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梓潼對決

字數:5484   加入書籤

A+A-


    當諸葛亮的帥旗出現在梓潼關外十裏坡時,張登手中的長戟正在城頭滴下第三滴冷汗——關下那些跪迎丞相的百姓裏混著昨夜給他送過密信的佃農,而李嚴在府中摔碎的茶盞碎片上,正映出司馬昭密信裏那句:“若不能勝,便焚糧。”
    益州的深秋,山色依舊蒼翠,但空氣中已彌漫著肅殺與不安。李嚴在梓潼打出“清君側”旗號的消息,如同野火般席卷蜀地,引發了巨大的震動。然而,這震動並非全然倒向李嚴。
    當“諸葛亮親率大軍平叛”的消息傳來時,另一種更加洶湧的浪潮,在蜀中大地澎湃而起!
    從成都北上的官道上,那支代表著季漢正統與希望的軍隊,在“漢”字大旗與“諸葛”帥旗的引領下,浩浩蕩蕩向北開進。軍中核心,是諸葛亮從長安帶回的部分中央禁軍以及沿途不斷匯入的、忠於朝廷的郡兵。更令人動容的是沿途的景象。
    諸葛亮所過州縣,百姓聞訊,竟自發簞食壺漿,夾道迎候!
    “丞相!是丞相來了!”
    “丞相定能平定叛亂,還我蜀中安寧!”
    “狗日的李嚴,勾結豪強,想讓我們再回去過苦日子嗎?休想!”
    “鄉親們!丞相的新政讓咱們有了自己的田,娃能讀書,病了有醫官!誰跟丞相過不去,就是跟咱們過不去!”
    那些曾經在地方豪強鼓動下,或因畏懼而沉默,或因小利而動搖的普通百姓、底層農戶,此刻見到他們心目中如同神隻般的丞相親臨,積壓的情緒瞬間爆發!他們用最樸素的行動,表達了對諸葛亮及其新政的支持。許多之前蔣琬、費禕在成都難以有效動員的預備役兵員,此刻竟紛紛離開家鄉,主動加入到丞相的平叛隊伍中,使得諸葛亮的兵力如同滾雪球般增長。
    諸葛亮看著夾道歡迎的百姓,不禁感歎道:這就是民心啊!以前在史書裏看‘簞食壺漿’還沒啥感覺,親身經曆才知道有多震撼!李嚴這老小子,真以為靠著幾個地主老財就能成事?他根本不懂什麽叫人民戰爭!
    諸葛亮端坐於四輪車上,羽扇輕搖,麵容沉靜,但心中亦是感慨萬千。他深刻體會到,自己這些年推行的一係列惠民政策——抑製豪強、興修水利、推廣農技、設立醫館、普及教化——看似觸及了部分既得利益者,卻真正贏得了底層民眾的擁戴。這,才是政權最堅實的根基!
    大軍行進極其迅速。諸葛亮一方麵利用民心士氣,一方麵精準調度。他命令駐守漢中的王平率無當飛軍出葭萌關,自北向南壓迫;命令在後方追擊李嚴殘部的張翼加速進軍,自東向西合圍。三路大軍,如同三支利箭,精準而迅速地射向叛亂的核心——梓潼。
    梓潼,乃成都北方重要屏障,地勢險要,素有“蜀北鎖鑰”之稱。李嚴在此經營日久,將其作為叛亂的大本營。欲取梓潼,必先攻克其南麵門戶——葭萌關。
    守衛葭萌關的,是李嚴的舊部,裨將軍張登。此人性情耿直,勇武有餘而智謀不足,長期以來確實因非荊州嫡係而感覺晉升無望,對諸葛亮重用荊襄派和降將心存芥蒂。李嚴起事時,以“清除權奸,重用益州才俊”為誘,成功說動了他,使其成為了叛亂的前鋒。
    當諸葛亮的大軍如同赤色潮水般湧至葭萌關下時,張登站在關牆之上,望著那麵熟悉的、代表著無上智慧與權威的“諸葛”帥旗,以及關下軍容嚴整、士氣高昂的朝廷王師,他的心,瞬間沉了下去。
    冷汗,不自覺地從額角滑落。
    “丞……丞相……真的來了……”他喃喃自語,握著長戟的手心滿是汗水。身為蜀漢將領,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諸葛亮的用兵如神!與丞相對壘?這個念頭光是升起,就讓他感到一陣窒息般的恐懼。他從未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站在丞相的對立麵。
    更讓他心驚的是關下的景象。許多附近的多民,甚至就在關牆之下,對著丞相的旗幟跪拜哭泣,高呼“丞相萬歲”、“平定叛亂”!更有甚者,偷偷向官軍示意關防的薄弱之處。民心向背,一目了然!
