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桃源暮年

字數:3667   加入書籤

A+A-


    長安未央宮中,劉備正與諸葛亮商議軍務,忽聞殿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陛下!荊州急報!”
    “陛下!濡須口急報!”
    兩名信使幾乎同時跪倒在地,呈上書信。劉備展開一看,竟是關羽、張飛分別上書,內容驚人相似:
    “聞曹叡親率二十萬大軍西征,臣心憂如焚。請分兵北上,護衛陛下左右...”
    關羽在荊州擊退司馬懿大軍後,聽聞曹叡親率二十萬大軍攻伐長安,不知為何,日日憂思,他到不是怕曹叡能把長安打下來,而是因為劉備,這種不安感讓他迫切的想去長安,陪在劉備身邊,而巧妙的,張飛竟然也有這樣的感覺,關羽隻能歸結到可能真是年齡大了,想的越來越多了,所以他便與張飛商量好,將防線的事情交代好,一同前往長安,像曾經一樣守在劉備身旁。
    劉備撫須長歎,將書信遞給諸葛亮:“二弟、三弟...終究是放心不下朕這個大哥啊。”
    諸葛亮覽畢,羽扇輕搖:“雲長、翼德忠心可嘉。然荊州、江東乃根本重地,不可輕動。”
    劉備沉吟良久,忽然道:“孔明,朕與雲長、翼德,自涿郡相識,至今四十有六載矣。當年桃園結義,誓同生死。如今年逾古稀,能聚一日便少一日……”
    諸葛亮默然,知劉備已動情。
    次日朝會,劉備做出驚人決定:準關羽、張飛各率精兵一萬入長安,荊州防務交關平、文聘,濡須口由陸遜、黃權執掌,另調徐庶、薑維、鄧艾回江東穩定內政。
    消息傳出,朝野震動。許多大臣擔心防線空虛,但見劉備意誌堅決,也不敢多言。
    十日後,長安城外塵土飛揚。先是關羽率荊州精銳抵達,赤兔馬雖老,雄風猶在;次日張飛也率軍趕到,丈八蛇矛依舊寒光閃閃。
    劉備親自出城相迎。當三兄弟在長安城下重逢時,圍觀將士無不動容。
    “大哥!”張飛率先下馬,雖須發皆白,聲若洪鍾,“可想死俺老張了!”
    關羽較持重,但丹鳳眼中也已含淚,下馬躬身:“陛下...”
    劉備急忙扶起二人,聲音哽咽:“二弟、三弟...何必行此大禮?”
    三人執手相看,皆已淚眼朦朧。四十餘年風雨,當年英姿勃發的青年,如今都已成白發老翁。
    是夜,未央宮偏殿設宴,隻有三兄弟對酌。諸葛亮知趣地告退,讓三人獨處。
    酒過三巡,張飛忽然拍案大哭:“大哥!當年徐州失散,俺以為再也見不到你了!”
    劉備亦垂淚:“記得那年江夏城,三弟關門拒曹,渾身是傷...”
    關羽撫須長歎:“四十餘年矣...多少老兄弟都不在了。公孫瓚、陶謙、呂布、袁紹...連曹操、孫權也都去了。”
    三人默然,唯聞燭火劈啪。良久,劉備舉杯:“這一路,不容易啊。記得初平元年,我等剛舉兵時,隻有鄉勇五百,鎧甲不全,兵器簡陋。”
    關羽接口:“討黃巾、戰呂布、投曹操、依袁紹...幾經浮沉,幾度生死。”
    張飛突然笑道:“記得建安十三年,赤壁大戰後,咱們第一次有了立足之地。那時二哥鎮守荊州,俺在閬中,大哥取益州...”
    劉備接話:“後來二弟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三弟義釋嚴顏,智取瓦口關...如今想來,恍如昨日。”
    三人暢飲憶舊,時而大笑,時而垂淚。從黃巾起義到赤壁大戰,從漢中爭奪到子午穀之敗,從攻掠江東到如今還於舊都...四十餘年風雲變幻,盡在杯酒之間。
    “最難得是孔明。”劉備感歎,“若非孔明,我等早已...”
    關羽點頭:“丞相確非常人。此次長安之計,真鬼神莫測。”
    張飛忽然壓低聲音:“大哥,說實話,當初丞相隱退,你可曾...”
    劉備苦笑:“實不相瞞,那夜孔明來見朕,說明計策時,朕也猶豫再三。但想到孔明這些年的苦心...朕選擇信他。”
    關羽撫須道:“大哥知人善任,方有今日。”
    夜深了,三人都已醉意朦朧。張飛忽然舉杯,聲如洪鍾:“來!敬桃園!”
    劉備、關羽齊舉杯:“敬桃園!”
    飲畢,張飛又道:“敬還在的弟兄們!”
    再飲:“敬不在的弟兄們!”
    三杯過後,三人相視而笑,眼中都有淚光。
    劉備忽然道:“二弟、三弟,可還記得當年結義時的誓言?”
    關羽肅然:“當然記得:‘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隻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張飛接道:“‘...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三人齊聲誦完,殿中一片寂靜。
    良久,劉備輕聲道:“這些年來,朕最欣慰的,就是二弟、三弟始終不負此誓。”
    關羽鄭重道:“大哥待我等恩重如山,羽此生無悔。”
    張飛拍案:“俺老張是個粗人,就認一個理:大哥在哪,俺就在哪!”
    劉備握住二人的手,老淚縱橫:“朕這一生,得二位賢弟,足矣!”
    這一夜,未央宮燭火通明,三兄弟暢飲達旦。門外守衛的將士,偶爾能聽到裏麵傳來的大笑聲,有時又是壓抑的哭泣聲。
    諸葛亮遠遠站在廊下,羽扇輕搖,眼中亦有感慨。
    次日清晨,當朝陽升起時,三人攜手走出殿門。雖然步履蹣跚,但目光炯炯,仿佛又回到了年輕時代。
    “報——曹叡大軍已至潼關!”探馬來報。
    劉備握緊雙股劍,目光銳利:“來得好!二弟、三弟,隨朕迎敵!”
    關羽青龍刀頓地:“願為先鋒!” 張飛丈八矛一揮:“俺去取曹叡首級!”
    三老相視而笑。桃園之義,曆經四十餘年風雨,依然如故。
    而此刻,潼關之外,曹魏二十萬大軍已經列陣完畢。一場決定天下歸屬的大戰,即將爆發。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