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國葬!
字數:3814 加入書籤
當諸葛亮下令將先帝龍棺抬上長安城頭時, 司馬懿的斥候正將密報塞入信鴿腳筒—— 那信鴿卻撞在突然升起的七七四十九盞孔明燈上,帶著燃燒的羽毛墜入漢軍大營: “報!蜀軍正在渭水南岸築壇…” “等等,他們為何在敲慶典的鼓樂?”
劉備、關羽、張飛同日崩逝的噩耗,如同三道九天驚雷,將長安行宮內的蜀漢眾臣劈得魂飛魄散。巨大的悲痛尚未消化,一個更為冷酷的現實已如冰水般澆下——皇帝與兩位軍方頂梁柱同時離世,消息一旦傳出,莫說城外虎視眈眈的曹叡二十萬大軍,便是這剛剛收複、人心未附的雍涼之地,頃刻間便會烽煙四起,叛亂叢生!
密室之內,燈火搖曳。諸葛亮麵色慘白,眼窩深陷,仿佛一夜之間老了十歲,但他強撐著搖搖欲墜的身軀,主持著這場關乎國運的緊急會議。龐統、李嚴、趙雲、蔣琬、費禕等核心重臣齊聚,人人臉上都籠罩著絕望與焦慮。
“必須秘不發喪!”李嚴率先開口,語氣急促,“當務之急,是立刻封鎖一切消息!嚴密控製行宮內外,對外隻稱陛下與二位將軍憂勞成疾,需靜養數日。同時,丞相應立即以陛下名義發布詔令,命各處堅守營壘,無令不得妄動,違令者斬!爭取時間,待太子安穩即位,大局稍定,再徐圖後計!”
蔣琬眉頭緊鎖:“李尚書所言雖是常理,然……如此驚天之事,如何能長久隱瞞?軍中豈能無猜疑?雍涼豪強,其心各異,恐早有魏軍細作混入長安!一旦消息走漏半分,後果不堪設想!”
龐統眼神銳利,補充道:“即便消息不走漏,陛下與關張二位將軍久不露麵,曹叡、司馬懿豈是易與之輩?彼必生疑,若遣使來‘探病’,或更狠辣,直接揮軍猛攻試探,我軍士氣低迷,如何抵擋?屆時,不攻自亂!”
眾人各抒己見,卻都繞不開一個死結:瞞,瞞不住,且被動;不瞞,則立刻就是滅頂之災!密室內的空氣凝重得幾乎令人窒息,一種無力的絕望感在蔓延。就連智計百出的龐統,此刻也覺棘手無比。
就在一片悲觀議論中,一直沉默的諸葛亮緩緩抬起了頭。他的眼中雖然布滿血絲,卻重新燃起了一種異常冷靜、甚至帶著一絲瘋狂決絕的光芒。
“諸公,”他的聲音沙啞,卻異常清晰,“瞞,是瞞不住的。示弱,則必遭雷霆之擊。”
他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輿圖前,手指重重點在長安之上:“既然如此,我等便不瞞了!非但不瞞,還要大張旗鼓,通告全軍、全城、乃至天下——我大漢章武皇帝、大將軍、車騎將軍,已然龍馭上賓,忠魂歸天!”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所有人都像看瘋子一樣看著諸葛亮。
“丞相!不可!” “此乃自取滅亡之道啊!” “丞相三思!”
諸葛亮猛地抬手,止住了所有人的驚呼。他的目光掃過眾人,沉聲道:“兵法雲,虛則實之,實則虛之。司馬懿多疑,曹叡年少而矜持。我若遮遮掩掩,彼必斷定我心虛力怯,傾力來攻。我若反其道而行之,公然發喪,舉哀成服,彼反而驚疑不定!”
他深吸一口氣,繼續剖析,語速加快:“彼必疑我有詐!疑我諸葛亮設下陷阱,誘其來攻!疑我先帝雖崩,然必有後手!更疑我軍哀兵之勢,或欲拚死一搏!此時,我非但要發喪,還要在渭水之畔,為先帝舉行最盛大、最隆重的國葬!讓曹魏的斥候看得清清楚楚!我要讓這衝天縞素,不是我軍崩潰的象征,而是疑兵之計的帷幕,是震懾敵膽的號角!”
他看向眾人,眼中是前所未有的決斷:“此乃置之死地而後生之策!唯有如此,或可爭得那一線生機!為先帝喪儀,太子即位,穩固內部,爭取時間!”
