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仲達的棋盤

字數:4899   加入書籤

A+A-


    武關陷落的急報,如同一聲喪鍾,在潼關魏軍都督府內敲響。信使渾身浴血,跪地泣報的那一刻,空氣仿佛都凝固了。副將、參軍們麵無人色,目光齊刷刷投向主位上的司馬懿。
    司馬懿端坐如山,臉上看不出絲毫波瀾,隻有捏著軍報、指節微微發白的手,泄露了他內心的滔天巨浪。他緩緩閉上眼,深吸一口氣,再睜開時,眼中已是一片深不見底的寒潭。
    “知道了。下去療傷吧。”他的聲音異常平靜,平靜得令人心悸。
    信使退下後,帳內死一般寂靜。所有人都明白這意味著什麽——潼關,這座被寄予厚望的天下第一雄關,後路已被切斷,頃刻間從戰略支點變成了巨大的死亡陷阱!
    “大將軍!速速撤軍吧!趁蜀軍尚未完全合圍,退守函穀關,尚有一線生機!”一員將領忍不住急聲道。
    “不可!”另一將反對,“此時撤退,軍心必然大亂!諸葛亮若趁勢掩殺,恐全軍覆沒!不如……不如死守潼關,等待洛陽援軍!”
    “援軍?武關已失,援軍從何而來?糧道已斷,我等又能守幾日?”
    帳內頓時爭論不休,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
    “夠了!”司馬懿猛地一拍案幾,聲音不大,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瞬間壓下了所有嘈雜。他目光如電,掃過眾將,“武關雖失,天尚未塌!慌什麽?!”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沙盤前,手指重重地點在潼關的位置,然後緩緩向西移動,劃過一段險峻的路徑,最終落在函穀關上。
    “諸葛亮此計,意在夾擊。我若困守潼關,正中其下懷,坐以待斃而已。”司馬懿的聲音冰冷而清晰,“為今之計,唯有斷臂求生,主動後撤!”
    他開始下達一連串命令,語速極快,卻條理分明,顯示出其即使在巨大危機下依然縝密的思維:
    “第一,秘密準備,梯次撤退!”他看向一名心腹將領,“你即刻安排,將非必要的輜重、傷兵,趁夜色分批先行撤往函穀關。行動務必隱秘,多布疑兵,營中旗幟、灶台一切如常,絕不可讓諸葛亮察覺我主力意圖!”
    “第二,選定斷後之將,死守潼關,爭取時間!”他的目光在帳內搜尋,最終定格在一人身上——夏侯霸!
    “仲權!”司馬懿沉聲道。
    夏侯霸踏前一步,神色複雜。他雖是曹氏舊將,與司馬氏有隙,但此刻國難當頭,他亦知輕重。“末將在!”
    “本督命你,率本部精銳兩萬,並加撥一萬弓弩手,死守潼關!”司馬懿盯著他,眼神銳利,“不必出關浪戰,隻需依托關城,層層阻擊,盡可能拖延蜀軍腳步!至少……要為大軍撤退爭取七日時間!七日之後,若事不可為,你可自行決斷,或尋機突圍,或……為國盡忠!”
    這是一個九死一生的任務!夏侯霸臉色一變,但看到司馬懿眼中那不容退縮的決絕,以及滿帳將領投來的目光,他猛一咬牙,抱拳道:“末將……領命!必與潼關共存亡!”
    司馬懿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複雜,隨即繼續下令:“第三,傳令司馬師、陳泰,戰略轉向!”
    他快速書寫兩道命令:
    致司馬師:“宛城之敵,既已分兵取武關,其力必分。爾即刻停止對宛城強攻,轉攻為守!於博望坡、雉縣一線構築堅固防線,深溝高壘,謹防關平主力西進與武關蜀軍會師,威脅洛陽南翼!若關平來攻,務必死守,不得使其與諸葛亮主力形成對我南北夾擊之勢!”
    致陳泰:“武關既失,救援已無意義。爾部立刻脫離與馬超糾纏,向洛水沿岸宜陽、永寧一帶轉進!依托洛水天險,構築第二道防線,節節抵抗,遲滯從武關方向湧入之蜀軍東進速度,掩護函穀關主防線側翼安全!”
    “第四,”司馬懿最後看向地圖上的宏大的中原腹地,“飛鴿傳書洛陽朝廷,奏明戰局驟變,潼關難守,臣決意退保函穀關。請朝廷即刻動員河南尹、弘農郡等地兵力、民壯,加固函穀關至洛陽一線城防,囤積糧草,準備……持久之戰。”
    一連串命令,如同精密齒輪般咬合。放棄潼關這顆“死子”,以夏侯霸部為“棄子”爭取時間,主力撤往函穀關重組防線;同時指令司馬師、陳泰兩大機動兵團轉變任務,由攻轉守,構建縱深防禦,拖延蜀軍進攻鋒芒。
