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無為而治見真性 心猿意馬自徜徉

字數:4669   加入書籤

A+A-


    五行山周遭,因昊天上帝策略轉向“無為”而刻意營造出的“留白”時空,如同撤去了無形樊籠,讓被鎮壓五百年的心猿,首次得以在相對“自然”的狀態下,直麵自身與天地。天庭監察廳那密布如網的監控法陣依舊無聲運轉,但記錄下的,不再是針對性的刺激與反應,而是一幅更為真實、複雜,甚至有些令人意外的“心猿自然狀態演變圖景”。
    數據流顯示,在外部幹預頻率大幅降低後的最初數日,孫悟空的神識活動確實經曆了短暫的迷茫與焦躁期。那種熟悉的、每日定時而來的“叨擾”驟然消失,連那原本令他厭煩的誦經聲也變得稀疏,這種“不習慣”讓他坐立難安,對著山石喝罵的次數反而增多了。然而,這種躁動並未持續太久。當慣性被打破,無所適從的空白被時間填滿,一種更深層的變化開始悄然滋生。
    監察仙官們驚訝地發現,孫悟空的神識波動,逐漸從對外界的劇烈反應,轉向了更加內斂和發散的狀態。他花費大量時間,隻是靜靜地相對而言)仰望著流雲變幻、日月交替,火眼金睛中閃爍的不再是純粹的怒火,而是摻雜了好奇、思索,甚至是一絲不易察覺的…寂寥。他會對著掠過的飛鳥出神,會因一場突如其來的山雨而凝神細聽雨打岩石的韻律,會觀察腳下縫隙中頑強生長的雜草一整天。
    更令人驚奇的是,他開始出現大量天馬行空、毫無邏輯卻又充滿生命力的內心獨白,這些思緒被監控法陣敏銳地捕捉下來:
    “這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像個啥?像俺老孫當年在花果山,聚起兒孫,又被那天兵打散……嗯,不對,這雲散了還能再聚,俺老孫的兒孫們,如今可還安好?”思緒從自然現象自發聯想到過往經曆,並流露出牽掛)
    “那螞蟻搬個家,也這般費力?嘿,比俺老孫當年搬那座花果山還費勁似的!不過……它們倒是有個奔頭,知道往哪兒去。俺老孫如今,卻被壓在這山下,不知何年何月是個頭……”從觀察微小生命體悟到自身處境,產生對比與感慨)
    “昨夜那陣風,刮得邪性,帶著股腥氣……像是從北邊那片汙穢之地來的。莫非又有哪個不開眼的妖孽在作怪?可惜俺老孫出不去,不然定要去瞧個熱鬧,順便……活動活動筋骨。”對遠方異常氣息的敏銳感知,並流露出被壓抑的行動欲和某種潛在的“多管閑事”傾向)
    “那禿驢今日念經,聲音小了許多,聽著倒不那麽刺耳了。說什麽‘色即是空’……俺老孫看這山是山,看水是水,被壓著就是被壓著,哪來那麽多空空空的?不過……‘心能轉境’?這話聽著倒有幾分意思,若俺老孫心念夠強,是不是就能把這山給‘轉’沒了?”對佛經內容從純粹排斥到開始無意識地進行批判性思考,甚至引申出脫離困境的幻想)
    這些雜亂無章的思緒,遠比之前任何一次“教化”嚐試所引發的反應都要豐富和真實。它們清晰地勾勒出一個被漫長鎮壓磨去了部分銳氣,卻遠未馴服,反而在孤寂中催生出更複雜情感與思維的孫悟空。他依舊桀驁,但桀驁中摻雜了回憶、牽掛、無聊、對外界的好奇,乃至一絲哲學性的懵懂思考。
    【萬界時空聊天群】內,對於這些“自然狀態”下的數據反饋,眾成員議論紛紛。
    浩天昊天上帝):“撤去樊籠,方見真性。此猿心緒,遠比預設之反應複雜、生動。其本性中,除暴戾外,尚有牽掛、好奇、乃至一絲求索之意。”
    【真武】張三豐:“無量天尊…陛下明見。璞玉琢半,方顯內蘊華彩。強製雕琢,反損其質。任其自然流露,方能窺其本真。此正合‘道法自然’之旨。其心生牽掛,便是善根未泯;其意有好奇,便是慧光潛藏。”
    【祖龍】嬴政:“…善。孤寂最能磨礪心性,亦最能暴露本質。其思緒紛雜,正說明其心未死,誌未消。然,此等狀態,猶如野馬無韁,易放難收。需尋其思緒中可引導之脈絡,如其對花果山之念、對‘心能轉境’之惑,或可成為未來接觸之契機。”
    【洪武】朱元璋:“看看!咱就說嘛!讓他自己待著,比啥都強!這不,想起老家了,關心起小妖了,還琢磨上佛理了!這才是活生生的猴頭,不是個隻知道打架的木頭疙瘩!老大,這下咱們可算摸到他一點真脾氣了!”
    【不搖碧蓮】張楚嵐:“臥槽!猴哥這是進入‘放空冥想’狀態了?開始思考人生和宇宙了?果然寂寞是哲學家最好的催化劑啊!這下好玩了,一個會哲學思考的齊天大聖,這逼格瞬間提升了好幾個檔次!”
    【妖姬】綰綰:“哎呦~原來這猴兒也是個心思細膩、多愁善感的主兒呢~想起家鄉,掛念舊部,這軟肋,不就出來了嗎?陛下,以後是不是可以打打‘感情牌’呀?”
