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心猿悟道啟新知 認知重構辟蹊徑

字數:4497   加入書籤

A+A-


    五行山下,那由昊天上帝“無為”策略所催生出的心靈“留白”,曆經數月沉澱,其影響已遠超最初的情緒波動與瑣碎思緒,逐漸觸及更深的層麵——孫悟空開始了一場無人引導、完全發自本心的、笨拙卻真摯的“認知重構”。這場靜默的風暴,並非頓悟成佛,亦非魔念叢生,而是一個桀驁靈魂在極端困境中,對世界、對自我、對力量本質的重新審視與叩問。
    天庭監察廳的記錄玉簡上,開始頻繁出現一類全新的、被標記為“自主深度思辨”的波形。這些波形持續時間長,振幅劇烈且富有層次,遠超以往簡單的憤怒、好奇或懷舊。與之對應的,是監控法陣捕捉到的、孫悟空愈發頻繁的長時間靜默,以及其火眼金睛中那越來越濃的、近乎實質化的思索之光。
    他思考的問題,也開始觸及核心:
    關於“力量”:“俺老孫這身本事,上天入地,變化無窮,算得上厲害了吧?可為何還是被壓在這山下?如來的神通是厲害,可他那套道理,嘰嘰歪歪,俺聽著就煩!難道說……光有蠻力不行,還得懂點別的?可這‘別的’又是個啥?是玉帝老兒那套規矩?還是禿驢們嘴裏的慈悲?”開始質疑純粹力量的絕對有效性,模糊意識到“規則”、“理念”等抽象力量的存在)
    關於“自由”:“以前在花果山,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無拘無束,那是快活!可如今細想,那也叫自由嗎?出了花果山,還有天兵天將管著,還有閻王老子拿著生死簿……這天地間,好像到處都掛著看不見的線。那如來說放下執著就得大自在,可俺老孫要是連‘出去’這念頭都放下了,跟塊石頭有啥區別?這‘自由’,到底是個什麽滋味?”對“自由”的理解從本能渴望上升到哲學思辨,陷入經典的決定論與自由意誌之困)
    關於“對錯”:“俺鬧天宮,攪地府,是俺不對嗎?可那天庭神仙,有幾個是真為下界生靈著想的?那地府判官,又有幾個是公正無私的?俺老孫雖胡鬧,可也沒平白欺負弱小!那如來口口聲聲眾生平等,可他出手鎮壓俺時,可曾問過俺一句?這天地間的道理,是誰定的?憑什麽他們定的就是對的?”產生了樸素的相對主義和對權威話語的質疑,道德觀念開始複雜化)
    關於“存在”:“俺老孫是石頭裏蹦出來的,無父無母。以前覺得天地最大,俺老二。現在被壓著,看這山是山,看這石頭是石頭,它們比俺老孫存在得還久哩!俺要是哪天沒了,這山還是這山,這天地還是這天地……那俺老孫來這世上走一遭,轟轟烈烈鬧過一場,到底圖個啥?就為了最後被壓成個標本?”萌生了存在主義式的焦慮,對生命意義發出終極追問)
    這些思考雜亂無章,充滿矛盾,甚至幼稚,卻無比真實。這是一個天生神聖、曾無法無天的存在,在遭遇絕對力量碾壓和漫長孤寂後,必然產生的精神陣痛與成長。他不再僅僅是被動承受外界刺激的客體,而是主動將自身遭遇作為審視對象的思考主體。
    【萬界時空聊天群】內,對於孫悟空這種內在的、自發的認知躍遷,眾成員反應熱烈而審慎。
    浩天昊天上帝):“心猿自啟靈台,疑雲叢生。此非教化之功,乃困境催生之果。其思所及,已觸及力量、自由、道義、存在之根本。此乃認知重構之始,風險與機遇並存。”
    【真武】張三豐:“無量天尊…由迷入悟,必經疑竇重重之關隘。此猿能自發至此,足見其先天根器之厚。然,疑能生慧,亦能生暗。此時正如幼蠶吐絲,自縛還是化蝶,皆在一念之間。外力幹預,尤需謹慎,當以護持其慧光為要,而非強塞答案。”
    【祖龍】嬴政:“…善。破而後立,疑而後信。其既已疑天地之理、權威之序,便是打破舊有認知之機。然,心智空窗之際,最易被新念填充。陛下當思,如何以其能理解、願接受之方式,播下利於我天庭之‘新識’種子,而非令其全然倒向佛門之‘空’或墮入妖魔之‘亂’。”
    【洪武】朱元璋:“這猴頭開始想大事了!這是好事!說明他長進了!不再是那個隻曉得掄棒子的愣頭青了!咱覺得,這時候不能急,得讓他自己想,想不通憋得慌的時候,再稍微點撥一下,就跟教徒弟似的!”
    【不搖碧蓮】張楚嵐:“猴哥進入哲學猴模式了!這是要成聖先瘋的節奏啊!老大,這時候的心理疏導和價值觀引導太關鍵了!搞不好就黑化或者看破紅塵了!得給他樹立正確的‘猴生觀’和‘價值觀’!”
    【妖姬】綰綰:“哎呀呀,思考人生的猴子,真是別有一番風味呢~不過,想得太多,容易不快樂哦。陛下,要不要給他找點‘樂子’,比如……讓他思考一下,什麽樣的女菩薩最對他胃口?”試圖攪混水)