    諸葛亮看著對麵關隘上的守將,內心想道:“喲,守將看著麵生,不是核心嫡係啊。看那樣子,腿都在抖吧?李嚴找的這都是什麽隊友?心理素質不過關啊。看來可以試試攻心為上。”
    諸葛亮觀察片刻,下令大軍後退三裏紮營,示敵以緩。隨後,他親自修書一封,命神箭手射入關內。
    信中,諸葛亮言辭懇切,並未厲聲斥責,而是首先肯定了張登以往的軍功苦勞,表示理解其因“受奸人蒙蔽”而一時行差踏錯。然後筆鋒一轉,明確指出:“叛亂之罪,首在李嚴。餘者將士,多為裹挾,或不明真相。若能幡然醒悟,重歸王化,開門獻關,亮可擔保,既往不咎,朝廷依舊論功行賞,絕不牽連閣下及麾下任何一名兵士。” 最後,信中還提到了張登在成都的家眷安然無恙,朝廷並未因他叛亂而株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封信,如同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張登心中本就搖擺不定的天平。不追究責任,不牽連部下,家眷無恙……丞相給出了他能想到的最寬大的條件。再看看關外那望不到邊的王師,聽聽關內百姓的竊竊私語和期盼目光……
    當夜,葭萌關城門悄然打開。張登率領本部兵馬,自縛出降,跪迎諸葛亮入關。
    諸葛亮親自為其鬆綁,溫言撫慰,並當即兌現承諾,將其部下打散編入平叛大軍,對張登本人亦以禮相待。此舉迅速傳開,極大地動搖了仍在負隅頑抗的其他叛軍勢力的軍心。
    諸葛亮兵不血刃拿下葭萌關,大軍直逼梓潼城下的消息傳到城中,李嚴如同被一盆冰水澆頭,瞬間從“席卷益州”的美夢中驚醒!
    “怎麽可能?!諸葛亮怎會來得如此之快?!”李嚴在太守府中暴跳如雷,一把將案幾上的茶盞掃落在地,精美的瓷片碎裂四濺,映照出他因驚怒而扭曲的臉龐。“司馬昭呢?!他承諾的牽製呢?!魏國的攻勢在哪裏?!難道都是騙我的嗎?!”
    他原本的計劃,是依托梓潼險要,聯合地方豪族,迅速南下攻取成都,掌控益州,與諸葛亮形成對峙。他甚至幻想過在戰場上擊敗諸葛亮,向天下證明他李正方之才,遠勝諸葛孔明!然而,現實給了他無情的一擊。諸葛亮不僅來得快,而且勢不可擋,民心所向,連他倚重的關隘守將都望風歸降!
    此刻,他再也顧不上攻打成都了。若是梓潼有失,他將徹底失去根基,成為喪家之犬!他急忙下令,召回所有外出劫掠、試圖擴大地盤的部隊,收縮兵力,全力固守梓潼城。
    然而,梓潼城內,已是暗流洶湧,人心惶惶。
    諸葛亮大軍壓境的消息,伴隨著“隻誅首惡,脅從不問”的承諾,如同長了翅膀般飛入城中。許多原本被李嚴裹挾或利誘的中下層軍官、普通士卒,開始動搖。他們大多是蜀人,對丞相有著天然的敬畏和信任。
    更致命的是城內的百姓。諸葛亮的新政,或許讓豪強們損失了田畝和僮仆,但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卻是實打實的好處——更輕的賦稅、更先進的農具、能讀書識字的機會、生病時能得到的救治……李嚴聯合豪強造反,在他們看來,就是要奪走他們好不容易盼來的好日子!
