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古洞玄機

字數:4744   加入書籤

A+A-


    清漪離去後,玉泉院似乎又恢複了往日的寧靜。但空氣中彌漫的淡淡血腥氣,以及道士們眉宇間揮之不去的陰霾,都提醒著李玄微,危機並未真正解除。
    玄誠道長為李玄微安排了一間僻靜的客房,並吩咐弟子不得打擾。李玄微謝過道長,卻並未急於休息。他深知時間寶貴,逆天盟雖暫退,但其殘餘勢力可能仍在活動,必須抓緊時間尋找線索。
    他首先做的,是登上玉泉院後院的觀星台。此時雖非夜晚,但他憑借家傳的星象學問和對天地元氣的敏感,試圖感知華山地脈的異常。
    閉上雙眼,靈覺緩緩鋪開。起初,隻能感受到華山本身雄渾厚重的地脈之氣,如同沉睡的巨龍。但漸漸地,他捕捉到了一些不和諧的“雜音”。在雲台峰方向,地脈之氣依舊有些紊亂,殘留著血祭儀式帶來的汙穢與暴戾。而在更遠處,比如南峰落雁峰、東峰朝陽峰的方向,似乎也有幾處微弱的、不自然的元氣波動點,如同平靜湖麵下的暗湧。
    “這些……莫非是逆天盟殘留的據點?或是其他未被發現的‘節點’?”李玄微暗自思忖,將這些方位默默記在心中。
    接下來的幾日,他以遊曆山水、拜訪古跡為名,在玄誠道長指派的兩位熟悉山路的年輕道士陪同下,開始有目的地探查那些感應到異常的區域。
    他走訪了南峰的“避詔崖”,傳說中陳摶老祖曾在此拒絕唐太宗征召;也去了東峰下棋亭,遙想仙人對弈的傳說。每到一處,他都仔細感應地脈,觀察岩石紋理、草木長勢,甚至留意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古老刻痕。
    然而,收獲甚微。那些異常的元氣波動非常微弱且飄忽,難以準確定位。逆天盟似乎徹底隱匿了起來,沒有留下任何明顯的痕跡。陪同的道士也坦言,並未發現任何陌生人的大規模聚集。
    難道線索就此中斷了?李玄微不免有些焦躁。他站在西峰蓮花峰頂,俯瞰著腳下雲海翻騰,心中卻如墜迷霧。
    就在這時,他懷中那卷《西遊後錄》再次傳來熟悉的溫熱感。他心中一動,將其取出。這一次,溫熱感並非持續不斷,而是如同脈搏般,帶著某種奇異的節奏,隱隱指向蓮花峰西北側的某個方向。
    是它在指引我?李玄微又驚又喜。他不動聲色地告別陪同的道士,言說想獨自靜觀雲海,待日落再歸。待道士離去後,他立刻循著那冥冥中的感應,向著西北側探尋而去。
    那裏是一片更為陡峭險峻的山崖,亂石嶙峋,古鬆倒掛,幾乎無路可走。李玄微憑借著靈活的身手和那股越來越清晰的感應,在絕壁上艱難攀援。約莫過了半個時辰,他來到一處被濃密藤蔓完全覆蓋的山壁前。
    《西遊後錄》的溫熱感在此處達到了頂峰。
    他撥開層層藤蔓,後麵並非堅實的岩壁,而是一個僅容一人匍匐通過的狹窄洞口!洞口幽深,向內望去一片漆黑,隱隱有陰冷的風從中吹出,帶著一股陳腐的氣息。
    “這裏竟然隱藏著一個洞穴!”李玄微精神大振。他點燃隨身攜帶的火折子,毫不猶豫地鑽了進去。
    洞穴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眼前出現一個巨大的天然溶洞,洞頂垂下無數鍾乳石,地上石筍林立,在火折子微弱的光芒下,折射出光怪陸離的影子。洞內空氣潮濕,彌漫著苔蘚和礦物特有的味道。
    然而,吸引李玄微目光的,並非這自然的奇景,而是溶洞中央的景象。
    那裏,並非空無一物,也沒有逆天盟的蹤跡,而是矗立著幾尊……石像!
    他小心翼翼地靠近。隻見那是三尊高度過人的石像,曆經歲月風化,表麵布滿斑駁的痕跡,但輪廓依舊清晰可辨。居中一尊,乃是一猿猴形象,雖為石質,卻雕琢得栩栩如生,它頭戴金冠,身披鎖子甲,手持一根長棍拄地,雖靜立不動,卻自有一股睥睨天下、戰天鬥地的桀驁氣韻!隻是那石猴的麵部,似乎被某種力量刻意模糊了,看不清具體容貌,唯有一雙石眼,空洞地望著前方,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寂寥與被禁錮之感。
    左側一尊,是一頭肥頭大耳的豬首人身的形象,袒胸露腹,肩扛九齒釘耙,憨態可掬中透著一絲憊懶。
    右側一尊,則是一位濃眉大眼、一臉忠厚的頭陀形象,頸掛巨大的骷髏項鏈,手持降妖寶杖。
