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萬事都繞不開的問題——錢

字數:4957   加入書籤

A+A-


    零號車間內。
    那架代號“威龍”的殲20戰機如同蟄伏的黑色巨龍,在強光燈下散發著無聲的威嚴與壓迫感。
    它所帶來的震撼,讓幾位見慣了大風大浪的軍方和科技委最高層領導,都陷入了長久的失語。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近乎凝固的敬畏與難以置信的狂喜。
    然而,最初的震撼過後,隨之而來的便是如同潮水般洶湧、且無法回避的核心問題。
    這些問題,每一個都直指國家安全的命脈,資源的分配以及李小川這個“奇跡創造者”本身。
    它們不再是官場老油子們虛與委蛇的試探,而是承載著國家重托的領導者們,必須立刻弄清的沉甸甸的現實。
    率先打破沉默的是主管國防科技的趙老。
    這位頭發花白,眼神卻依舊銳利如鷹的老科學家,是龍國航空工業的奠基人之一。
    他拄著手杖,步履有些蹣跚地繞著殲20走了一圈,布滿老年斑的手顫抖著,幾次想觸碰那冰冷的黑色蒙皮,又強忍著收回。
    最終,他停在李小川麵前,聲音帶著難以抑製的激動和一絲不易察覺的嚴厲:
    “小川同誌!”
    趙老的聲音不高,卻在寂靜的車間裏異常清晰:
    “這……這架飛機,了不起!老頭子我……做夢都不敢想,有生之年能在咱們自己的土地上看到領先於世界的戰機。!”
    他深吸一口氣。
    眼神陡然變得無比嚴肅,“但是,你告訴我!這是你依靠307廠自身的資金和力量搞出來的?”
    “沒有動用任何國家立項的絕密經費?”
    “沒有借助任何外部……渠道?”
    這個問題,如同第一顆投入深潭的石子,瞬間激起了千層浪。
    所有人的目光,如同聚光燈般,“唰”地一下全部聚焦在李小川身上。
    張衛國站在一旁,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深知這個問題的分量——這直接關係到技術的來源是否純粹、是否安全、是否涉及泄密!
    這是原則問題,是紅線!
    李小川迎著趙老穿透性極強的目光,沒有絲毫躲閃。
    他站得筆直,如同車間裏另一根沉默的鋼柱。
    他清楚,這個問題必須正麵回答,且不容有絲毫含糊。
    “報告趙老,報告各位首長。”
    他的聲音平穩而有力,帶著金屬般的質感:
    “‘威龍’項目,核心技術研發與原型機製造,主體依托於307廠自有資金池和技術儲備。”
    他頓了頓,語速不快,確保每個字都清晰可聞。
    “項目啟動於我到307廠的初期,以‘新型氣動布局與隱身材料預研’為名立項,資金來源於廠內‘技術革新與風險儲備基金’。”
    “該基金由曆年廠利潤留存、部分特殊型號生產補貼以及……我個人部分技術轉讓收益構成。所有資金流轉,均有嚴格賬目可查。”
    他目光掃過眾人,繼續道:
    “核心技術攻關,由廠內‘零號’技術團隊獨立完成。”
    “團隊成員背景經過最高級別政審,全程處於保密隔離狀態。研發過程中,未調用任何國家專項絕密項目經費,未涉及任何外部技術引進或合作。所有關鍵技術,均為自主突破。”
    他的回答,斬釘截鐵,擲地有聲。
    這是事實,也是他重生以來精心布局、步步為營的結果。
    利用307廠相對獨立的財務權限和他個人“點石成金”般的技術轉化能力如早期一些“不起眼”但極具市場價值的小發明專利轉讓),秘密哺育著這個國之重器。
    趙老緊盯著李小川的眼睛,仿佛要從中分辨出哪怕一絲一毫的虛假。
    良久,他緊繃的麵容微微鬆弛,緩緩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光芒——那是震撼、欣慰,也有一絲難以言喻的感慨。
