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壽春烽煙
字數:4073 加入書籤
當文欽的叛旗插上壽春城樓時,諸葛誕的先鋒騎兵正踏碎穎水上的薄冰——兩人在陣前交換的沉默比羽箭射程更遠,因為他們都看見對方鎧甲下露出的同一款曹氏賞賜的麒麟鎖子甲內襯。
公元241年,秋,淮南。
就在陸遜、張苞猛攻合肥,江淮震動之際,一場更大的風暴在淮南腹地驟然爆發。魏揚州刺史文欽,這位素以驍勇聞名的將領,因與已被誅殺的曹爽一黨關係密切,深感司馬懿秋後算賬的威脅,又見蜀漢大舉北伐,魏室傾頹,遂於治所壽春悍然舉兵,傳檄州郡,以“清君側,討逆臣司馬懿”為名,公開反叛!
文欽勇猛過人,在淮南經營多年,頗有威望。起事之初,勢如破竹,附近郡縣如成德、當塗、西曲陽等地的守軍或望風歸附,或被其迅速擊破。一時間,叛軍聲勢浩大,切斷了合肥與中原的聯係,並與西麵的蜀漢荊州軍形成了東西呼應之勢,淮南局勢危如累卵。
此刻正在鎮守小沛的是魏鎮東將軍諸葛誕,文欽反叛的消息傳至小沛,諸葛誕又驚又怒,淮南若失,則中原門戶洞開,且會極大鼓舞所有反對勢力。於是諸葛誕立即率精兵五萬,星夜兼程,南下平叛。
諸葛誕,字公休,琅琊陽都人,乃蜀漢丞相諸葛亮之族弟。但與諸葛亮不同,他選擇效忠曹魏,並以幹練果決、善於用兵著稱。
諸葛誕用兵,頗有章法。他並未急於尋找文欽主力決戰,而是采取“先剪羽翼,後搗腹心”的策略。大軍分作數路:
一路由副將率領,清剿潁水、渦水沿岸的叛軍據點,確保後勤水道暢通。
一路精銳騎兵,由他親自指揮,如同旋風般掃蕩壽春外圍的叛軍。
同時,派出大量斥候,偵查文欽主力動向及壽春城防虛實。
文欽雖勇,但起事倉促,兵力分散於各新附城池,且多為州郡兵,戰鬥力與諸葛誕帶來的中央精銳不可同日而語。在諸葛誕迅雷不及掩耳的打擊下,叛軍外圍勢力迅速崩潰。
成德城外,文欽麾下一員將領率數千人試圖依托城垣抵抗。諸葛誕親率鐵騎突至,並不強攻城池,而是以部分兵力佯攻牽製,自率主力繞至叛軍側後,利用騎兵機動性,突襲其糧草輜重隊伍。叛軍大驚,陣腳自亂,諸葛誕乘勢掩殺,斬獲甚眾,成德守軍見援軍敗績,開城投降。
當塗守將試圖憑借淮河支流頑抗。諸葛誕令步卒正麵強攻吸引注意,同時暗遣熟悉水性的死士,夜間泗渡,潛入城中,四處縱火製造混亂。城外魏軍見火起,奮力攻城,裏應外合,一舉克複當塗。
諸葛誕進軍神速,用兵靈活,短短半月餘,便將文欽辛辛苦苦攻占的外圍城池一一收複,叛軍被壓縮回壽春及其附近幾個狹小區域。文欽試圖在野戰中攔截諸葛誕,但諸葛誕或避其鋒芒,或設伏誘擊,幾次小規模接觸,文欽皆未占得便宜,反而折損了不少兵力。諸葛誕的軍事才能,顯然在勇猛有餘、謀略稍遜的文欽之上。
很快,諸葛誕的大軍如同鐵桶般,將壽春城團團圍住。旌旗蔽野,營壘如林,五萬魏軍將這座淮南重鎮圍得水泄不通。
諸葛誕並不急於攻城。他深知壽春城堅池深,糧草充足,強攻必然損失慘重。他采取了標準的圍城戰術:
深壕高壘:挖掘數道深壕,築起高大土壘,徹底隔絕壽春內外聯係。
攻心為上:將勸降書信射入城中,言明隻罪文欽一人,脅從不問,並宣揚司馬懿“寬宏大量”,試圖瓦解守軍意誌。
斷其外援:派兵嚴密監視可能來自合肥或荊州的援軍,並加固了對水陸要道的封鎖。
壽春城內,氣氛壓抑。文欽站在城頭,望著城外無邊無際的魏軍營寨,臉色陰沉。初起兵時的銳氣,在諸葛誕淩厲的攻勢和眼前的困境下,消磨了不少。他知道,自己雖然暫時擋住了諸葛誕的兵鋒,但困守孤城,蜀漢主力又被合肥和宛城方向牽製,難以迅速支援淮南腹地,內糧雖足但終有盡時,長久下去,必是死路一條。
“將軍,城中已有流言,部分軍士似有動搖……”副將低聲稟報。
文欽煩躁地揮揮手:“加強巡查,敢有惑亂軍心者,斬!告訴兄弟們,蜀漢大軍不日即到,屆時裏應外合,必破諸葛誕!”
