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青瓦書聲

字數:3514   加入書籤

A+A-


    鎮口南門外,靈水河邊搭起了初成的節棚,廟祝正在廟裏拂塵,上香。水神廟前的石壇也已掃淨,準備迎接幾日後的潤靈節。
    萊恩背著書篋,從米鋪門口走出來。他右臉還帶著浮腫,是今晨王氏那一掌留下的痕跡。出門前,母親替他敷了熱帕,神情沉默,隻在他出門前低聲道:
    “到了學堂,不要再起衝突。”
    她沒再多說一句。萊恩也隻是點點頭,小步離開。
    街上早有人在談論清晨的事了。王氏的嗓門不小,鎮裏消息也傳得快,不少行人認出了他。
    萊恩默默低頭,手指緊緊攥著書篋帶。
    “喲,萊恩來啦!”一個帶著笑意的聲音從巷口傳來。
    鮑四郎,屠戶家的兒子,比萊恩大兩歲,最愛招惹人。他一邊吃著糖餅,一邊走近,故意瞄著萊恩的臉大聲說:
    “這臉腫得像剛出鍋的包子,誰下的手這麽狠?”
    他語氣輕佻,眼裏閃著起哄的亮光。
    身邊幾個孩子忍不住竊笑。
    萊恩沒吭聲,繼續往前走。
    “別理他。”一個輕輕的聲音從一旁傳來,是林寂。他背著舊書篋,快步追上萊恩。小臉看不出情緒,但語氣低沉認真。
    “他就愛亂說。”林寂頓了頓,低頭補了一句。
    萊恩看了他一眼,沒有說話,隻是輕輕點了點頭。
    他們一起走進幽鎮學館。
    那是一座由舊廟改建的小學堂,屋瓦斑駁,庭院窄小,榆樹枝頭才吐嫩芽。
    講堂外牆斑駁,堂中坐著十來名孩童,按姓氏排列而坐,前排幾案已滿,萊恩默默去了靠窗的角落。
    沈夫子今晨著深青長衫,拄著戒尺站在講堂中央。他年約五旬,雙眉總皺著,看起來嚴厲,其實是鎮上最願為孩子們解書講理的人。
    他的目光掃過眾人,在萊恩臉上略停一瞬,終未多言,隻道:
    “開卷。”
    晨讀過後,沈夫子將手中書卷合上。
    “潤靈節將至,今日不講經義。來——你們誰知道,潤靈節的來曆?”
    眾人你望我我望你,沒人出聲。
    林寂輕輕舉了舉手,小聲道:“水神顯靈,賜水救旱。”
    沈夫子點點頭。
    “此節,不是王國欽定的節日,而是我幽鎮一帶流傳百年的鄉俗。”
    “相傳數代之前,鎮遭大旱,井幹渠斷,村民於靈水河口設香祈雨。三日後,水自渠口湧入,灌田沃野,救下整鎮百姓。”
    “後人感神恩,遂立潤靈節,每歲春初四日,迎神、獻祀、歸燈、願成,年年不輟。”
    他走至案前,在黑板上寫下四字:
    迎靈。獻祀。歸燈。願成。
    “第一日迎神像入世,鑼鼓開道。次日設牲禮五穀於河壇祭水,第三日放河燈以送心願。最後一日送神像歸廟,與民共食冷席。”
    他頓了頓,掃視全堂。
    “此願不問神聽不聽,問你自己寫了,就要做。”
    鮑四郎撓了撓頭:“那要是許了也沒成,怎麽辦?”
    沈夫子笑而不答,隻說:“你若真心寫了,還怕不成?”
    話音未落,講堂陷入短暫的安靜。
    午歇時,萊恩獨坐在榆樹下,指頭在小石子上劃來劃去。陽光透過枝葉灑落,他抬頭時看到林寂走了過來,遞過來一塊用油紙包好的蜜餅。
    “吃吧”
    “謝了。”萊恩接過,小聲說。
    林寂在他身邊坐了下來:“她打的你疼嗎?你怎麽跟大人動手?”
    萊恩捏著油紙的手停了下。
    “她絕不是頭一次說我娘,隻是這一次當著我的麵。雖然我不太懂,但絕不是好話。”他低聲。
    林寂沒接話,一口一口吃著自己的那份蜜餅。
    放學時,天邊已泛起淡淡晚霞。
    街巷漸熱鬧起來,南門外祭棚已初具雛形,神像亦在廟中蓋起了紅布。
    炊煙自屋後緩緩升起,和鄰家的炒菜香混在一處,熱氣騰騰。
    街頭粥鋪支起爐灶,豆腐湯咕嚕作響,湯麵飄著蔥花和碎蝦皮,炸油餅的婆婆吆喝著“剛出鍋的”,孩童圍著小攤跳著搶著,油渣和笑聲灑滿一路。
    石橋上挑擔歸家的漢子擦著汗,腰間掛著魚簍,茶館門口坐著幾位老人,嗑著瓜子慢悠悠地講著舊事。
    說書先生翻開扇子,正要開講《水底鐵鏈鎖龍王》的新段子。
    萊恩走著走著,腳步便慢了下來。他沒有走回米鋪,而是一路繞到了鎮尾渠口那邊。
    那是今日早晨他帶王柔玩水的地方,也是水神廟引水入鎮之處。
    渠口石階上還有今晨遺落的那盞紙燈,被風刮倒,濕了一半,花邊皺巴巴地貼在地麵。
    他蹲下身,伸手拾起,看著慘不忍睹的紙燈,白紙沾染了泥濘,好像還被踩了幾腳,不知道為何沒落入水中,也沒被風吹離此處。
    他隻是看著水流,低頭想了很久。
    沈夫子說,“願望寫下,就要做。”
    他沒寫,但他已經在心裏寫了。
    —願我能成為,值得被人托付的大人。
    他不知道這句話有沒有神看見。
    但他知道,哪怕沒有神,他也會再寫一次。
    喜歡七州傳請大家收藏:()七州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