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自在真諦引風雲 諸聖落子定乾坤
字數:4136 加入書籤
孫悟空於蟄伏中那句看似隨意的問話——“若俺老孫他日出去,不鬧天宮,也不保唐僧取經……隻想去那天地間,尋個真正的‘自在’……你說,這天地,容得下否?”——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其激起的漣漪遠超五行山範疇,迅速在三界頂尖大能的心湖中蕩開層層波瀾。這已非簡單的情緒宣泄或哲學思辨,而是一隻曆經劫難、心性蛻變的關鍵應劫者,對未來道路的首次主動探詢,其指向性模糊,卻蘊含著顛覆所有既定劇本的可能。
通明殿內,昊天上帝浩天麵前的光屏上,那句問話被高亮標注,其下是飛速滾動的數據分析:語氣頻譜分析平靜中帶探究,非挑釁)、神識波動關聯與近期“秩序”、“價值”、“存在”思辨高度相關)、潛在意圖推演尋求出路可能性高達73.8,純粹試探為26.2)……浩天指尖輕叩禦座,眼中閃爍著銳利的光芒。他意識到,孫悟空的心態已從“如何脫困”的生存訴求,躍遷至“脫困後何為”的存在訴求,這是質變的前兆。
【萬界時空聊天群】內,此言一出,瞬間引發高度關注。
浩天昊天上帝):“心猿問‘自在’,此問關乎根本。其意非指放縱,乃求一安身立命之‘道’。此問一出,未來棋局,頓生無窮變數。”
【祖龍】嬴政:“…善。問‘自在’,實為問‘立場’,問‘歸屬’。其既不欲重蹈覆轍,亦不甘受製於人。此正乃重塑其身份認同之關鍵期。陛下若能為其‘自在’賦予一合乎天道、亦利我天庭之定義,則此猿可成臂助,而非隱患。”
【真武】張三豐:“無量天尊…佛求寂滅自在,道求逍遙自在,儒求從心所欲不逾矩之自在。然,真正大自在,於心無愧,於道無違,於眾生有益。此猿此問,已近道矣。然,其‘自在’之路,需有‘規矩’為軌,否則便是妄念。”
【洪武】朱元璋:“這猴頭總算問到點子上了!‘自在’?嘿,這天地間,哪有真正的自在?皇帝老子還得受祖宗規矩管著呢!關鍵是啥樣的‘自在’!咱覺得,得讓他明白,真正的自在,是心裏頭踏實,是做了該做的事,能挺直腰杆說句‘問心無愧’!”
【不搖碧蓮】張楚嵐:“臥槽!猴哥開始思考終極哲學問題了!‘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 這特麽是成聖的節奏啊!老大,必須搶占定義權!不能讓佛門把‘自在’定義成‘放下’,得定義成‘擔當’或者‘創造’!”
【妖姬】綰綰:“嘻嘻,想要的還挺多~不過,這‘自在’二字,可是最誘人也最危險的陷阱呢~陛下,您打算給他一個怎樣的‘自在’呢?是畫地為牢的‘自在’,還是海闊天空的‘自在’?”
浩天深知,對此問題的回應,將直接影響孫悟空未來道路的選擇,乃至整個西遊量劫的走向。 他並未急於直接回答,而是啟動了一場跨部門的緊急戰略推演,旨在製定一套多層次、係統性的應對方案,其核心在於 “參與對‘自在’的定義權爭奪”。
1. 理念層麵:構建“有序自在”的話語體係浩天授意宣化署與文曲星君,緊急編纂一批闡述“自在”真諦的經義注解與寓言故事。其核心論調強調:真正的“大自在”,非無法無天之妄為,乃明心見性後,於天道規矩之內,尋得心靈之安寧與行動之從容;是知其可為與不可為,在承擔責任中實現價值,從而獲得問心無愧之坦然。 這些材料經由各地山神土地、有道全真之口,在凡間悄然流傳,旨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輿論基礎,將“自在”與“責任”、“秩序”進行概念綁定。
2. 實踐層麵:預設“榜樣”與“路徑”
正麵榜樣塑造:通過“異才司”渠道,散播一些經過美化的、關於上古大能或當代散修如何在遵守基本天地規則的前提下,憑借自身能力獲得尊重、實現抱負如治理一方水土、開創一道技藝) 的“傳奇”故事。重點刻畫其內心的充實與受尊重的狀態,暗示此即為一種“自在”。
反麵教材警示:適度泄露一些因追求絕對自由而墮入魔道、最終身死道消或永受禁錮的案例細節,突出其過程中的痛苦與最終的無望。
