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信息傳遞
字數:2929 加入書籤
就在東吳上下沉浸於連勝的狂喜、陸遜大軍高歌猛進、不斷“收複失地”之際,一條條致命的情報,正通過糜竺構築的隱秘渠道,悄然流出吳軍控製區,送達劉長明與龐統手中。
糜竺身在吳營,備受禮遇,孫權甚至允許他在一定範圍內“參讚軍務”,以便更好地“獻計獻策”。這給了他絕佳的機會。他利用此身份,細心觀察記錄:
吳軍的糧道虛實:他假借關心吳軍後勤,了解並記下了主要糧草運輸路線、中轉倉庫位置、護糧兵力配置及換防時間。尤其注意到,因進軍速度過快,部分糧隊為求快捷,開始冒險使用一些看似捷徑但地勢險要的路線。
吳軍的兵力分布與疲態:他隨軍行進,留意各支吳軍部隊的推進位置、士氣狀態、以及各部之間的銜接空隙。尤其記錄了哪些部隊因承擔主攻任務而損耗較大,哪些作為預備隊相對完整但位置突出。
還有東吳眾將領的指揮習慣與陸遜意圖:他通過參加軍事會議,哪怕隻是旁聽,他也可以大致揣摩陸遜的用兵思路和下一步可能的進攻方向,判斷吳軍戰略縱深已拉長至何處。
而且糜竺傳遞情報的方式極其隱秘且多變:龐統提前配置了數種特製隱寫藥水。糜竺將情報用細毛筆蘸取藥水,書寫於看似普通的家書、公文副本或甚至廢棄的藥材包裝紙的空白處。幹後無痕。之後再由劉長明早已安排了數批絕對忠誠、熟悉地形且身手矯健的“影衛”死士,潛伏於吳軍進展路線附近的隱秘地點。糜竺設法將這些“無字天書”混入丟棄的垃圾、或置於約定的樹洞、石縫中,由死士夜間取走,星夜兼程送回蜀營。偶爾也會利用被吳軍征用或允許通行的少數商隊,將情報藏在貨物夾層中,指定送往蜀軍控製區的特定接頭點。
這些情報被源源不斷地送至劉長明和龐統案頭。他們立刻組織精幹人員進行解密、匯總、研判,迅速將糜竺提供的碎片化信息,整合成清晰的吳軍態勢圖。
得到糜竺的情報支持,劉長明與龐統的謀劃有了堅實的依據。他們並未因前線敗退而慌亂,反而如同最高明的獵手,開始冷靜地依據獵物的動向,布置一個個致命的陷阱。
劉長明完全依據糜竺提供的吳軍推進路線和糧道信息在地圖上圈定了數處極佳的伏擊地點:如牛渚磯以西的一段狹窄江灣,利於水軍突襲、秣陵以北的森林密布丘陵地帶利於步卒設伏、以及幾條糧隊必經的險要隘口。劉長明命鄧艾、薑維等將,各率精銳,提前數日秘密運動至預設伏擊點,充分利用地形,隱蔽待機。不見信號,絕不動彈,一旦發動,務必迅猛全殲!
而龐統督率“霹靂營”,將剩餘的火藥、猛火油等物,提前部署在關鍵伏擊點,力求最大殺傷和製造混亂。
同時劉長明還派出了多支輕銳部隊,由熟悉地形的將領率領,專門針對糜竺情報中提到的薄弱糧道進行破襲。不求占領,隻求焚毀糧草,斬殺護兵,徹底掐斷陸遜大軍的生命線。
命令已“敗退”至後方的張飛、張苞等部,整頓兵馬,不再後撤,而是依據情報,悄然卡住幾處關鍵的水陸要道,一旦吳軍前鋒受挫後退,立刻封死其退路。
劉長明深知此戰的重要性,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親書密信,由“天眼”係統以最快速度送達江北的關羽手中。信中詳細說明了糜竺詐降之計、當前戰局發展、以及最終的決戰計劃。命令關羽:“即刻整頓荊州水師主力,秘密南下,潛入巢湖口與長江交匯水域潛伏。待陸遜大軍深入,見到建業方向升起三股狼煙,即刻全軍出動,直插吳軍側後,封鎖江麵,截斷其北岸退路與水路聯係!並與我主力前後夾擊,務求全殲!”
關羽得信,又驚又喜,驚的是糜竺之忠烈,喜的是破吳在即。他立刻與徐庶籌備,一邊繼續維持江北的防線,一邊秘密抽調最精銳的水軍艦隊和陸戰部隊,做好隨時南下的準備。
一張囊括水陸、兼顧正麵與敵後、旨在徹底吞沒東吳最後主力的天羅地網,在劉長明和龐統的運籌下,已悄然編織完成。蜀軍看似混亂的敗退,實則是誘敵深入的主動後撤,各部正依據精確情報,向各自的預定戰場悄然集結。
與此同時,身處勝利狂潮之中的陸遜,並非全然沒有疑慮。
隨著大軍不斷西進“追擊”,離開建業城防體係越來越遠,後勤補給線不斷拉長,雖然糜竺提供的“情報”屢試不爽,總能找到蜀軍“薄弱”環節取得進展,但一種職業軍人的本能讓他感到一絲不安。
他在中軍帳中,對著輿圖,對朱桓、徐盛等將領分析道:“蜀軍敗退雖看似慌亂,然其主力未遭毀滅性打擊。諸葛亮用兵,向來嚴謹,即便劉備病重,豈會如此輕易讓我軍連破數陣,長驅直入?其撤退路線,多偏向險峻地形或利於水軍發揮之處,恐有蹊蹺。”
他指著地圖上的幾個點:“我軍糧道愈發漫長,且多為水路,需嚴防敵軍小股部隊襲擾。前鋒突進過猛,與中軍、後軍已有脫節之勢。傳令下去,各軍放緩推進速度,向中軍靠攏,鞏固所得陣地,加強偵察,尤其是兩翼和後方,謹防埋伏!”
然而,他的謹慎,此刻在巨大的勝利和孫權不斷傳來的“催促進兵、擴大戰果”的旨意麵前,顯得蒼白無力。尤其是糜竺,每每在陸遜產生疑慮時,便“及時”出現,以“蜀軍內部傾軋加劇、諸葛亮已無法有效控製各軍”、“劉備彌留、諸將皆欲保存實力退守荊州”等“內部消息”,來“印證”蜀軍的“潰敗”是真實的,並極力慫恿繼續猛攻,以免錯失“一舉競全功”的天賜良機。
孫權的旨意和糜竺的“情報”,如同兩條鞭子,不斷抽打著陸遜和他麾下求戰心切的將領們。最終,陸遜的警告被淹沒在一片“直搗黃龍”的請戰聲中。他隻能盡力調整部署,要求各部加強戒備,但整個大軍的進攻勢頭,已如離弦之箭,難以挽回地射向了劉長明和龐統精心選定的屠宰場。
東吳最後的國運,被虛假的勝利和精準的謊言牽引著,一步步走向萬劫不複的深淵。而建業城中,那衝天的歡慶樂聲,仿佛已成為這場巨大悲劇開演前的最後序曲。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