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重啟絲綢之路
字數:2871 加入書籤
當第一支西域商隊的駝鈴穿過重修後的灞橋,諸葛亮正站在未央宮廢墟上親手埋下“五銖錢範”—— 遠處渭水渠邊赤著上身的士卒忽然響起一片歡呼:他們挖出了王莽時期淤塞的龍首渠暗閘。老農捧著丞相府新發的曲轅犁顫聲道:“這龍骨水車…是孝武皇帝時的樣式咧?”
長安,未央宮舊址臨時搭建的行宮之內,燈火通明。新帝劉禪已即位,改元建興,都長安。然百廢待興,外患未除。諸葛亮與龐統、蔣琬等重臣,正對著巨大的山河輿圖,重新規劃大漢的國防命脈。
“陛下,諸位,”諸葛亮羽扇輕點圖上的幾個關鍵節點,“今我大漢雖還於舊都,然北有曹魏虎視河東、並州,東據洛陽、中原,實力猶存。我朝新立,當以穩固根基,蓄力緩圖為上。”
戰略既定,內政為先。諸葛亮深知,關中自董卓之亂後,曆經李傕郭汜、韓遂馬超、曹操夏侯淵乃至近年大戰,早已殘破不堪,十室九空,白骨蔽野。
他做的第一件事,並非大興土木修建宮殿,而是以身作則。
丞相府就設在未央宮殘存的一處偏殿,極其簡陋。諸葛亮常布衣簡從,巡視鄉裏。見百姓以草根樹皮充饑,他即刻下令:“開放所有府庫,賑濟災民!無論漢羌,按口授糧,助其度過春荒!”
同時,頒布《勸農令》:“免除關中地區三年賦稅徭役! 鼓勵流民返鄉,無主荒地,誰墾誰得,官府貸與糧種、農具!” 此令一出,無數逃亡在外的關中百姓熱淚盈眶,紛紛拖家帶口返回故鄉。
水利是農業命脈。諸葛亮親自帶人勘察鄭國渠、白渠、龍首渠等古渠故道。在龍首渠清淤現場,軍士們竟意外挖出了前漢時期淤塞的暗閘樞紐!消息傳來,軍民振奮。諸葛亮當即擢升發現此閘的校尉,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工代賑,全麵修複關中水利網絡。他還根據古籍和自己的改良,繪製了“翻車”圖樣,命工匠大量製作,分發於渭水沿岸,效率遠超以往。
一日,諸葛亮巡至渭南,見一老農對著一架新發的曲轅犁和龍骨水車激動落淚。此犁比直轅犁操作更靈活,深耕省力。老農撫摸著水車木頭,顫聲道:“這…這物事,小老兒隻在祖父的故事裏聽過,說是孝武皇帝時用過的好東西…丞相…丞相竟真的給我們造出來了!”
諸葛亮扶起老人,溫言道:“老丈,好日子還在後頭。好生耕作,待到秋收,陛下還要來看咱們關中的麥浪呢。”
經濟複蘇,需開源節流。諸葛亮的眼光投向了西方——那條沉寂已久的絲綢之路。
然而,此事關係重大,需一精明幹練、善於溝通且絕對忠誠之人。眾人皆以為會派薑維或鄧艾。
不料,諸葛亮卻選擇了馬謖。
他將馬謖召至丞相府,指著西域地圖:“幼常,可知此路之重?此乃我大漢連通西域,獲取戰馬、資金、牽製魏羌之命脈。然沿途匪患叢生,諸國觀望。需派一使,重開商路,宣我大漢威德,結好諸國。此任務艱且巨,非僅憑軍事可成,更需縱橫捭闔之才。汝能當此任否?”
馬謖聞言,知此乃丞相考驗與重托,更是彌補過往、證明自己的絕佳機會,激動跪地:“丞相!謖縱肝腦塗地,必不辱命!若不能使西域商隊再現玉門關,謖提頭來見!”
諸葛亮扶起他:“要你的頭何用?我要的是駝鈴響徹敦煌。予你精兵一千,善譯之人二十,蜀錦百匹,黃金千兩為禮。遇事當沉著,以德服人為主,武力威懾為輔。去吧!”
馬謖領命而去。他果然不負所望,充分發揮其辯才與謀略。一麵清剿沿途馬賊,一麵拜訪西域鄯善、於闐、疏勒等國主,贈以厚禮,宣示漢室重興,承諾提供保護,降低關稅。不過半年,第一支打著“漢”字旗號的大型西域商隊,便滿載著玉石、香料、良馬,穿過重修後的灞橋,進入了長安市場。
長安西市瞬間沸騰!來自中原、巴蜀、荊襄的商賈雲集於此,交換著來自遙遠西方的奇珍異寶。朝廷設“互市監”管理,抽取適量稅收,國庫收入大增。更重要的是,這條經濟動脈的複蘇,極大地增強了新生的季漢政權的凝聚力和活力。
隨著經濟複蘇,人口漸增,長安城的重建也提上日程。
諸葛亮的主張是:“先民生,後宮闕;先城牆,後殿宇。”
加固長安城牆,修複十二座城門,優先營建百姓民居、官署、太學、醫館。未央宮、長樂宮等皇家宮殿群,則隻做必要的清理和加固,暫不大規模重建。諸葛亮親自設計了一種磚木混合、更省材堅固的民居結構,在城中推廣。
他在城南劃出大片土地,設立“工官坊”,將蜀中的織錦、製鹽、冶鐵技術引入,招募流民和工匠,進行規模化生產。一時間,長安城內不僅重現市井繁華,更充滿了作坊裏傳出的織機聲、打鐵聲,一派生機勃勃。
教育亦不放鬆。諸葛亮奏請劉禪,重開太學,親自選拔博士,不僅教授儒家經典,更增設算學、律學、工術等實用科目,並時常親往授課。他常說:“治國非獨恃刀兵,更需良才。長安太學,當為天下才俊匯聚之所。”
僅僅兩年,長安雖未完全恢複漢武時的極盛景象,但已徹底擺脫了破敗與死氣。寬闊的街道上車馬粼粼,東西二市商賈雲集,渭水渠上舟船往來,學堂裏書聲琅琅。曾經的傷痛被逐漸撫平,一座融合了舊都氣度與新朝活力的偉大城市,正在諸葛亮的精心治理下,煥發出耀眼的新生光芒。
關中的百姓,終於在這位“鞠躬盡瘁”的丞相身上,看到了真正太平盛世的希望。而諸葛亮,則站在漸漸成型的新長安城頭,目光依舊深邃地望向東方。他知道,都城的複興隻是第一步,未來克複中原的道路,依然漫長而艱難。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