    【炎帝】蕭炎:“看來適當的‘冷處理’反而能激發目標的自我進化啊!老大這手以退為進,簡直絕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麵對這些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數據,浩天迅速調整了後續的“無為”策略,使其更具針對性。
    他下令監察廳:
    1. 建立“心緒熱點圖譜”:將孫悟空自發流露的思緒進行分類標記如“懷舊花果山”、“觀察自然現象”、“哲理佛道思辨”、“憤懣當下處境”、“好奇外界動靜”等),分析其出現頻率與關聯性,找出其潛意識中最關注的點。
    2. 實施“精準環境微調”:在不進行直接信息灌輸的前提下,對五行山周邊環境進行極其精細的“背景式”調節。例如,當監測到孫悟空產生對花果山的思念時,可引導一絲源自東勝神洲方向的、帶有花果山特有靈果清香的山風徐徐拂過;當其表現出對某種自然現象如雷電)的好奇時,可確保下一次雷雨天氣時,雷電的形態或聲響更富變化,但絕不人為製造異象。
    3. 啟動“被動應答機製”:允許值守仙官在孫悟空偶爾對著空氣提出疑問如“心能轉境”是何意)時,可以“恰好”路過,並以極其簡短、中立、不帶說教色彩的語氣,給出最基礎的解釋如“乃佛門術語,意指心境可影響對外境的感知”),然後即刻離開,不做任何延伸討論。目的僅是滿足其瞬間的好奇心,而非引導。
    這一係列更加精細化的“無為”操作,效果愈發顯著。
    孫悟空對於那偶爾飄來的故鄉氣息,會深深吸氣,眼神中流露出短暫的迷離與柔和。對於仙官偶爾“路過”給出的隻言片語,他起初會嗤之以鼻,但過後往往會獨自嘀咕琢磨半晌。他甚至開始嚐試用自己那套野路子的邏輯,去理解“心能轉境”,時而覺得有理,時而又覺得是胡說八道,但這種主動的思維活動,本身就極具價值。
    與此同時,佛門那邊也察覺到了這種“自然狀態”下的變化。
    阿難尊者發現,在誦經間隔拉長後,孫悟空雖然依舊不喜佛法,但偶爾會在他們誦經時,不再純粹地閉目塞聽或破口大罵,而是會豎起耳朵,似乎在捕捉經文中某些能觸動他當下心緒的隻言片語,比如關於“解脫”、“自在”的論述。雖然聽完後多半還是嘲諷,但那種傾聽的行為本身,已是一個微小的進步。
    阿難尊者將這一觀察回報靈山。如來佛祖慧眼觀照三界,默然片刻,對觀音菩薩道:“心猿意馬,漸露真形。強製韁繩,反促其狂。當下之勢,堵不如疏。日後教化,可多從其本性出發,引其自悟,而非強灌。”
    觀音菩薩領命,心中已開始構思如何將佛法精義,與孫悟空此刻流露出的對“自由”、“家鄉”、“力量掌控”的渴望相結合,進行更巧妙的闡述。
    然而,這種“自然狀態”也並非全然無害。
    監察廳的數據也警示,在長久的孤寂與自由的思緒放飛中,孫悟空神識深處,那一點被鎮壓五百年來積累的、近乎偏執的“脫困執念”,非但沒有消散,反而因其思維愈發活躍而變得更加清晰和強烈。這種執念,如同一座暗流湧動的火山,是其所有複雜心緒的底層基石,也是未來最大不確定性的來源。
    【群公告】:監測到目標孫悟空“自然狀態”下,核心“脫困執念”呈強化趨勢。此為本性驅動,無法消除,需納入長期風險評估。
    【祖龍】嬴政:“…執念乃動力之源,亦為毀滅之根。駕馭得當,可成偉力;失控狂飆,則覆水難收。對此執念,既不可強行壓製,亦不可放任自流。當思如何引導其宣泄之方向。”
    【真武】張三豐:“阿彌陀佛…煩惱即菩提。執著解脫,亦是修行。關鍵在於,令其明了,何種‘自由’方為真自由,何種‘脫困’方有真意義。”
    浩天昊天上帝):“執念如火,可熔鐵,亦可焚身。未來之引導,核心在於為其‘火’尋一‘爐’,導其向‘煉’而非‘焚’。”
    通明殿內,浩天凝視著光屏上那幅愈發清晰的“心猿真性圖”,目光深邃。他明白,經過五百年的鎮壓與近期策略的調整,孫悟空正在經曆一場緩慢而深刻的內心演變。其本性中的諸多側麵,正在這特殊的“無為”環境下,逐漸顯現出來。
    “真實的,往往比設計的更複雜,也更有趣。”浩天輕聲自語,“看來,對這心猿,不能再以簡單‘馴化’或‘利用’視之。或許……將其視為一個特殊的‘合作夥伴’或‘談判對象’,才是更長遠的思路。”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更深入地理解他,等待他,並在合適的時機,伸出那根既能約束又能指引的“韁繩”。無為而治,初見真性,真正的博弈,或許才剛剛開始。
    本章完)
    喜歡我,昊天,開局洪荒當天帝請大家收藏:()我,昊天,開局洪荒當天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