    “這是……齊天大聖孫悟空!天蓬元帥豬八戒!卷簾大將沙悟淨!”李玄微心中掀起驚濤駭浪。誰能想到,在這華山隱秘的古洞中,竟藏著西遊取經核心人物的石像?而且,這孫悟空的石像,為何給人一種被“囚禁”的感覺?這與黑袍判所說的“心囚”有何關聯?
    他強壓下心中的激動,舉著火折子,仔細打量三尊石像,尤其是居中的孫悟空石像。他繞到石像背後,發現石像的背部,並非與山岩一體,而是獨立的。在石像背部靠近心口的位置,他發現了異常!
    那裏刻著一個極其複雜、非符非籙的印記!印記的紋路,竟然與他之前在雲台峰得到、後又由清漪帶走的那枚“契約碎片”上的紋路,有七八分相似!隻是這個印記更加完整,也更加深邃,仿佛蘊含著某種亙古的法則。
    李玄微下意識地伸出手,想去觸摸那個印記。
    就在他的指尖即將觸碰到印記的瞬間——
    “嗡!”
    整個溶洞猛地一震!一股龐大無比、沉重如山的意誌,驟然從孫悟空石像中蘇醒,如同沉眠萬古的凶獸睜開了眼睛,瞬間籠罩了李玄微!
    “呃!”李玄微悶哼一聲,隻覺得一股無法形容的巨力壓在身上,仿佛整個華山的力量都匯聚於此,要將他碾成齏粉!他全身骨骼咯吱作響,氣血翻湧,連呼吸都變得極其困難。手中的火折子啪嗒一聲掉落在地,瞬間熄滅。
    洞內陷入徹底的黑暗,隻有那尊孫悟空石像,仿佛活了過來一般,在絕對的黑暗中,散發出微弱的、如同心跳般明滅不定的暗金色光芒!那空洞的石眼,似乎“看”向了李玄微,充滿了警告與……一種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
    巨大的壓力不僅作用於身體,更作用於精神。無數混亂的、充滿戰意與不甘的碎片意念,如同潮水般衝擊著李玄微的腦海:花果山的絢爛、大鬧天宮的狂放、被壓五指山的憤懣、西行路上的艱險、成佛之後的……束縛與沉寂!
    “滾……出……去……”
    一個沙啞、疲憊,卻又帶著無上威嚴的聲音,直接在他的靈魂深處響起!
    這不是厲無咎那種瘋狂的嘶吼,而是一種源自生命本源、不容置疑的驅逐!
    李玄微咬緊牙關,幾乎要昏厥過去。但他懷中,《西遊後錄》再次散發出溫和而堅定的熱量,如同在驚濤駭浪中點亮的一盞孤燈,護住了他最後一絲清明。
    他明白了。這並非逆天盟的陷阱,而是大聖殘留於此的一縷戰意或靈念,在自我保護!它拒絕任何外來者的窺探與打擾!黑袍判所說的“心囚”,或許並非外力所為,而是大聖自己選擇的一種……沉寂與守護的狀態?
    他用盡全身力氣,艱難地、一字一句地對著那尊發光的石像說道:“我……無……意……冒犯……隻為……尋……真相……關乎……人間……存續……”
    那龐大的意誌似乎停滯了一瞬,施加在他身上的壓力稍稍減弱了一絲。
    李玄微趁機,將懷中那卷《西遊後錄》掏出,捧在手中。殘卷在黑暗中散發出微弱的白光,與石像的暗金光芒形成了微妙的對抗與交融。
    “玄奘……法師……”那靈魂深處的聲音,帶上了一絲不易察覺的波動。
    壓力再次減弱。李玄微感到那冰冷的石質目光,似乎落在了《西遊後錄》上,帶著一絲追憶與審視。
    良久,那龐大的意誌如同潮水般緩緩退去。石像上的暗金光芒逐漸黯淡,最終徹底消失。溶洞恢複了之前的死寂與黑暗,仿佛剛才的一切都隻是幻覺。
    但李玄微渾身被冷汗濕透,虛脫般地坐倒在地,大口喘著氣,證明著剛才經曆的真實與凶險。
    他摸索著重新點燃火折子。光芒再次亮起,三尊石像依舊靜靜地矗立在那裏,仿佛亙古未變。隻是那孫悟空石像背部的印記,似乎比剛才更加深邃了一些。
    李玄微不敢再貿然觸碰。他對著三尊石像,鄭重地行了一禮。
    此行雖未找到“生死簿殘頁”,也未抓獲逆天盟殘黨,但卻意外地接觸到了齊天大聖殘留的靈念!這無疑是一條極其重要、且直接指向核心的線索!
    大聖並非完全沉寂,他的意誌仍在,以某種特殊的方式“囚禁”或“守護”於此。這背後,定然隱藏著更深的秘密,或許與“天律”,與仙神退隱的最終真相息息相關。
    他小心地退出溶洞,恢複好洞口的藤蔓偽裝。回到玉泉院時,已是星鬥滿天。
    他知道,自己在華山的調查,可以暫告一段落了。這個發現,必須盡快告知清漪和守卷人。下一步,或許應該轉向尋找“生死簿殘頁”,那可能是溝通甚至“喚醒”大聖這縷靈念的關鍵。
    站在院中,他再次望向星空。紫微星依舊黯淡,但此刻他的心中,卻比來時多了一分篤定。
    仙隱之謎,雖迷霧重重,但他已經觸碰到了那迷霧之後,第一塊堅實的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