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又至江東
字數:3376 加入書籤
宛城的硝煙尚未完全散盡,諸葛亮便已悄然離開了這座新克的中原重鎮,帶著朱然、陸抗以及五千精銳親軍,搭乘快船,順淯水而下,轉入漢水,再入長江,星夜兼程,直撲建業。
建業,這座曾經的東吳都城,自歸附季漢以來,在諸葛亮主導的新政下,本已漸趨安定。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司馬懿為了給諸葛亮製造壓力,通過潛伏的細作和暗中聯絡,司馬昭成功煽動了一些原東吳的失意舊臣、地方豪強以及部分對蜀漢統治仍存異心的勢力,在吳郡、會稽等地掀起了規模不小的叛亂。他們打著“驅除蜀寇,光複江東”的旗號,攻城掠地,一時之間,江東震動。
然而,他們低估了諸葛亮在江東的根基與威望。
船隊尚未抵達建業,沿途郡縣已然聞風而動。當年諸葛亮坐鎮江東推行新政,輕徭薄賦,抑製豪強,提拔寒門,興修水利,早已深入人心。各郡太守、守將多為諸葛亮一手提拔或深受其恩,聞聽丞相親至,更是士氣大振,不待中樞命令,便已自發組織兵馬,對叛軍進行清剿圍堵。
當諸葛亮的座船抵達建業碼頭時,留守建業的重臣劉巴、黃權以及江東本地出身、已真心歸附的顧雍、張承等人,早已在碼頭迎候。
“丞相!”黃權快步上前,麵帶愧色,“臣等無能,致江東不寧,勞丞相親臨……”
諸葛亮扶起他,目光掃過略顯殘破但秩序已然恢複的碼頭和城垣,語氣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非爾等之過,乃司馬氏奸計耳。叛亂情形如何?”
劉巴稟報道:“回丞相,叛軍雖看似聲勢浩大,實則烏合之眾。其主力約三萬人,聚集於吳縣一帶,由原吳國宗室孫奐及豪強嚴白虎之後統領。其餘各地小股叛亂,在我地方郡兵與自發組織的鄉勇清剿下,已大部平息。吳縣叛軍聞聽丞相將至,已軍心渙散,據城不出。”
諸葛亮微微頷首,並未急於部署軍事,而是先問民生:“城中百姓可安?市井可曾受損?”
顧雍感慨道:“丞相仁德,百姓感念。叛亂初起時,確有騷動,然聞丞相將至,民心立安。城中士紳亦多出資出力,協助守城,叛軍細作幾無立足之地。”
看來之前在這兒搞民生建設沒白搞,群眾基礎好啊!這就叫‘民心所向’,比多少軍隊都管用。司馬昭想靠煽動叛亂給我後院點火,道行還淺了點。
“善。”諸葛亮臉上露出一絲真正的笑意,“傳令:犒賞守城將士及有功鄉紳。開倉放糧,賑濟因戰亂受損的百姓。同時,以大漢皇帝名義發布告示,隻誅首惡,脅從不問,凡棄暗投明者,既往不咎!”
他雷厲風行,一邊穩定人心,一邊部署軍事。並未調動太多兵馬,隻命朱然率本部一萬精銳,會同當地郡兵,前往吳縣平叛。他甚至沒有親臨前線。
結果毫無懸念。在諸葛亮巨大的威望震懾和“隻誅首惡”的政治攻勢下,吳縣叛軍內部迅速分化。朱然大軍一到,尚未攻城,城內便發生內亂,叛將擒殺孫奐等人,開城投降。這場看似洶洶的江東叛亂,從諸葛亮抵達建業到徹底平息,前後不過十餘日,堪稱迅雷不及掩耳。
建業城頭,最後一波叛軍首級被懸掛示眾,以儆效尤。而諸葛亮的身影,已再次登上了東去的舟船。他的目光,已投向了更東方的戰場——淮南。
江東既定,諸葛亮毫不停留,留下劉巴、黃權等人善後,再度攜朱然、陸抗及五千親軍,乘船沿江西進,過蕪湖,入濡須水,北上巢湖,直抵淮南重鎮——壽春。
之所以選擇淮南作為下一個主攻方向,源於諸葛亮對全局的精準判斷。司馬懿在識破宛城“圍點打援”之計後,迅速調整戰略:
並州、幽州兵力被大量調往幽燕邊境和並州北部,做出威脅蜀漢代郡、上穀的態勢,試圖牽製蜀漢北線兵力。
而青州、徐州的魏軍主力,則被集中到了許昌、陳留一線,依托中原腹地,嚴防死守,防備諸葛亮出宛城,經潁川攻打虎牢關,直逼洛陽。
魏軍的防禦重心,明顯放在了西線和北線。那麽,相對而言,東線的淮南徐州一帶,防禦便可能出現了空虛!
而此刻,蜀漢在淮南恰好擁有強大的力量!陸遜與張苞等將,正率領著近八萬荊州、江東整合後的水陸大軍,駐紮於壽春,威脅青、徐二州!
因此,諸葛亮果斷將主攻方向再次調整至東線。他要以壽春為基地,以陸遜、張苞的兵力為拳頭,給予魏國東部防線致命一擊!
這一戰略轉向,極其大膽,也完全出乎了司馬懿的預料。他以為諸葛亮會趁宛城大勝之威,要麽西進關中,要麽北圖洛陽,絕沒想到對方會千裏迢迢跑到看似次要的東線來。
壽春,這座控扼淮泗的古城,此刻充滿了大戰前的緊張與忙碌。水寨連環,戰船雲集;陸上營壘森嚴,旌旗招展。
當諸葛亮的船隊抵達壽春水寨時,陸遜、張苞率領淮南前線一眾將領,早已在碼頭肅立迎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參見丞相!”眾將齊聲行禮,聲震淮水。
諸葛亮步下船板,目光首先落在為首的那位儒雅沉穩的中年將領身上——陸遜,陸伯言。多年不見,陸遜風采依舊,隻是眉宇間多了幾分歸漢後的沉靜與曆練後的滄桑。
“伯言,別來無恙。”諸葛亮上前,親手扶起陸遜,語氣溫和而真誠,“淮南重任,辛苦你了。”
陸遜躬身:“遜既食漢祿,自當為陛下、為丞相分憂。份內之事,不敢言辛苦。”
就在這時,諸葛亮身後一人快步上前,對著陸遜,激動地喚了一聲:“父親!”
正是陸抗。他自歸降後,便一直跟隨諸葛亮左右曆練,已有數年未曾與父親見麵。此刻見到陸遜,雖極力保持軍人儀態,但眼中閃爍的孺慕之情卻難以掩飾。
陸遜看到兒子,古井不波的臉上也終於泛起一絲波瀾,他仔細打量著已然成長為挺拔青年將領的陸抗,眼中滿是欣慰,微微頷首:“抗兒……長大了。” 千言萬語,盡在這簡單的幾個字中。父子二人,在這戰雲密布的淮水之濱,得以短暫重逢。
這番父子相見的溫情場麵,讓周圍將領們也為之動容。張苞咧開大嘴笑著,為這對父子高興。
隨後,眾將簇擁著諸葛亮進入帥帳。陸抗自然跟隨在父親身側,一場圍繞戰略部署與人心糾葛的大戲,即將在這淮南重鎮上演。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