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包拯被貶

字數:2992   加入書籤

A+A-


    在陰森肅穆的森羅殿內,青銅燭台上的火苗劇烈搖曳,映照著包拯緊鎖的眉頭。他手中緊握著一遝厚厚的卷宗,上麵詳細記錄著南海龍王敖欽的種種惡行。人間唐宋兩朝更迭之際,南海龍王肆意操控降雨,致使多地旱災澇災接連不斷,百姓苦不堪言。
    包拯多次上奏彈劾敖欽,可這些奏章都如石沉大海,毫無回應。憑借著多年的斷案經驗,他敏銳地察覺到太白金星李長庚在背後暗中作梗。於是,在一個陰氣凝重的夜晚,包拯奮筆疾書,寫下了《奏太白金星疏》:
    臣包拯,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上言於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陛下:
    自臣膺任閻羅五殿之職,夙夜匪懈,誌在維持陰陽兩界之秩序,護佑三界生靈之安寧。然近來,天庭之弊漸顯,奸佞之徒作祟,致人間災禍頻發,百姓深陷水火,臣痛心疾首,不敢緘默,遂冒死直諫。
    今人間大宋,江南之地暴雨傾盆,洪水泛濫,房舍田畝盡被衝毀,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而塞北諸郡,烈日高懸,土地幹裂,莊稼顆粒無收,民生艱難。經臣多方查實,此皆南海龍王敖欽肆意妄為所致。敖欽身為司雨正神,本應恪遵天規,按時興雲布雨,滋養萬物,卻為一己之私,擾亂降雨時序,全然不顧人間生靈塗炭。
    臣秉持公正,為解百姓倒懸之急,多次上奏彈劾敖欽,列其罪狀,懇請陛下嚴懲此失職之神,以正天規,還人間太平。然而,臣之奏章皆如泥牛入海,杳無音信。經臣縝密查訪,發現太白金星李長庚從中幹預。每當臣之彈劾奏章呈至天庭,太白金星便利用職權,或隱匿不報,或歪曲事實,為敖欽百般開脫,致使敖欽逍遙法外,惡行愈演愈烈。
    太白金星身為天庭重臣,深受陛下厚恩,本應輔佐陛下,公正無私地治理三界,維護天庭之威嚴與天規之尊嚴。但他卻為一己私利,結黨營私,袒護有罪之仙,蒙蔽陛下聖聽,使天庭之公正蒙塵,百姓對天庭之信任漸失。長此以往,天庭根基必將動搖,三界秩序亦將陷入混亂。
    臣懇請陛下即刻下令徹查太白金星之瀆職行為,依天規嚴懲不貸。同時,公正審判南海龍王敖欽,還人間一片風調雨順,保三界太平。臣包拯,雖位卑職微,但赤膽忠心,不懼強權,願為天庭之清明、百姓之福祉,肝腦塗地。望陛下明察秋毫,采納臣言,施行公正之法。
    臣包拯誠惶誠恐,稽首頓首。
    太白金星得知包拯彈劾自己後,暴跳如雷,決定予以堅決反擊。他找到天庭學院才華橫溢的學員王勃,向其訴說包拯如何顛倒黑白,並要求王勃寫文章揭露包拯的“真麵目”。太白金星對自己一直有提攜之恩,又因豬悟能為自己灌下的孟婆湯的“毒害”,王勃對陰森恐怖的地府早有怨氣在胸。王勃思考一番後,答應了太白金星的請求,經過多方“調查”,洋洋灑灑寫下一篇文章交給了天庭學院院長太白金星,很快這篇文章便以王勃的名字刊登在《天庭晚報》上:
    籲正冥司風紀疏
    ——致閻羅五殿包拯大人
    伏維天庭昭昭,冥府肅肅,皆賴諸仙神隻恪盡職守,以保三界清平。然近日見聞,令晚生王勃深感憂慮,不得不秉筆直言,為天庭風紀進一諍言。所諫者,乃閻羅五殿包拯大人在冥司治理中或存之疏失。
    世人皆讚包大人鐵麵無私,斷案如神,於陽間陰司,威名遠播。然於孟婆湯這一冥司至關之物,大人或有所疏忽,致使販假售假之風漸起,亂象叢生。孟婆湯,為亡者忘卻前塵、步入輪回之關鍵,其純正與否,關乎輪回之公正,亦係三界之安寧。
    今之冥司,竟有不法之徒,以次充好,將劣質湯藥偽作孟婆湯,蒙蔽亡者。街頭巷尾,怨聲載道,皆言服湯之後,前塵記憶未能盡除,痛苦不堪。此等亂象,何以愈演愈烈?蓋因監管之不力,而大人身為閻羅五殿王,對此負有不可推卸之責。
    大人日理萬機,或無暇顧及冥司細微之事,然千裏之堤,潰於蟻穴,小事若不重視,終將釀成大禍。想當年,包大人於陽間斷案,明察秋毫,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令罪犯無所遁形。何以如今在冥司,麵對孟婆湯之假售亂象,卻似燈下黑,未能及時察覺,加以整治?
    冥司,乃三界輪回之樞紐,其秩序之穩定,影響深遠。若任由孟婆湯假售之風蔓延,輪回將陷入混亂,陽間亦必受其擾。屆時,鬼魂帶著前世記憶重返陽間,必將引發諸多紛爭,三界和平亦將遭受威脅。
    晚生深知大人之辛勞,亦敬重大人之功績。然正因其如此,晚生更望大人能重振精神,加強對冥司的監管,嚴厲打擊孟婆湯販假售假行為,還冥司一片清明,保三界之安寧。
    晚生不才,忝列天庭學院。雖人微言輕,但心係三界安危,不忍見冥司因一時之疏失,陷入混亂。望大人能以大局為重,正視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力挽狂瀾。如此,則三界幸甚,眾生幸甚!
    玉帝看到王勃的文章後,對其文采和“勇氣”讚不絕口,隨即下令追究包拯的責任,免去其閻羅王職務,將其貶下凡間。
    包拯遂被貶下凡。
    北宋天聖五年,包拯經過一番勤學苦讀,他憑借自己的才華和正直的品格,參加科舉考試,在正月的省試中,包拯榜上有名,取得參加殿試資格,三月二十四日,宋仁宗在崇政殿親自唱名放榜,包拯為甲科進士成功入仕。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他卻辭官不做,毅然決然回家孝敬父母,圍父母身邊盡孝十年,直至他接受朝廷任命,出任端州縣令。在端州,包拯目睹了人間官場的黑暗和百姓的疾苦,心中感慨萬千。想起自己過去的遭遇,於一個夜不能寐的夜晚,在簡陋的書房內,憤筆寫下了《書端州郡齋壁》: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
    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他的一舉一動,均被廣寒宮內為天庭守夜值班的嫦娥看在了眼裏……
    喜歡天庭的夜班請大家收藏:()天庭的夜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