這話,連他自己都覺得有些底氣不足。
圍城十餘日後,諸葛誕見城中並無投降跡象,決定施加更大壓力。這一日,他親率數百精騎,直至壽春城下弓箭射程之外,命嗓門洪亮的士兵向城頭喊話,要求與文欽對話。
文欽聞報,不顧部下勸阻,毅然登城。他一身戎裝,按劍而立,與城下的諸葛誕遙遙相對。
“文仲若!”諸葛誕聲音洪亮,透過空曠的原野傳來,“爾世受國恩,官至方伯,何故背反朝廷,自取滅族之禍?今我天兵至此,城池指日可破!若肯幡然悔悟,開城納降,我必奏明朝廷,或可免你死罪!若執迷不悟,城破之日,寸草不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文欽聞言,怒發衝冠,厲聲反駁:“諸葛公休!休要在此惺惺作態!背反朝廷者,非我文欽,乃是那司馬懿老賊!”
他聲音更大,充滿了悲憤與質問:“高平陵之變,司馬懿如何對待曹氏宗親?如何對待國家忠良? 大將軍曹爽何罪?竟遭滿門屠戮!此乃人臣所為?此乃朝廷法度?司馬懿跋扈專權,形同篡逆,天下人人得而誅之!我文欽今日舉兵,非為私利,實為清君側,正朝綱,為國除奸!”
這番話,如同重錘,狠狠敲在城下每一個魏軍將士的心上,也敲在了諸葛誕的心上。高平陵之變的血腥和司馬懿的狠辣,是近來魏國上下諱莫如深卻又無法回避的陰影。許多將士低下頭,麵露複雜之色。
諸葛誕一時語塞。他身為魏臣,自然知曉其中是非曲直。司馬懿的手段,確實酷烈,難服眾心。他本人對司馬氏也並非全然心悅誠服,隻是出於種種考慮而選擇站在司馬懿一邊。此刻被文欽當眾質問,他竟不知該如何反駁。難道要他說司馬懿做得對?還是要他承認自己是在助紂為虐?
城上城下,陷入一種詭異的寂靜。隻有戰馬的嘶鳴和旗幟獵獵作響。
文欽見諸葛誕沉默,知道自己戳中了要害,繼續高聲道:“公休!你亦乃名門之後,諸葛氏世代忠良!豈可屈身事賊,為虎作倀?何不與我聯手,共討國賊,匡扶魏室,留名青史!豈不勝過為逆臣鷹犬,遺臭萬年?!”
這話,已近乎赤裸裸的勸降和離間了。
諸葛誕臉色變幻不定。他身後的將領和士兵們也都屏息凝神,看著他們的主帥。空氣中彌漫著緊張和不確定的氣息。
良久,諸葛誕猛地抬頭,卻並未回答文欽的話,而是撥轉馬頭,對身後傳令兵沉聲道:“傳令各軍,今日……暫停攻城,後退三裏下寨!嚴密監視城中動向!”
說完,他不再看城頭一眼,率親衛徑自回歸本陣。
魏軍陣營中響起一陣輕微的騷動,但軍令如山,大軍開始有條不紊地後撤。
城頭上的文欽和守軍,都愣住了。他們沒想到,一番唇槍舌劍,竟換來這樣的結果。諸葛誕沒有怒而攻城,也沒有被說服倒戈,而是選擇了……退兵?雖然隻是暫時的暫停和後撤,但這無疑給了壽春守軍一絲喘息之機,也讓整個戰局瞬間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文欽望著遠去的魏軍背影,眉頭緊鎖。他不知道諸葛誕葫蘆裏賣的什麽藥。是緩兵之計?還是自己的話真的觸動了他?壽春的命運,似乎在這一刻,又係於諸葛誕那複雜難明的內心抉擇之上。
而退回大帳的諸葛誕,屏退左右,獨自一人對著地圖,陷入了長久的沉思。忠與奸,家與國,個人前途與天下大義,這些沉重的問題,伴隨著文欽那尖銳的質問,在他腦海中激烈交鋒。壽春城下的戰火,暫時熄滅了,但另一場關乎人心的戰爭,才剛剛開始。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