭的城牆,眼中已無淚,隻有深入骨髓的絕望與一絲被壓抑到極致的怨毒。
    “老天爺……開開眼吧……”一聲微不可聞的呻吟,消散在寒風中,卻仿佛匯入了無形之中那越積越厚的怨氣陰雲之中。
    鹹陽,阿房宮工地。
    渭水兩岸,盡是被驅役的民夫。木材、石材堆積如山,監工官吏厲聲嗬斥,稍有怠慢,便是鞭撻甚至斬殺。宮殿亭台,極盡奢華,雕梁畫棟,覆壓三百餘裏,隔離天日。其下,是無數家庭的破碎與血淚。
    “徭役不休,賦稅無度……家中田地荒蕪,老母餓斃……這秦法,究竟是法,還是魔?”一名原齊地儒生,因言獲罪,被罰為刑徒,此刻肩扛巨木,腳步踉蹌,心中悲憤欲絕。其所學“仁政”、“民本”思想,與眼前慘狀形成尖銳對比,那被壓抑的儒家文化之氣,竟在絕望中隱隱有化作凜然正氣之勢。
    天下馳道,驛站關卡。
    信使奔馳,律令森嚴。郡縣官吏,戰戰兢兢,唯恐觸犯那細密如網、動輒得咎的秦法。連坐之法,使鄰裏相疑,親友相告,人情冷漠,宛如嚴冬。
    “陛下求仙藥,需童男童女各五百,東海郡速速辦妥!”
    “驪山陵需工匠殉葬,凡知曉陵墓機密者,名錄在此……”
    一道道冷酷的旨意,通過這高效的交通網絡傳遍天下,化作壓榨民力、摧殘人性的現實。
    幽冥地府,枉死城。
    早已人滿為患,怨氣衝天。每日都有大量因徭役、刑罰、戰亂、饑寒而死的魂魄湧入,哭嚎之聲震動九幽。十殿閻羅審判不及,無數鬼魂滯留黃泉路,那衝天的怨氣甚至開始侵蝕地府本身的秩序屏障。
    “報娘娘!秦朝暴政所致亡魂激增,業力滔天,已快超出六道輪回負荷!諸多怨魂執念深重,不願飲孟婆湯,欲滯留人間為厲鬼複仇!”鬼判官急報。
    平心娘娘眸光一寒:“加派陰兵,強力鎮壓!凡滯留不去者,打入孽鏡台,照其業障,強令其輪回!然,其怨氣根源在於陽間,此非長久之計。”
    天庭,淩霄寶殿。
    昊天鏡中,原本盤踞秦地上空、代表國運的玄龍法相,此刻周身已被絲絲縷縷的血紅怨氣與漆黑業力纏繞包裹,雖仍顯猙獰威猛,卻已有滯重掙紮之象。其龍首對應的鹹陽宮方向,紫微帝星光芒雖仍熾亮,卻隱隱透出一股孤絕霸道、漸失民心的衰頹之氣。
    “陛下,秦政過苛,民怨已動天地。業力深重,恐引天罰。”太白金星憂心忡忡。
    昊天上帝漠然道:“祖龍真靈,剛愎霸道,有此一劫。然天命仍在秦,天罰不至。然,人道反噬將至。著巡天司,密切關注民間是否有潛龍之氣應運而生。”
    “臣遵旨!”
