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朕要的,是讓百姓這水永遠載著朱家的船!

字數:3758   加入書籤

A+A-


    “好生收在乾清宮的密櫃裏,沒有朕的旨意,誰也不許碰!”
    朱元璋將那幅地圖仔細收好,親手遞給侍立一旁的金英,沉聲道。
    金英躬身應諾,雙手捧著地圖退下。
    接著,朱標將袋子裏的拚音類讀物拿到了出來。
    “父皇您看,”他翻開書本,指尖劃過書頁上的符號說道,“這是雄英近日跟著秋哥學的‘拚音’,二十餘字便可拚盡天下漢字。譬如‘明’字,取‘ㄇ1ㄥˊ’之音,孩童半日便能記熟,尋常百姓識得此術,識字便如順水推舟。”
    說著,朱標抬眼望向朱元璋,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兒臣與秋哥商議,欲先在應天府設館試點,從國子監中遴選精通音韻的學官,先教勳貴子弟,再推及軍民。待應天試點成熟,便依父皇當年‘設社學’之法,令各州縣編印《洪武正韻拚音字匯》,讓蒙童入學先學拚音,再識漢字,不出三年,大明識字率必能翻倍!”
    他頓了頓,朱標又說道:“兒臣還想,將《大誥》、《大明律》也譯成白話,配上拚音注音,讓百姓既能看懂律法,又能識文斷字。日後再依此簡化部分常用字,譬如‘禮’作‘禮’、‘興’作‘興’,如此一來,縱使目不識丁的農夫,也能在一年內粗通文墨,再無人能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糊弄百姓了!”
    一邊聽著朱標興奮的說,朱元璋一邊用手指在案上輕輕敲擊,目光掃過那本拚音讀物,又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
    他想起自己少年時在皇覺寺為僧,因不識佛經而遭長老嗬斥的屈辱,心中不由泛起波瀾。
    “標兒啊,”朱元璋緩緩開口,聲音帶著一絲沙啞,“你可知朕為何要編《大誥》?便是見不得貪官汙吏拿律法當私器,愚弄百姓。可這開智之策,終究是把雙刃劍。
    當年元人便是因壓製漢人讀書,才失了天下讀書人的心。可若百姓都開了智,萬一有人學了那‘歪理邪說’,效仿紅巾軍蠱惑人心,你當如何?”
    朱標聞言一怔,額角滲出細汗。
    他自幼習儒,深知“民為邦本”,卻從未想過朱元璋竟然這般極致的警惕。
    這時,高陽秋適時開口道:“叔,你有所不知,這拚音之法不僅是識字的鑰匙,更是教化世人的利器。你編纂的《大誥》,如今百姓有幾個能看懂的?正是因為他們看不懂,才會被貪官奸吏所蒙蔽。
    可如果把《大誥》配上拚音白話的話,百姓既能明辨是非,也能知曉大明律法的寬嚴相濟。
    至於心懷叵測之人,小侄以為,與其堵,不如疏!
    您想想,讓百姓識文斷字,方能令他們辨明忠奸,到時候就算是有宵小煽惑,他們也能以《大誥》為憑,以律法為尺。
    這樣一來,還有幾個百姓敢隨便盲從?”
    朱元璋沉默良久,忽然他一拍桌子,振奮道:“秋啊!你說的是!當年咱頒行《大誥》,便是想要讓百姓知法守法,可這字兒太繁,百姓看不懂,反倒成了擺設!既如此,這拚音之法,朕準了!但有一條——所有教材必須由翰林院審定,凡涉及‘華夷之辨’‘君臣大義’者,需字字斟酌,絕不容許半點動搖國本的異端邪說!”
    聽到老朱鬆口,朱標連忙躬身應諾:“父皇放心,兒臣明白!兒定當以《皇明祖訓》為綱,先編訂《洪武拚音字匯》,再將《大誥》《大明律》譯成白話拚音本,分發各州縣社學。待民智漸開,兒臣還想效仿唐製,開科取士時增設‘科學’一科,讓寒門子弟亦能憑實學入仕!”
    朱元璋聞言,指節叩了叩案幾,發出沉悶的聲響。
    “科學?咱記得這個跟那個格物差不多吧?”
    “是啊叔,我們後世就是學習各類知識,包括您看到的那些下先進東西,都是最早從格物一道演化出去的。”
    見高陽秋這麽說,朱元璋點了點頭,他還是很信任高陽秋的。
    “標兒,你記住,無論學什麽、教什麽,都得讓百姓明白——這天下是朱家的天下,識字是為了更好地做大明的順民,而非讓他們學那陳勝吳廣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說罷,他忽然抓起朱標手中的拚音讀物,翻到“民”字的注音,冷笑道,“你看這‘民’字,若教得他們識得此字,便要教他們懂得‘君為舟,民為水’的道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可朕要的,是讓這水永遠載著朱家的船!”
    高陽秋見氣氛凝重,忙打圓場:“叔放心,標弟的計劃裏本就有這層考量。學拚音者必先背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訓,方能進階學其餘內容。至於開科取士,寒門士子入仕,感念的是陛下的恩德,將來隻會成為大明的棟梁,而非隱患。”
    聽到高陽秋這麽說,朱元璋欣慰的笑了。
    其實這就是朱元璋的目的,既要讓百姓識文斷字以固國本,又要將思想牢牢掌控在皇權之下。
    “既如此,標兒,此事由你全權負責,但需每月向朕呈報進度。選官時多從寒門拔擢,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心思太多,反倒不如泥腿子來得實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聞言,朱標大喜過望,連忙應道:“兒臣遵旨!定不負父皇所托!”
    等定下拚音推廣這件事情後,老朱又說起了蠶食全球的事兒。
    “秋啊,按照咱之前說的,咱大明要穩步殖民全球,那是不是你之前答應給咱操心的那些先進武器得給咱搞過來一批?
    還有,咱不是派咱的幾個兒子去了後世嘛,你把之前跟咱說過的最先進的統兵資料和軍事訓練資料教給他們。
    既然咱已經決定殖民,那就讓那幾個兔崽子去外麵謔謔吧,省的在咱眼皮子底下煩心。”
    朱元璋早先不是沒想過殖民問題,隻不過他的眼界不夠,總是盯著大明這一畝三分地。
    不過朱元璋這麽說,高陽秋也覺得有些東西必須要提前跟朱元璋講明白。
    “叔,我還有一句話得跟您提前說,並不是所有皇子都適合去外麵為大明建功立業的,就像是老四,他擅長開疆拓土,而老五就不合適了,他隻適合做一個守成王爺…”
    高陽秋話還沒說完,朱元璋就笑著打斷道:
    “這點你放心,你說的這些咱也想過。作為咱的兒子,除了標兒外,咱都一視同仁。
    他們有能力的,自己去開疆拓土,打下多大,他們就算當土皇帝咱也管不著,隻要按時給大明進貢即可。
    像是沒有能力的,地盤咱給他們打,不過到時候地盤多少還有進貢多少,那就由大明說了算!”
    說完,朱元璋還看了朱標一眼,問道:“標兒,咱這個決定你想必不會反對吧?”
    朱標心中明白,自家父皇看似問他,實際上就是在告訴他,對於能打下大麵積領土的兄弟們,他也不用計較,畢竟整個大明本土已經盡歸他朱標一脈了…
    喜歡頂級帶娃:我給朱元璋帶大孫請大家收藏:()頂級帶娃:我給朱元璋帶大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