    於是,梓潼城內,出現了詭異的一幕:
    白天,李嚴的叛軍巡邏隊嚴密監視,氣氛緊張。
    夜晚,卻有人偷偷用箭矢將寫有城內布防、糧草位置、甚至李嚴動向的密信射往城外官軍大營。
    更有甚者,一些膽大的百姓開始暗中串聯,準備在官軍攻城時作為內應。
    城內關於“丞相仁德,必不濫殺”、“李嚴倒行逆施,必遭天譴”的流言悄然傳播,越禁越烈。
    李嚴察覺到了這種危險的傾向,他又驚又怒。他采取了一係列措施試圖穩定軍心:加強巡邏,嚴厲處置任何散布“謠言”或疑似通敵者;將部下將領的家眷集中“保護”起來,實為人質;再次拿出司馬昭暗中輸送的一部分金銀,犒賞軍隊,試圖用利益籠絡。
    同時,他聲嘶力竭地向部下灌輸:“休要聽信諸葛亮的蠱惑!我等已是叛臣,並打著清君側的口號起兵,他豈能容我?!他今日承諾不究,來日必定清算!我等已無退路,唯有死戰到底!誅殺諸葛亮,清君側,方能有一條生路!”
    他的話,或許能暫時穩住一些核心黨羽,但無法消除彌漫在全城的恐慌與懷疑。人人都看得出,城外是民心所向、士氣如虹的王師,城內是離心離德、前途未卜的孤城。這場叛亂,從道義到實力,似乎都站在了諸葛亮一邊。
    困守孤城的壓力與內部不斷瓦解的恐慌,讓李嚴的精神高度緊張。他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拖延,隻會讓城內的人心更加渙散,讓諸葛亮有更多時間調動兵力,完成合圍。
    必須決戰!必須在軍心尚未徹底崩潰之前,出城與諸葛亮一戰!
    一個瘋狂而冒險的念頭,在他腦海中成型並迅速占據主導。他要憑借梓潼城外的有利地形,與諸葛亮進行一場堂堂正正的對決!如果能贏,哪怕隻是擊退諸葛亮的進攻,他就能重新凝聚士氣,向天下證明他李嚴有能力與諸葛亮抗衡!屆時,那些觀望的勢力,甚至司馬昭,才會更加看重他,他才有翻盤的可能!
    “諸葛亮!你欺我太甚!莫非真以為我李正方是泥捏的不成?!”李嚴望著城外連綿的燈火,眼中燃燒著孤注一擲的瘋狂,“明日!便在明日!我要讓你看看,誰才是真正能匡扶大漢的棟梁之才!”
    他立刻召集麾下所有將領,進行最後的戰前部署。盡管人心浮動,但在李嚴的積威和“唯有死戰方有生路”的煽動下,叛軍將領們還是勉強振作精神,領命而去。李嚴將主力部署在梓潼城南門外一處相對開闊、利於大軍展開的坡地,背靠城池,依仗地勢,擺出了決戰的架勢。他甚至幻想著一舉擊潰諸葛亮的前軍,從而扭轉整個戰局。
    然而,他並不知道,他的一舉一動,甚至他內心的掙紮與決策,都已被城內的“眼睛”和“耳朵”,通過各種方式,傳遞到了城外那座看似平靜,卻蘊含著雷霆萬鈞之力的帥帳之中。
    諸葛亮聽著各路探馬和城內線人送來的情報,嘴角泛起一絲一切盡在掌握的弧度。
    果然沉不住氣了啊李嚴同誌。想玩梭哈?可惜啊,你手裏的牌,我都看得一清二楚。民心不在你,軍心不穩,就連你排兵布陣的細節,我都了如指掌。這仗,還沒打,你就已經輸了八成了。
    他輕搖羽扇,對侍立一旁的王平、張翼等將緩緩說道:“李嚴困獸猶鬥,欲求速戰。其心已亂,其陣必躁。明日……便讓他見識見識,何為王師之威,何為……民心不可違。”
    夜幕深沉,梓潼城內外,雙方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最後的準備。一場決定益州命運,乃至影響季漢國運的大戰,即將在這蜀北的星空下,拉開血腥的序幕。空氣仿佛凝固,充滿了大戰前特有的、令人窒息的寧靜。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