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供銷社夜盜頻發
字數:4206 加入書籤
1985年秋,南州市郊的晨霧還沒散盡,刑偵大隊的電話就像催命符似的響了起來。
林硯剛把前一天“菜窖女屍案”的結案報告整理好,鋼筆尖還沾著藍墨水,就聽見李建國粗啞的嗓門從辦公室門口傳來:“林硯!跟我出趟差,城郊縣供銷社又被盜了!”
他趕緊把報告合上,抓起搭在椅背上的警服外套就往外跑。院子裏,趙偉已經靠在警車旁抽煙,看見林硯跑出來,嘴角撇了撇,沒說話——自從“菜窖案”後,趙偉雖然不再公開找茬,但那股子不服氣的勁兒,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警車在坑窪的土路上顛簸,李建國才翻開手裏的報案記錄,眉頭越皺越緊:“這是半個月裏第四起了,城郊縣、清河縣、古塘縣,三個縣的供銷社,全是夜裏被撬的後門,隻偷現金,連供銷社裏的煙酒都沒動。”
林硯湊過去看記錄,泛黃的紙頁上,每個案子的案發時間都標注在淩晨兩到四點之間,作案手法幾乎一模一樣:撬鎖用的是扁平螺絲刀,現場沒留下腳印,附近也沒找到目擊者。
“三個縣沿國道分布,間隔都在五十公裏左右。”林硯指著地圖上的標記,心裏已經有了初步判斷,“凶手像是專門挑國道沿線的供銷社下手,得手後就能順著國道快速離開。”
李建國點點頭,從煙盒裏抽出根煙點上,煙霧在駕駛室裏彌漫開來:“我跟三個縣的派出所所長都通過電話,他們排查了周邊的慣偷,沒一個對得上的。清河縣那個供銷社,旁邊就是村民住的院子,愣是沒人聽見動靜——這小子反偵察能力不一般。”
警車駛進城郊縣供銷社時,門口已經圍了不少村民,穿藍布褂子的供銷社主任正急得直跺腳,看見警車過來,趕緊迎上去:“李隊長,您可來了!昨晚丟了三百多塊錢,那是我們供銷社半個月的營收啊!”
林硯跟著李建國走進供銷社,後門的木門上有個明顯的撬痕,邊緣的木頭被撬得卷了起來。他蹲下身,從口袋裏掏出放大鏡——這是他穿越後特意托人從省城買來的,在80年代的刑偵隊裏,算是稀罕物件。
“撬痕很整齊,角度是從下往上撬的,凶手應該是個力氣不小的男人。”林硯用手指量了量撬痕的寬度,“用的是大號螺絲刀,刃口寬度大概一厘米。”
趙偉在旁邊插了句嘴:“這有啥用?鎮上五金店到處都賣螺絲刀,總不能一家家查吧?”
林硯沒跟他爭辯,繼續在周圍勘查。後門旁邊有片空地,地麵上隱約有車輪碾壓的痕跡,隻是昨晚下過小雨,痕跡已經有些模糊。他讓供銷社主任找來塑料布,把痕跡蓋住,又讓人去附近借水桶和石膏——他想試著提取車輪印。
“林同誌,這車輪印都糊成這樣了,還能提取出來?”供銷社主任疑惑地問。
“能提取多少是多少,說不定能看出輪胎的花紋。”林硯一邊調石膏,一邊解釋,“凶手如果是開車來的,輪胎花紋就是重要線索,不同品牌的輪胎,花紋樣式不一樣。”
李建國站在一旁看著,沒說話,但眼神裏多了幾分認可。之前林硯用泥土證據破“菜窖案”時,他還覺得是運氣,現在看來,這小子是真有實打實的本事。
等石膏凝固的間隙,林硯跟供銷社主任聊起了昨晚的情況:“主任,昨晚後門有沒有鎖好?周圍有沒有見過陌生人?”
“鎖得好好的,我每天晚上都親自檢查。”主任拍著大腿,一臉懊惱,“昨晚十點多我還來看過,後門鎖得嚴實著呢。早上五點開門,就看見門被撬了,錢箱裏的現金全沒了。”
“附近有沒有人聽見動靜?”林硯又問。
主任搖搖頭:“旁邊住的王大爺,耳朵有點背,沒聽見;斜對麵的小李家,昨晚兩口子去縣城走親戚了,家裏沒人。這凶手像是算準了似的,專挑沒人的時候下手。”
這時,負責提取車輪印的民警喊了一聲:“林哥,石膏取出來了!”
