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朝堂風波

字數:2970   加入書籤

A+A-


    蕭戰千裏救兄、單騎踹營其實帶了一票兄弟)、把狼庭攪得雞飛狗跳、最後還順手牽羊撈回來無數工匠和財貨的赫赫戰功,早已由邊軍主帥趙文康用八百裏加急,像點了火的竄天猴一樣,“嗖”地一聲直送京城,擺在了皇帝的禦案上。
    這消息傳到京城,那可真是如同在平靜的隻是表麵平靜)的護城河裏扔下了一顆巨型炸彈,炸起的不是漣漪,是海嘯!
    茶館酒肆裏,說書先生們激動得胡子都在顫抖,唾沫星子能噴到第一排客人的茶碗裏。
    “隻見那蕭將軍,麵如冠玉,眼若流星,身高八尺,腰圍也是八尺……”一個說書先生正說得起勁。
    底下有聽眾小聲嘀咕:“好家夥,那不成方的了?”
    旁邊人趕緊捅他:“別打岔!聽著!”
    說書先生渾然不覺,繼續口沫橫飛:“說時遲那時快,蕭將軍麵對狼族左賢王,那是麵不改色心不跳,大喝一聲:‘呔!狼崽子們,識相的快把我二哥交出來,不然爺爺把你們這狼窩捅個底朝天!’這一聲吼,那是驚天地泣鬼神,震得帳篷頂上的積雪都簌簌往下掉!”
    “好!”底下聽眾轟然叫好,一個個熱血沸騰,恨不得當場回家抄起擀麵杖就奔赴邊關。
    與民間的歡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某些“高雅”場所則是另一番光景。
    某處雅致的別院內,幾位身著華服的官員正在品茗。
    “哼,不過是匹夫之勇,逞一時之快罷了。”一個瘦高官員抿了口茶,淡淡道,“如此行事,與蠻夷何異?”
    旁邊一位胖官員點頭附和:“張兄所言極是。如此酷烈,有傷天和啊。況且,如此年輕便立此大功,怕是福禍難料啊。”
    幾人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兵部衙門內,一場關於如何封賞蕭戰的爭論正在激烈進行。氣氛那叫一個火熱,差點把房頂的瓦片都給掀了。
    以兵部尚書張老大人為首的大多數官員,主要是武將和一部分務實派文官,認為蕭戰之功足以彪炳史冊,必須重賞!
    “張大人所言極是!”一個嗓門比身材還粗壯的絡腮胡將領,姓牛,人送外號“牛大嗓”,聲如洪鍾,震得窗戶紙嗡嗡作響,“蕭戰這小子,真他娘的是這個!”他比了個大拇指,“勇冠三軍,忠孝兩全!深入虎穴救兄長,揚我國威懾群狼!此等良將,若不重賞,豈不讓前線將士把鼻涕眼淚流到咱們兵部門口?依我看,封個四品將軍都算委屈了!起碼得是三品!”
    另一個瘦高個將領立刻附和:“沒錯!老牛這話在理!聽說他還帶回來大批工匠和財貨,好家夥,那左賢王的小金庫怕不是被他搬空了一半?這可是實打實的大功!充實了邊軍,肥了……呃,是強了我大夏國力啊!”他差點說漏嘴,趕緊改口。
    但就在這一片褒獎聲中,角落裏,兵部侍郎王明遠王大人,卻慢悠悠地撚著下巴上那幾根稀疏得堪比荒漠植被的胡須,麵露難色,用一種像是被人掐著脖子的腔調,陰陽怪氣地開口了:
    “諸位同僚,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啊。”他清了清嗓子,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蕭戰之功,固然……嗯,可喜。然則……下官近日聽聞,此子行事,未免過於……酷烈啊。”
    他頓了頓,綠豆小眼瞥了一眼端坐上首、眉頭微皺的張尚書,繼續道:“據說在草原之上,動輒滅人部落,殺人無數,血流成河,這……有傷天和吧?我天朝上國,禮儀之邦,當以仁德服人,豈能效仿蠻夷行事,行此暴虐之舉?”
    牛大嗓一聽就急了,眼睛一瞪:“王大人!你這話俺老牛就不愛聽了!對狼崽子講仁德?他們搶我們糧食、殺我們百姓的時候,怎麽不講仁德?”
    王明遠皮笑肉不笑:“牛將軍,稍安勿躁。下官隻是就事論事。再者,此子年紀尚輕,不過二十出頭,乳臭未幹嘛。若驟登高位,恐非福氣,易生驕矜之心啊。年輕人,還需多多磨礪,多多摔打才是正理。”他這話說得冠冕堂皇,仿佛真是為了蕭戰著想。
    實則他心裏的小算盤打得劈裏啪啦響,算盤珠子都快崩到對麵張尚書臉上了。他有個侄子,也在北疆邊軍某個清閑得能養出蘑菇的衙門裏“鍍金”,寸功未立,卻整天想著升官發財。若是能把蕭戰這潑天功勞壓一壓,或者想辦法分潤一部分出來,那操作空間不就大了?到時候運作一下,給自己侄子弄個“協同作戰”、“後勤保障”的功勞,豈不美哉?
    張尚書眉頭皺得更緊了,正要開口反駁,王明遠又像是突然想起什麽似的,補充道:“哦,對了,還有一事,下官不知當講不當講……據說,其麾下那商號‘龍淵閣’,生意做得極大,聚斂錢財無數,富可敵國啊。一個邊將,與民爭利至此,恐非國家之福啊……”
    這話就有點誅心了,隱隱暗示蕭戰可能擁兵自重,圖謀不軌。直接把“經濟問題”上升到了“政治問題”。
    張尚書終於忍不住,沉聲道:“王侍郎!邊將不易,有功當賞!至於龍淵閣,其供給邊軍軍械物資,乃是實績,豈可妄加揣測?”
    王明遠嘿嘿一笑,捋著那幾根寶貝胡須:“下官隻是據實稟報,提醒大人以防萬一嘛。畢竟,知人知麵不知心呐……這手握重兵,又富甲一方,難免讓人多想啊,陛下若是問起,咱們也得有個說法不是?”
    他這話陰惻惻的,直接把皇帝搬出來壓人。
    兵部內部的這場爭論,最終因為張尚書的堅持,勉強達成了“建議封賞”的初步意見。但王明遠那番陰陽怪氣的話,卻像一顆毒種子,已經在某些人心裏埋下了。他回到府中,立刻修書一封,快馬送往北疆他那寶貝侄子處,信中隱晦提及朝中關於蕭戰功勞的“爭議”,讓其“稍安勿躁”,“靜待時機”。
    喜歡特種兵重生古代,開局五個拖油瓶請大家收藏:()特種兵重生古代,開局五個拖油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