路徑暗示:在五行山的信息投喂中,開始極其隱晦地引入“天庭體製內亦有不拘一格、擁有較大自主權且備受尊崇的特殊神職”的模糊信息,為其展現一種“體製內的自在”的可能性。
3. 戰略層麵:與各方進行“定義權”博弈
對佛門:浩天指示太白金星,在與觀音菩薩的後續會談中,主動將話題引向對“自在”的討論。太白金星依計行事,侃侃而談:“菩薩所言極是,佛法慈悲,度人向善,求得解脫自在。然此‘自在’,是否意味著需摒棄一切世俗責任與牽連?我天庭以為,於紅塵中曆練,護佑蒼生,亦是一種修行,可得另一種心安之‘自在’。譬如那心猿,若脫困後,能以其神通護一方安寧,豈非亦是功德,亦是自在?” 此言將佛門的“出離自在”與天庭的“入世自在”置於同等高度進行討論,爭奪話語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對玄門:浩天通過玄都大法師的化身,傳遞出天庭對“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理念的深度認同,並暗示孫悟空目前的狀態暗合“返璞歸真,尋真我自在”的玄門要義,試圖將孫悟空的“自在”訴求引向玄門的“逍遙”範疇,拉攏潛在盟友。
對妖族:則通過隱秘渠道,散播“真正的妖族大自在,在於團結自強,建立秩序,而非依附強權或內部傾軋”的論調,釜底抽薪,削弱九頭蟲那種純粹破壞性“自由”的吸引力。
然而,孫悟空此問,亦如一麵鏡子,照出了各方勢力的真實意圖與底線。
靈山,大雷音寺。
觀音菩薩將太白金星之言稟報如來。如來佛祖默然片刻,道:“自在?佛門自在,乃心無掛礙,究竟涅盤。然,此猿塵緣未了,執念深重,強求涅盤自在,反是枷鎖。其所謂‘自在’,或更近‘逍遙’、‘自主’。此事,暫且不言,待金蟬子功行圓滿,自有分曉。” 佛門暫避直接交鋒,選擇以既定進程應對變數,體現了其深厚的定力與對“緣法”的自信。
玄都大法師聞訊後,對老君言:“天庭欲導其向‘有序自在’,佛門持‘寂滅自在’,我玄門‘逍遙自在’恰居其中。或可靜觀其變,待其困惑之時,以自然之理點化之。” 玄門保持超然,伺機而動。
北俱蘆洲,九頭蟲得知孫悟空竟思考“自在”,暴跳如雷:“自在?強者為尊,弱肉強食,便是最大的自在!這猴子被壓傻了,竟妄想什麽真正的自在?傳令下去,加緊備戰!待本王神功大成,便讓這天地見識見識,什麽才是真正的自在!” 其反應激烈,更顯其道路之狹隘。
而處於風暴眼的孫悟空,在拋出那個石破天驚的問題後,再次陷入了沉寂。
但監察廳的數據顯示,其神識活動並未停止,反而在“自在”、“責任”、“規矩”、“價值”等概念之間,建立了更複雜的聯係網絡。他似乎在用自己的方式,消化、比較著外界可能傳遞來的各種關於“自在”的碎片化信息。
這一日,值守仙官換班時,按照預案,並未直接回答孫悟空的問題,而是依照指示,以一種平和的口吻說道:“回大聖,天地之大,容得下萬類霜天。然,真正的自在,小的修為淺薄,亦說不清。隻聽聞,心有準則,行有尺度,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或可得幾分心安理得,這……算不算一種自在呢?” 說完,便躬身離去。
山底下的孫悟空,聞言後,久久無聲,唯有火眼金睛中,光芒流轉,若有所思。
浩天在通明殿,看著監控中孫悟空的反應,深知這第一步的“理念接觸”已經完成。
“種子已經播下,”他自語道,“接下來,便是澆水、施肥,靜待其生根發芽,看它最終會長成何種模樣。而在這過程中,朕需要做的,是確保這株幼苗,生長在有利於天庭的土壤與氣候之中。”
孫悟空一句關於“自在”的探問,如同一道分水嶺,標誌著西遊量劫的博弈,從單純的力量對抗與命運安排,正式進入了思想、道路與價值觀爭奪的更深層次。諸聖落子,已不再局限於一時一地之得失,而是著眼於對未來“齊天大聖”靈魂的最終塑造。真正的乾坤角逐,於無聲處,悄然升級。
本章完)
喜歡我,昊天,開局洪荒當天帝請大家收藏:()我,昊天,開局洪荒當天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