室內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諸葛亮這大膽到極點的計劃震撼了。龐統目光閃爍,率先反應過來,撫掌道:“奇策!雖是行險,然縱觀眼下,竟似唯一可行之道!仲達多疑,必中此計!”
李嚴仍覺不安:“可是……萬一曹叡不受疑,悍然進攻……”
“那便戰!”諸葛亮斬釘截鐵,聲音中帶著一絲悲壯的決絕,“以天子靈柩為誓,激勵三軍,哀兵必勝!縱然不敵,亦要讓魏賊付出慘痛代價!況,尚有亮與士元、子龍諸位在,豈容彼輕易得逞?”
想到劉備臨終那“大軍皆由君統帥”的無上托付,想到關羽、張飛的忠義相隨,眾人心中豪氣與悲憤交織。最終,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諸葛亮身上,緩緩點頭。風險巨大,但這確是絕境中唯一可能逆轉的奇謀。
計議已定,蜀漢這台龐大的機器,在諸葛亮的強力驅動下,開始以一種近乎瘋狂的姿態運轉起來。
秘不發喪的指令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明發國喪的告示。頃刻間,巨大的哀慟如同實質般席卷了整個長安城和蜀軍大營。士卒皆縞素,將校解纓冠,百姓禁樂舞,舉城皆哀。悲聲震天,愁雲慘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在這無盡的悲傷中,一種有序的、莊嚴肅穆的籌備也在同步進行。諸葛亮親自操持,依照漢天子禮製,為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籌備空前盛大的葬禮。
地點選在渭水南岸一處高敞開闊之地,背依漢軍連營,麵朝北岸魏軍方向,意義非凡。
巨大的靈棚拔地而起,以鬆柏為飾,白幡如林。劉備的靈柩置於中央,以梓宮為槨,披覆玄纁十二章紋天子旌旗。關羽、張飛靈柩分列左右,亦按王侯規格。數千精銳白毦兵身著素甲,持雪亮戈戟,肅立護衛,鴉雀無聲,唯有寒風吹動白纓,發出嗚嗚之聲。
迎神主:以檀香木刻劉備、關羽、張神主牌位,由劉禪率文武百官,步行迎入靈棚,奉於香案之上。
奠玉帛:獻上太牢,牛、羊、豕三牲祭品,以及圭璧、幣帛等祭天之物。
讀祝文:諸葛亮親撰並誦讀悼文,文辭哀切,頌揚劉備一生仁德功業,追思關張忠勇,聞者無不落淚。同時,這也是向天下宣告劉禪即位的合法性。
初獻、亞獻、終獻:由劉禪、諸葛亮、李嚴分別主持三次獻酒儀式,極其隆重繁複。
望瘞:將祭品、幣帛等送至燎爐焚燒,煙氣直上雲霄,象征告慰上天與先帝之靈。
發引:儀式最後,龐大的送葬隊伍將靈柩移往提前選定的陵址。隊伍浩浩蕩蕩,旌旗蔽空,哀樂淒婉,哭聲動地。
整個過程,極其公開,極其隆重。渭水北岸的曹魏斥候,能夠清晰地看到南岸那衝天的白幡、繚繞的香煙、肅殺的軍陣以及震天的悲聲。他們驚疑不定地將情報飛速傳回魏軍大營。
正如諸葛亮所料,曹叡與司馬懿聞報,驚愕萬分,繼而陷入深深的疑慮。
“劉備……真的死了?關羽張飛也一同死了?”曹叡難以置信,“諸葛亮竟敢此時公然發喪?” 司馬懿眉頭緊鎖,沉吟道:“陛下,事出反常必有妖!諸葛亮多智近妖,豈能不知此乃取死之道?其竟敢如此大張旗鼓,若非瘋了,便是必有極大倚仗!或是誘敵深入之計?或是其內部已穩,欲以哀兵之勢反撲?不可不察!”
出於極度謹慎,司馬懿建議暫緩攻勢,加派大量細作深入偵查,同時命令各部緊守營寨,不得擅自出擊。魏軍的攻勢,竟然真的因為這場看似自曝其短的盛大葬禮,而詭異地停滯了下來。
諸葛亮,用一場傾注了無盡哀思與莫大勇氣的國葬,為風雨飄搖的季漢,硬生生搶來了最寶貴的喘息之機。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