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河渠遺夢:杜預初現

字數:3362   加入書籤

A+A-


    當龐統幾乎是踹開相府書房的門,將那份《關於聯通江、淮、河、濟四大水係的初步構想》拍在諸葛亮案頭時,諸葛亮看著署名處“杜預”二字,手裏的茶盞差點潑出半盞:“士元……這少年郎是想把大漢的國庫都挖成運河嗎?”
    在軍製改革和人口激勵政策如火如荼的開展之時,同樣的,自“格物令”頒發之後,如同一塊巨石投入湖中,激起了層層漣漪。全國各州郡送往長安格物院的“奇思妙想”堆積如山,龐統和他的下屬們忙得焦頭爛額,日夜甄別。誠如所料,其中十之八九皆為異想天開或毫無價值的妄言,或是試圖渾水摸魚騙取賞金之作。但仍不乏一些閃爍著智慧火花的實用之策,多集中於農具的小幅改進、本地水利的修整方案、或是某些工匠摸索出的獨家秘技,雖不足以改變大局,卻也切實提升了局部效率。
    龐統雖疲累,卻樂在其中。他仿佛一個在沙海中淘金的癡人,享受著每一次發現微小金粒的喜悅。
    直至這一日。
    他幾乎是衝進了諸葛亮的書房,罕見地失了禮儀,臉上混合著極度興奮與難以置信的神色,將一卷厚厚的帛書重重放在諸葛亮麵前。
    “孔明!快!看看這個!撿到寶了!真正的國士之才!”龐統的聲音因激動而有些嘶啞。
    諸葛亮放下手中的筆,好奇地拿起那卷帛書。入手沉甸甸的,可見內容之詳實。展開一看,標題便讓他眉梢一挑:《關於聯通江、淮、河、濟四大水係以利漕運、灌溉、防災之初步構想》。
    再往下看,他的神色逐漸從好奇變為凝重,又從凝重變為震驚!
    這並非簡單的局部水利修繕建議,而是一個極其宏大的、具有前瞻性的全國性水係聯網藍圖!文中詳細分析了長江、淮河、黃河、濟水四大水係的特點、水位落差、沿途地形地質,提出了數條可能的溝通線路,甚至初步考慮了水閘、堰壩、蓄水庫等調節水量的工程設想!其思路之開闊,規劃之大膽,考量之周密,遠遠超出了這個時代絕大多數人的想象極限!
    雖然行文尚顯稚嫩,許多工程細節語焉不詳,但其核心構想——通過人工運河將主要水係連接起來,形成一張覆蓋中原乃至江南的水運網絡——所帶來的巨大戰略價值和經濟潛力,讓劉長明這個來自現代的靈魂瞬間心跳加速!
    這……這簡直就是京杭大運河的雛形啊!
    他的腦海中瞬間閃過隋煬帝開發大運河的功過是非:一方麵,它成為了溝通南北的經濟大動脈,惠澤後世千年;另一方麵,其急功近利的修建過程耗盡了民力,也成為了隋朝覆滅的重要導火索。
    臥槽!真是想什麽來什麽!剛才還在琢磨怎麽點科技樹,這就送來個能搞超級工程的大佬?杜預?這名字有點耳熟……想起來了!西晉那個滅吳的杜武庫!他爺爺是杜畿,他爹是杜恕!原來他小時候就這麽猛了嗎?!曆史上他好像確實精通工程、律曆……天才果然是天才!
    龐統在一旁激動地搓著手:“如何?孔明!此子年僅弱冠,便有如此眼光魄力!其文中雖多有不切實際之處,然此格局,此遠見,絕非池中之物!我已查過,此子就是當年定都長安後前來投奔我大漢的杜畿之孫杜預,如今正在太學就讀!”
    諸葛亮深吸一口氣,強行壓下心中的波瀾。他指著帛書,對龐統道:“士元,此構想,確乃經天緯地之才方能提出。其利,可惠及千秋萬代,使我南北血脈貫通,漕運無阻,灌溉無憂,商業繁盛。”
    他話鋒一轉,語氣變得極其嚴肅:“然,其弊亦顯而易見!如此浩大工程,需征發多少民夫?耗費多少錢糧?曆時多少年月?稍有不慎,便是勞民傷財,動搖國本!前秦之長城,隋……呃,強盛如漢武帝,亦因連年征伐而致海內虛耗!此事,萬萬不可操之過急!”
    龐統也冷靜下來,點頭道:“我亦知此理。然,人才難得!豈能因噎廢食?”
    “非是廢食。”諸葛亮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而是如何食之。如此盛宴,需一口一口吃,不能囫圇吞棗。”
    他做出了決策:
    1. 立即召見:“立刻召杜預入相府,我要親自見他。”他需要親自評估這個年輕人的心性、能力和成熟度。
    2. 重點培養:“此子乃國之大器,然尚需雕琢。讓其進入格物院,在你麾下專心研究水利、算學、工程營造。授予他‘格物院行走’之職,可調閱相關典籍,參與現有水利項目。”
    3. 試點先行:“告知他,大運河之構想,乃百年大計,非當前國力所能及。然,可擇其構想中一小段,比如關中地區的某條漕渠,或江淮之間的某段古邗溝,進行疏浚、拓寬、改良的試驗。讓他親自參與勘測、規劃、預算,積累實際經驗。”
    4. 數據積累:“令其組織人手,係統勘測各大水係水文地理,繪製更精確的圖冊,為未來可能的大工程做準備。此乃基礎,需數年甚至十數年之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先畫餅,再給個小項目練手!既保護了他的熱情,又避免了冒進。等他成長起來,國力也攢得差不多了,到時候再搞大運河,水到渠成!完美!
    龐統聞言,深以為然:“如此甚好!我這就去安排!”
    不久後,青年杜預被引入相府。他舉止沉穩,目光清澈而自信,麵對權傾朝野的丞相雖略顯緊張,但談及水利規劃時便立刻神采飛揚,條理清晰。
    諸葛亮與他長談一番,愈發滿意。此人不僅有大略,更有務實之心,並非空想家。
    “元凱之才,亮已知之。然治水如治國,需腳踏實地。今有一事……”諸葛亮將試點工程的想法娓娓道來。
    杜預聽完,眼中雖有對宏大藍圖暫緩的些許遺憾,但更多的是對能親手實踐的興奮與感激:“丞相深謀遠慮,學生佩服!預必盡心竭力,做好眼前之事,不負丞相期望!”
    看著杜預退下的背影,諸葛亮輕輕呼出一口氣,嘴角泛起一絲笑意。
    搞定!水利ssr到手!未來南水北調、京杭大運河的總工程師苗子有了!雖然……可能我這輩子都看不到全線貫通的那天了。不過沒關係,種子種下了就好。
    他再次望向窗外,仿佛看到了一條條人工開鑿的河流,正將這片古老的土地緊密地連接在一起。科技的種子已然播下,人才的幼苗正在成長,一條不同於前世諸葛亮的、更加注重長遠根基的發展道路,正變得越來越清晰。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