林硯走過去,小心地拿起石膏模型,上麵隱約能看出輪胎的花紋,是那種常見的橫向條紋,但在條紋中間,有個細小的缺口——應該是輪胎被尖銳的東西紮破後,修補留下的痕跡。
“有缺口的輪胎花紋,這是個重要特征。”林硯把石膏模型裝進證物袋,“李隊,我建議咱們把三個縣的案發現場都走一遍,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線索。”
李建國掐滅煙頭,果斷地說:“行,就按你說的辦。趙偉,你跟城郊縣派出所的同誌留在這,再走訪一下周邊村民,看看有沒有遺漏的目擊者。我跟林硯去清河縣和古塘縣。”
趙偉臉上有點不樂意,但還是點了點頭:“知道了,李隊。”
林硯跟李建國坐上警車,繼續往清河縣趕。路上,李建國忽然開口:“林硯,你覺得凶手會是什麽人?”
“大概率是運輸行業的。”林硯不假思索地回答,“三個縣沿國道分布,作案間隔均勻,凶手對路線很熟悉,而且能在短時間內往返於不同縣城,普通村民沒這個條件。最有可能的是長途貨車司機,或者跑運輸的個體戶——他們有交通工具,熟悉國道沿線的情況,而且經常夜裏趕路,不容易引起懷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建國眼睛一亮,拍了下方向盤:“我怎麽沒想到這茬!之前光盯著本地的慣偷了,沒往運輸行業上想。”
“還有一點,”林硯補充道,“凶手隻偷現金,不偷煙酒這些容易被認出的東西,說明他很謹慎,知道偷現金不容易被追查。而且他每次都能準確找到錢箱的位置,可能提前踩過點。”
警車抵達清河縣供銷社時,已經是下午兩點。清河縣的案發現場跟城郊縣幾乎一模一樣,後門被撬,現場有模糊的車輪印,錢箱裏的現金被洗劫一空。林硯提取了車輪印,發現石膏模型上的輪胎花紋,跟城郊縣的那個有同樣的缺口。
“肯定是同一個人幹的。”林硯拿著兩個石膏模型對比,“輪胎缺口的位置和形狀都一樣,凶手開的是同一輛車。”
李建國立刻給市局打電話,讓他們聯係交通部門,調取近半個月國道沿線的貨車通行記錄,重點排查輪胎有缺口的貨車。
等他們趕到古塘縣時,天已經黑了。古塘縣供銷社的案發現場,除了同樣的撬痕和車輪印,林硯還在後門旁邊的草叢裏,發現了一個煙蒂——過濾嘴上還沾著點唾液。
“這煙蒂應該是凶手留下的。”林硯用鑷子把煙蒂夾起來,裝進證物袋,“古塘縣的供銷社後門旁邊有片草叢,凶手撬鎖的時候,可能靠在草叢邊抽煙,抽完就隨手扔了。”
李建國看著證物袋裏的煙蒂,眼裏露出興奮的神色:“這可是個好東西!雖然現在沒法做dna鑒定,但能知道凶手抽的是什麽牌子的煙,縮小排查範圍。”
林硯點點頭,心裏已經有了更清晰的思路:“李隊,回去後我想把三個縣的案發現場信息匯總一下,畫張犯罪熱力圖,把案發時間、地點、車輪印、煙蒂這些線索都標上去,說不定能找出凶手的作案規律。”
“犯罪熱力圖?”李建國沒聽過這個詞,疑惑地問。
“就是用不同顏色的標記,把案件相關的信息標注在地圖上,能直觀地看出凶手的活動範圍和作案規律。”林硯解釋道,“比如凶手每次作案的時間間隔、選擇的供銷社位置,都能在圖上看出來,這樣就能更精準地判斷他下次可能作案的地點。”
李建國拍了拍林硯的肩膀,語氣裏帶著讚賞:“行!這事就交給你辦,需要什麽資源,盡管跟我說。隻要能抓住這個賊,咱們隊裏全力配合你!”
夜色漸濃,警車行駛在返回南州的國道上,車燈劃破黑暗。林硯看著窗外掠過的農田和村莊,心裏清楚,這起連環盜竊案隻是個開始,想要抓住凶手,還需要更細致的排查和分析。但他有信心,憑借現代刑偵的思維和80年代的實地走訪,一定能把這個隱藏在國道沿線的盜賊揪出來。
回到刑偵大隊時,已經是深夜十一點。林硯沒急著回家,而是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裏,攤開地圖,拿起鉛筆,開始繪製犯罪熱力圖。燈光下,他的身影在牆壁上拉長,鉛筆在地圖上劃過的痕跡,仿佛正在一步步逼近真相。
喜歡淬火警魂1985刑偵筆記請大家收藏:()淬火警魂1985刑偵筆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