    西方極樂世界。
    準提道人麵露悲憫,眼中卻有一絲了然:“眾生皆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正顯我法慈悲。藥師,可令‘地藏法脈’加大力度,於怨氣最深之地,顯化‘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宏願,接引迷途之魂。”
    “謹遵法旨。”
    高壓之下,百家星火並未熄滅,反而以更隱秘、更堅韌的方式存續、蛻變。
    齊魯之地。
    伏生等大儒,於密室之中,口授心傳《尚書》、《詩經》等經典,確保儒家精義不因焚書而絕。其所傳之學,更強調“民貴君輕”、“仁者愛人”,與暴秦形成鮮明對比。
    原稷下祭酒荀況弟子,叔孫通等,則審時度勢,轉而研究“禮製”,試圖為未來可能的新朝提供製度藍圖,儒家內部實用主義傾向抬頭。
    楚地深山。
    墨家殘餘勢力,與項氏等楚地舊貴族暗中結合。墨家提供其嚴密的組織技巧與守城反秦)技藝,舊貴族提供財力與影響力,共同積蓄力量。“非攻”理想,在實踐中逐漸轉向針對暴秦的“誅暴”之義。
    江湖之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道家傳人徹底遠離政治,遁入山林,於靜觀中體悟“反者道之動”的至理,堅信秦之暴政已達極致,物極必反,清靜無為的時機即將到來。其思想中,融入了更多對個體生命與自由的思考。
    而真正的風暴之眼,往往起於青萍之末,發於戍卒之間。
    大澤鄉,暴雨如注。
    河水暴漲,道路不通。一隊開赴漁陽戍邊的閭左貧民,九百餘人,困於此地。按秦法,失期當斬。死亡陰影,籠罩每個人心頭。
    戍卒隊長陳勝,陽城人,雖出身貧賤,然少有大誌。曾為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 庸者笑而應曰:“若為庸耕,何富貴也?” 陳勝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其人身負一股草莽豪傑的勃發之氣,更因身處絕境,那壓抑已久的怨憤與野心被徹底點燃。
    另一戍隊長吳廣,陽夏人,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二人相謀: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是夜,陳勝、吳廣行卜,又巧設“魚腹丹書”、“篝火狐鳴”之計,假托鬼神,威眾曰:“大楚興,陳勝王!”
    九百戍卒,本已絕望,見此異象,又素信吳廣,遂群情激憤!
    晨光熹微,暴雨初歇。陳勝、吳廣激怒押送尉官,殺之。陳勝振臂一呼,袒右,稱大楚,築壇而盟,祭以尉首!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勝此吼,石破天驚!如一道驚雷,撕裂了秦帝國看似牢不可破的鐵幕,喊出了無數被壓迫者的心聲!
    戍卒揭竿而起,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苦秦久矣,積怨瞬間被點燃!各地刑徒、奴仆、貧苦農民,紛紛殺死秦吏,響應陳勝。起義烈火,迅速蔓延!
    與此同時,兩個更為關鍵的人物,亦被這時代洪流推上舞台。
    沛縣,豐邑。
    一中年亭長劉邦,押送刑徒往驪山,途中刑徒多逃亡。自度至驪山皆亡,遂於芒碭山澤之間,釋放所有刑徒,亡匿山林。其人身負一股混元包容、善於趨吉避凶的奇特氣運,雖看似無賴,然豁達大度,能得人死力。斬白蛇起義,赤帝子傳說流布,隱有紫微異象相伴。
    下相,項氏故地。
    楚國名將項燕之後項羽,年少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學書劍不成,然有萬夫不當之勇,更有一股霸烈絕倫、複仇火焰般的衝天戰意!其叔父項梁,陰養死士,教以兵法,等待時機。聞陳勝起義,項梁、項羽知時機已到,遂殺會稽守殷通,舉吳中兵反秦!
    陳勝、吳廣首倡義旗,雖很快失敗,然其“伐無道,誅暴秦”的口號已傳遍天下。真正承載著六國遺民複國希望與百家思想重新崛起機遇的,乃是劉邦、項羽這兩股新興勢力!
    天庭,昊天鏡光芒大盛。
    “潛龍已現!其氣各異:一者渾厚包容,隱有帝星之兆;一者霸烈衝霄,乃將星殺伐之極。秦運將終,新一輪天命之爭,開始了!”太白金星奏報。
    昊天上帝目光深邃:“祖龍真靈衰頹,紫微移位。著巡天司,重點監控劉邦、項羽二人動向。另,百家氣運開始複蘇,與之交織,此乃量劫關鍵之變局。”
    “臣遵旨!”
    幽冥地府,壓力稍減,然煞氣更濃。
    平心娘娘道:“人間殺劫再起,亡魂將多為戰死將士。準備接收吧。項籍項羽)身上,似有上古巫族戰魂之氣息?留意其因果。”
    “是!”
    西方極樂世界。
    準提道人曰:“亂世已至,正宜廣傳慈悲。可令行者,於戰禍之地,多顯靈異,救苦救難,引其向佛。”
    秦帝國大廈將傾,天下雲集響應,贏糧影從。山東豪俊,並起亡秦。百家思想,亦在這劇烈的社會動蕩中,看到了重新煥發生機的希望,紛紛尋找各自的代言人與實踐之路。
    一場席卷洪荒人道的巨大風暴,已然降臨!
    本章完)
    喜歡我,昊天,開局洪荒當天帝請大家收藏:()我,昊天,開局洪荒當天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