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長安城最近有些怪
字數:4596 加入書籤
觀風殿內,楊曦一個人坐在窗邊。
嫁給他……
這三個字,像是有著無窮的魔力,在她腦海裏反複回響,炸得她暈暈乎乎,手腳都不知道該往哪裏放。
她將臉埋進雙膝,滾燙的臉頰能灼傷自己。她不敢去想,不敢去信,幸福來得如此突然,讓她一時間有些無所適從。
可嘴角,卻怎麽也壓不住地向上揚起。
原來,他不是不知道。
原來,他什麽都安排好了。
那個平日裏看起來玩世不恭,總愛逗弄自己的壞家夥,其實……把一切都放在了心上。
不過兩日,一則消息如驚雷般在長安城的上流圈子裏炸開。
英國公李積,親自上疏,言辭懇切,稱與東宮女官楊曦一見如故,甚喜其品性,欲收為義女,望陛下恩準。
李世民當庭覽奏,龍顏大悅,大筆一揮,不僅準了,還賞賜了無數金銀綢緞,並命宗正寺以郡主之禮,為英國公府操辦認親大典。
一時間,滿城嘩然。
所有人都懵了。
尤其是那些正削尖了腦袋,想把自家女兒送進東宮的世家大族。
崔府。
家主崔民幹正在書房靜心練字,管家匆匆進來,將此事一說。
崔民幹握著筆的手,微微一頓,一滴濃墨,便在潔白的宣紙上暈染開來,毀了整幅字。
他緩緩放下筆,麵無表情地看著那團汙跡,許久,才發出一聲意味不明的冷笑。
“李積……好一個英國公!好一個大唐軍神!”
他揮了揮手,讓管家退下。書房內隻剩下他一人,眼神陰沉得可怕。
一個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楊曦,搖身一變,成了英國公的義女,半隻腳踏進了郡主的行列。這要不是為了太子納妾之事,他把崔字倒過來寫!
這些個狗東西啊,自己沒女兒,認也要認一個,可真是厚顏無恥!
......
立政殿內,暖香嫋嫋。
長孫皇後正含笑看著坐在下首的武士彠夫人楊氏。
“本宮聽聞,武夫人將府中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條,今日一見,果然是位賢內助。”長孫皇後語氣溫和,讓人如沐春風。
楊氏連忙起身,恭敬地回道:“娘娘謬讚了,臣婦愚鈍,不過是盡些本分罷了。倒是臣婦家那小女媚娘,近來也不知是怎麽了,成日裏將太子殿下在報上刊發的文章,工工整整地抄錄下來,日夜誦讀,嘴裏念叨的,也全是殿下的仁德與智慧。”
她一邊說著,一邊觀察著長孫皇後的神色,見她露出饒有興致的表情,便繼續道:“臣婦還訓斥了她幾句,說她一個小姑娘家,不學女紅,成天關心這些國家大事做什麽。可她卻說,太子殿下乃是天縱奇才,讀殿下的文章,勝過讀萬卷死書。唉,臣婦也是拿她沒辦法。”
這番話,看似抱怨,實則句句都在點子上。
長孫皇後何等聰慧,哪裏會聽不出這弦外之音。
她臉上的笑意更深了,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才緩緩道:“哦?竟有此事?可見我家高明,確實有幾分不凡之處。這孩子倒是個有心的。說起來,本宮也聽聞,高明對你家媚娘,也是頗為看重,還曾親手贈過一塊玉佩?”
楊氏心中一喜,暗道有戲,連忙道:“正是。那孩子,將太子殿下所贈玉佩視若珍寶,片刻不離身。時常進出東宮,也是蒙太子妃殿下不棄,許她去陪著解解悶。”
一問一答間,所有信息都恰到好處地傳遞了過去。
長孫皇後放下茶杯,眼中閃過一絲滿意。
武家,雖是新貴,但武士彠也算老實本分,這位武媚娘更是個出了名的聰慧伶俐,最關鍵的是,她是太子自己看重的人。
“媚娘,是個好孩子。”長孫皇後最終開口,一錘定音,“這樣吧,改日,讓她進宮來,陪本宮說說話。本宮也想瞧瞧,是怎樣一個靈秀的丫頭,竟能讓我兒如此另眼相看。”
楊氏聞言,激動得差點失態,強忍著狂喜,起身深深一拜。
“臣婦,替小女謝過皇後娘娘天恩!”