    這是壯士斷腕的決絕,也是麵對危局時最冷靜、最理性的選擇。帳內眾將雖心有不甘,卻也不得不佩服司馬懿在如此絕境下,依然能做出如此清晰、狠辣且有效的部署。
    接下來的兩日,潼關魏軍大營外鬆內緊。表麵上看,旌旗依舊,炊煙如常,巡邏隊次第而出,仿佛一切如故。諸葛亮派出的斥候遠遠觀察,並未發現明顯異常。
    然而,在夜幕的掩護下,魏軍主力開始有序地、悄無聲息地撤出營壘。精銳部隊斷後,輜重、輔兵、傷員先行。司馬懿嚴令:人銜枚,馬裹蹄,禁止任何火光聲響,違令者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整個撤退過程,竟被司馬懿組織得井井有條,並未出現大的混亂。
    與此同時,夏侯霸接管了潼關防務。他深知自己使命的重大與殘酷,立刻重新部署兵力,加固城防,多備守城器械,並向將士們宣布了死守的命令,激發哀兵之氣。
    第三日黎明,當蜀軍前鋒文鴦再次至關下挑戰時,發現關上守軍似乎比往日更加密集,箭矢也格外凶猛。他試探性地發動了一次小規模進攻,竟遭到了異常頑強的抵抗,損失不小。
    文鴦回報薑維,薑維又報於諸葛亮。諸葛亮聞訊,輕搖羽扇,沉吟道:“司馬懿用兵,最善隱忍。前番示弱,今番又示強……事出反常必有妖。加強斥候,廣布遊騎,探查潼關以西道路!”
    果然,不久後,遊騎回報:發現潼關以西有大隊人馬行進痕跡,方向直指函穀關!
    諸葛亮撫掌歎道:“司馬仲達,果然果斷!竟舍得棄了潼關!傳令魏延、薑維,加強攻勢,試探潼關虛實!若其主力已退,立刻搶占潼關,追擊殘敵!”
    而當司馬懿率領主力,曆經艱險,終於安全撤至函穀關時,他片刻未歇,立刻投入新的布防工作。
    函穀關,雖不及潼關險峻,但亦是洛陽西麵的重要門戶,夾在秦嶺餘脈與黃河之間,通道狹窄,易守難攻。
    司馬懿親自巡視關城,指揮若定:
    加固關牆: 命民夫士卒日夜不停,加高加厚關牆,修補破損處。
    設置多重防線: 不僅在關前挖掘深壕,設置拒馬鹿岩,更在關後險要處,如燭水沿岸、峭壁地帶,預設第二、第三道防線,準備進行梯次抵抗。
    控製製高點: 派兵占領關城兩側山嶺,修建堡寨,架設弩炮,與主關形成交叉火力。
    囤積物資: 將運抵的糧草、軍械妥善分配,並下令從洛陽加速調運。
    重整軍隊: 將撤退下來的部隊重新整編,淘汰老弱,提拔有功將士,穩定軍心士氣。他親自訓話,承認當前困難,但強調函穀關之險,洛陽之固,號召將士戮力同心,共渡難關。
    在他的坐鎮指揮下,原本因撤退而有些低落的魏軍士氣,竟漸漸穩定下來,函穀關的防禦體係以驚人的速度得到加強。
    就在司馬懿於函穀關緊張布防的同時,他派出的信使也將命令送達了司馬師和陳泰處。
    宛城方向: 司馬師接到父親命令,雖心有不甘,但還是嚴格執行。他立刻停止了對宛城的無謂攻擊,將兵力收縮至博望坡至雉縣一線的預設陣地,依托丘陵河流,構建了一條堅固的防禦地帶,並廣布斥候,嚴密監視宛城關平軍的動向。
    關平與徐庶在宛城,自然也察覺到了魏軍的變化。
    “司馬師轉攻為守了。”關平看著沙盤道。
    徐庶微微一笑:“此必是司馬懿得知武關失守,恐我西進與丞相會師,故令其子在此阻我。如此也好,我軍可安心消化南陽,鞏固後方,待丞相主力東出,再圖進取。”他們並未急於西進,而是按照諸葛亮既定方略,穩步經營新得之地,同時派出偏師,清剿周邊,將南陽盆地牢牢掌控。
    武關方向: 陳泰接到命令後,果斷擺脫了馬超騎兵的糾纏,且戰且退,向洛水流域轉進。他在宜陽、永寧等地,利用洛水天險和原有城邑,快速組織起了新的防線。馬超、龐統、廖化等部蜀軍雖士氣高昂,但出武關後,地形漸趨複雜,補給線拉長,麵對陳泰依托地形的節節抵抗,推進速度也不得不放緩下來。
    至此,司馬懿精心構築的三道新防線初步形成:
    核心防線: 函穀關主防線,由司馬懿親率主力防守。
    南翼防線: 司馬師兵團在宛城以北的博望雉縣防線,阻擋關平軍西進。
    側翼屏障: 陳泰兵團在洛水沿岸的宜陽永寧防線,遲滯武關方向蜀軍。
    雖然形勢依舊被動,但相比武關失守時那種瀕臨崩潰的局麵,司馬懿通過一係列果斷的撤退和重組,硬生生地將戰線穩定了下來,將一場可能迅速導致中原崩盤的災難,扭轉成了一場艱苦但尚可維持的持久戰。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