    麵對孫悟空這種內在的、自發的認知躍遷,浩天意識到,先前那種基於行為引導的“無為”策略需要再次升級。他需要一種更精微、更側重於“認知層麵”的互動方式——一種“啟發式引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下達了新的指令:
    1. 建立“思辨熱點數據庫”:將孫悟空自主提出的哲學性問題進行分類歸檔如“力量本質”、“自由邊界”、“道德相對”、“存在意義”),並嚐試分析其提問背後的情緒動機是憤懣、困惑、還是求知)。
    2. 實施“問題對位投放”:不再提供答案,而是精選一些與孫悟空所提問題高度相關、但視角或結論各異的神話傳說、曆史典故剔除明顯佛道標簽)的簡化版,通過仙吏“閑聊”或“無意遺落”的方式,讓其“偶然”獲悉。例如,當其糾結力量與規則時,可提及“某上古大神力能開天,卻仍尊奉某種自然之道”;當其質疑對錯時,可講述“某凡人俠士不拘禮法,卻堅守心中正義”的故事。目的是拓寬其思考的素材和視角,而非給定結論。
    3. 引入“反向提問”機製:允許值守仙官在極少數情況下,當孫悟空主動提出高質量問題時,可以“思考狀”反問一句:“哦?大聖以為如何?” 或者“此事古來有之,眾說紛紜,難有定論。” 將思考的主動權交還給他自己,激發其更深層的思辨。
    4. 環境暗示強化:調整五行山局部環境的“意境”。例如,在其思考“存在”意義時,引導一縷夕陽餘暉恰好長時間照耀山體,投下漫長而富有哲思的陰影;在其糾結“自由”時,讓山風更顯激蕩不羈。
    這套“啟發式引導”策略的實施,效果斐然。
    孫悟空對於“投喂”來的那些沒有標準答案的故事表現出極大興趣。他會反複琢磨,時而覺得有理,時而嗤之以鼻,並常常將自己的經曆代入進去進行比較。麵對仙官的反問,他起初一愣,隨即會陷入更長時間的沉思,然後往往會爆出一連串更犀利、更深入的追問,或者自己給出一個充滿野性邏輯卻又不無道理的“答案”。
    例如,在聽完某個關於“規則”的故事後,他沉思良久,對著一旁的石壁說道:“哼,俺看呐,規矩就像這壓俺的山!沒本事時,它壓死你;有本事時,一腳踹開!但要想長久快活,光靠踹不行,得學著……嗯……怎麽讓這山聽話?或者,自己變成比山還大的存在?” 這種粗糲的“悟”,雖不成熟,卻閃耀著獨立思考的光芒。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種認知層麵的活躍,開始反哺其被鎮壓的肉身與修為。
    監察廳數據監測到,在孫悟空陷入深度思辨時,其體內被封印的法力,竟會產生一種奇特的“內斂式共鳴”,仿佛其神魂的成長,正在以一種未知的方式,淬煉和提純著被壓製的力量本質。雖然遠不足以撼動封印,但這種“質”的提升,無疑為未來埋下了驚人的變數。
    佛門方麵,敏銳地察覺到了孫悟空這種內在變化。
    阿難尊者誦經時,能清晰地感受到,孫悟空不再僅僅是“聽”經,而是在“審視”經。他會抓住經文中某個概念如“緣起性空”),與自己的思考進行碰撞,其神識中散發出的,是一種充滿挑戰性的探究欲,而非單純的排斥。阿難尊者回稟如來:“世尊,那心猿……已生疑情。此疑非魔障,乃慧根萌發之相。然其疑之方向,莫測難料。”
    如來佛祖慧眼觀照,默然許久,道:“菩提非樹,明鏡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然,塵埃既起,便需拂拭。其疑既生,便需化解。日後佛法東傳,或需一‘金剛’手段,輔以‘智慧’化解,方能降伏其心。” 此言暗示,未來對付這隻“哲學猴”,可能需要更剛柔並濟的策略。
    昊天上帝立於通明殿,凝視著光屏上那代表著孫悟空認知活躍度的曲線持續攀升。
    他知道,自己點燃的,或許不僅僅是一顆棋子,更是一個可能顛覆所有既定劇本的“變量”。孫悟空的認知重構,正在為其未來脫離五行山後的行為模式,奠定一個全新的、無人能完全預料的基礎。
    “思考吧,悟空。”浩天輕聲自語,眼中閃爍著深邃的光芒,“當你真正想明白一些事情的時候,或許就是我們……可以真正談一談的時候了。”
    心猿悟道,非為成佛,乃為成“我”。而這一個“我”的誕生,正將整個西遊之局,引向一個連諸聖都未曾推演過的、充滿無限可能的新方向。
    本章完)
    喜歡我,昊天,開局洪荒當天帝請大家收藏:()我,昊天,開局洪荒當天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