......
長安城最近有些怪。
最新的《大唐日報》頭版頭條,居然不是報道太子殿下又有什麽驚天之舉,也不是刊登大唐皇家大學和大唐皇家銀行之類的,而是用整整一個版麵,圖文並茂地介紹起了吐蕃。
文章的標題起得很大氣——《高原明珠,大唐西陲的人間仙境》。
文章裏,把吐蕃描繪成了一個遍地是寶的人間仙境。說什麽那裏天高雲淡,草場肥美,牛羊壯碩得能撞死老虎;說什麽雪山融水灌溉出的青稞,釀出的酒醇香無比;更離譜的是,還說那裏的地底下埋藏著數不清的珍奇礦產,什麽金礦、銀礦、玉石礦,就跟地裏的大白菜一樣,隨便刨一刨就能發家致富。
文章的筆觸充滿了煽動性,字裏行間都在暗示,如今的吐蕃都護府,那就是一片等待開發的處女地,是冒險者的天堂,是窮苦百姓翻身的希望。
這報道一出來,整個長安城都炸了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西市的一家茶館裏,說書先生唾沫橫飛地念著報紙,底下的茶客們聽得一愣一愣的。
“嘿,我說老張,這報紙上說的是真的假的?吐蕃那地方,不是被咱們房二爺給搬空了嗎?怎麽聽著,倒像是個搬不完金山銀山?”一個壯實的漢子,滿臉疑惑地問著鄰座的同伴。
被稱作老張的貨郎咂咂嘴,搖頭晃腦地分析道:“你懂什麽!這叫此一時彼一時的。以前那是鬆讚幹布那蠻子不會經營,好東西都藏著掖著。現在成了咱們大唐的地盤,太子殿下派人一勘察,寶貝不就都出來了嗎?”
“有道理!”旁邊一個剛從銀行裏取出利息,正美滋滋數著銅板的小商人插嘴道,“依我看啊,咱們這位太子殿下,那就是天上的財神爺下凡!他老人家說哪兒有錢,那兒就肯定有錢!”
此言一出,周圍的百姓紛紛點頭,深以為然。
一時間,百姓們議論紛紛,看向西邊的眼神都變得火熱起來。不少人心裏都開始盤算,這吐蕃當真是個好去處?是不是該去碰碰運氣?房遺愛那小子,當初還是下手不夠狠啊,居然留了這麽多好東西!
尋常百姓仿佛看到的是發財的機會,而長安城裏那些真正的聰明人,看到的卻是更深層的東西。
清河崔府。
崔民幹捏著那份報紙,手指因為用力而微微發白,一言不發,臉色陰沉。
書房裏,太原王氏的王枳,範陽盧氏的盧植,幾大世家的家主齊聚一堂,氣氛凝重。
“諸位,都看過了吧?”王枳率先開口,聲音幹澀,“太子殿下這一手,到底是什麽意思?”
盧植皺著眉頭,沉聲道:“敲山震虎?還是聲東擊西?不對啊,我是實在是看不懂。剛把人家國庫搬空,滅了人家的國,轉頭就把吐蕃誇上了天。這……不合常理。”
“哼,不合常理?”崔民幹冷笑一聲,將報紙扔在桌上,“太子殿下做的事,什麽時候合乎過常理?”
他站起身,走到窗邊,望著皇宮的方向,緩緩說道:“他這是抬高吐蕃的價值,在百姓心中種下一顆‘那裏是寶地’的種子。然後呢?他想幹什麽?把我們這些世家都趕到吐蕃去不成?”
這話一出,眾人皆是心中一凜。
盧植搖了搖頭:“應該不至於。我等根基皆在中原,豈會輕易動搖。我倒是覺得,太子殿下,恐怕是要有大動作了。隻是我們現在,還被蒙在鼓裏。”
崔民幹沒有說話,但心裏總是有些不安。
就在整個長安城都在為這份報紙而議論不休時,秋收的日子,悄然而至。
喜歡大唐逆子:開局打斷青雀的腿!請大家收藏:()大唐逆子:開局打斷青雀的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