    他不再追問細節,但顯然,後續必然會有最嚴苛的審計和複查。
    趙老的問題剛落地,一位身材微胖,戴著金絲眼鏡,氣質儒雅卻透著精明的領導主管財政和裝備采購的劉副部長)立刻接過了話頭。
    他的語氣溫和,但問題卻像精準的手術刀:
    “小川同誌,技術來源清白,這是大好事!”
    “國家和人民感謝你和307廠的付出!”
    他先定了調子,隨即話鋒一轉,“不過,咱們也得麵對現實。如此國之重器,研發投入想必是天文數字。”
    “方便透露一下,這架原型機,以及後續量產,大概需要多少經費?目前……廠裏的‘基金’,還能支撐多久?”
    他臉上帶著和煦的笑容,眼神卻銳利地捕捉著李小川每一個細微的表情變化。
    錢,永遠是繞不開的核心問題。
    殲20再好,沒有錢,也隻是鏡花水月。
    這個問題讓張衛國等軍方將領的心又提了起來。
    他們太清楚國家財政的緊張,也知道先進裝備的燒錢速度。
    李小川微微吸了一口氣。
    他知道這個問題無法回避,也無法打馬虎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部長,”他語氣依舊平靜,但透著一絲凝重,“‘威龍’項目,研發周期長,技術難度極高,涉及大量基礎研究和前沿材料探索。”
    “原型機從立項到總裝下線,累計投入……”
    他報出了一個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的數字。
    這個數字,足以讓在場的幾位文職領導眼角都忍不住跳了一下。
    雖然比他們預想的“天文數字”要少得多得益於李小川精準的技術路線把控和極高的研發效率),但依舊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至於量產成本,”李小川繼續道,聲音沉穩,“受製於材料工藝、精密加工難度以及部分關鍵進口元器件他刻意點出,為後續要求國產化替代埋下伏筆),初步估算單機成本約為f22量產型的6070。
    但隨著生產規模擴大、工藝成熟和關鍵部件國產化推進,成本有望持續下降。”
    他沒有報出具體數字,但給出了一個清晰的區間和預期。
    “6070……”
    劉副部長推了推眼鏡,心中飛速計算著。
    這依然是個巨大的數字,尤其是在需要大規模列裝的前提下。
    他的眉頭微微蹙起。
    這時,主管空軍裝備的張衛國上將再也忍不住了,他猛地踏前一步,洪亮的聲音在車間裏回蕩:
    “錢!錢!錢!老劉,你們整天就知道錢!看看這飛機!看看它!這是能改變國運的東西!是能讓我們空軍挺直腰杆子、讓那些鷹崽子不敢再放肆的鎮國神器!”
    “勒緊褲腰帶也得搞!砸鍋賣鐵也得搞!老子的空軍夥食費可以減!訓練經費可以砍!但這‘威龍’,一架都不能少!必須盡快形成戰鬥力!”
    他激動地揮舞著手臂,唾沫星子都快噴到劉副部長臉上。
    劉副部長苦笑著躲了躲:“老張!你冷靜點!沒人說不搞!問題是盤子就這麽大,陸軍的99a要升級,海軍的‘大驅’要下餃子,哪個不要錢?”
    “開源節流,總得有個章程!”
    “開源?”另一位一直沉默觀察、氣質沉穩的科技委副主任王主任)敏銳地抓住了這個詞,他看向李小川,目光深邃,“小川同誌,剛才劉部長提到經費不足。而你在介紹‘威龍’時,提到它的性能目標是全麵抗衡f22。”
    “那麽,基於這個前提……”他頓了頓,拋出了一個極具戰略眼光、也極為敏感的問題:
    “我們有了‘威龍’作為絕對核心力量,那麽,我們剛剛在南海立下大功、性能卓越的殲10……它的出口可能性,你怎麽看?”
    “現在,國際上對我們的殲10,可是興趣濃厚啊。”
    喜歡重生1980,從手搓殲8開始為國鑄劍請大家收藏:()重生1980,從手搓殲8開始為國鑄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