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顱像複原的過程

字數:3405   加入書籤

A+A-


    南州市公安局法醫室的窗戶敞開著,初秋的風卷著槐樹葉飄進來,落在鋪著白布的工作台上。張教授戴著老花鏡,手指捏著一把黃銅卡尺,正俯身測量顱骨的眉弓高度,林硯和蘇曉站在兩側,大氣不敢出,生怕打擾了這精細的操作。
    “眉弓指數15.2,鼻骨長度4.3厘米,下頜角角度118度……”張教授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專業,每報一個數據,蘇曉就立刻在筆記本上記錄,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成了這間屋子裏唯一的背景音。
    這顆顱骨已經被蘇曉清洗過三遍,骨麵上的腐敗殘留物被徹底清除,露出了象牙白的本色,但仍能看到幾處細微的裂痕——那是屍體在鐵路旁被野狗拖拽時造成的損傷。林硯盯著顱骨的顳骨部位,想起三天前在鐵路沿線發現屍體時的場景:死者蜷縮在雜草叢裏,麵部早已模糊不清,唯一能辨認的,隻有身上那件洗得發白的碎花襯衫。
    “小林,你之前說死者可能是外來務工者,依據是什麽?”張教授突然抬頭,目光落在林硯身上。他放下卡尺,拿起顱骨,輕輕轉動著觀察骨縫愈合情況,“從骨縫閉合程度來看,死者年齡應該在22到25歲之間,女性,這個年齡段的外來務工者確實不少,但還需要更多依據。”
    林硯往前湊了半步,指著顱骨下方的枕骨粗隆:“張教授您看,這裏有一處輕微的骨增生,應該是長期保持低頭姿勢形成的。如果是工廠裏的流水線女工,每天重複組裝零件的動作,就很容易有這種特征。而且我們在死者口袋裏找到的那枚舊硬幣,上麵印著鄰省的廠徽,說明她可能在那邊工作過。”
    張教授點點頭,又看向蘇曉:“屍檢時有沒有發現其他能指向身份的線索?比如牙齒磨損程度、是否有骨折史?”
    蘇曉翻開屍檢報告,語氣嚴謹:“牙齒磨損中等,沒有齲齒,說明死者生前飲食不算粗糙,但也不富裕;左側肋骨有陳舊性骨折痕跡,應該是半年到一年前受的傷,愈合情況良好,沒有留下後遺症。另外,死者指甲縫裏殘留著少量棉絮,可能從事過紡織相關工作。”
    “很好,這些信息都能用得上。”張教授把顱骨放在特製的支架上,從隨身的帆布包裏掏出一卷畫紙和幾支炭筆,“顱像複原不是憑空想象,得跟著骨骼走。眉弓高,眉毛就不能畫得太淡;鼻骨短而寬,鼻梁就不能畫得太挺,得貼合她的骨骼特征來。”
    他先在畫紙上勾勒出顱骨的輪廓,然後根據測量數據,在眼眶上方畫出眉弓的弧度,接著是鼻梁的走向、下頜的線條。炭筆在紙上移動的速度很慢,每一筆落下前,張教授都會反複比對顱骨的形態,偶爾還會用手指在顱骨表麵模擬皮膚的厚度。
    林硯站在一旁,看得格外認真。他在警校學過犯罪側寫和人像複原,但都是基於現代電腦技術,像這樣純手工複原顱像,還是第一次親眼見到。張教授的手指有些顫抖,畢竟是快六十歲的人了,長時間低頭作畫讓他的脖頸微微發紅,但他眼神裏的專注,卻比年輕人還要熾熱。
    “小張,你過來試試。”張教授突然停下筆,把炭筆遞給蘇曉,“根據下頜角的角度,畫出她的下頜線,注意要和顴骨的輪廓銜接上,不能脫節。”
    蘇曉愣了一下,隨即接過炭筆。她深吸一口氣,目光在顱骨和畫紙之間來回切換,手指輕輕移動,一條流暢的下頜線逐漸顯現出來。張教授在旁邊看著,時不時提點一句:“再圓潤一點,這個年齡段的姑娘,下頜線不會這麽鋒利”“左邊再往下壓一點,和右側對稱”。
    林硯看著蘇曉認真的側臉,想起第一次和她合作時的場景。那時他提出要提取鞋底泥土中的礦物質,所有人都覺得不靠譜,隻有蘇曉二話不說就幫他準備工具。現在看著她跟著張教授學習顱像複原,林硯心裏竟生出幾分欣慰——在這個刑偵技術落後的年代,能有這樣願意學習新方法的夥伴,真好。
    不知不覺間,窗外的天已經黑了。蘇曉把畫好的初稿遞給張教授,張教授拿著畫紙,和顱骨比對了半天,又用橡皮修改了幾處細節:“眼睛可以再畫大一點,根據眼窩的深度,她的眼睛應該是杏眼;嘴唇要畫得飽滿些,唇珠的位置在這裏。”
    他邊說邊在畫紙上修改,原本模糊的輪廓,漸漸有了清晰的五官。林硯湊過去一看,畫紙上的姑娘眉眼彎彎,鼻梁小巧,嘴角帶著一絲淡淡的笑意,雖然隻是素描,卻透著一股青澀的靈氣。
    “這大概就是死者生前的樣子了。”張教授放下炭筆,揉了揉發酸的肩膀,“明天我再細化一下頭發和衣著,你們可以先把這張初稿拿去複印,貼到各個社區和工廠門口,說不定能有人認出來。”
    蘇曉小心翼翼地把畫紙收好,臉上難掩興奮:“謝謝您,張教授。要是沒有您,我們連死者的樣子都不知道,更別說找她的家人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用謝我,”張教授擺擺手,目光落在林硯身上,“要謝就謝小林,敢在這個年代提出顱像複原的想法,還能把各種線索整合得這麽清楚,後生可畏啊。”
    林硯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我隻是做了該做的,要是沒有您的技術,這些線索也用不上。對了張教授,明天我讓食堂準備點您愛吃的麵食,您這段時間辛苦您了。”
    張教授哈哈一笑,拍了拍林硯的肩膀:“不用這麽客氣,能在退休前再破一個案子,我也高興。行了,時間不早了,你們也早點回去休息,明天還有得忙呢。”
    走出法醫室時,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街道上沒有路燈,隻有幾家住戶的窗戶裏透出微弱的燈光,偶爾傳來幾聲狗叫。蘇曉拿著裝有初稿的文件夾,走在林硯旁邊,腳步輕快得像個孩子。
    “你說,明天會不會有人認出她?”蘇曉突然開口,聲音裏帶著期待。
    林硯抬頭看了看夜空,星星很亮,像撒在黑布上的碎鑽:“會的。這麽清秀的姑娘,肯定有人記得她。說不定明天一早就有電話打過來,告訴我們她叫什麽,家在哪裏。”
    蘇曉點點頭,又低頭看了看文件夾:“等找到她的家人,我們就能知道她為什麽會來南州,為什麽會被人殺害在鐵路邊了。”
    “嗯,一步一步來,總能查到真相的。”林硯放慢腳步,和蘇曉並肩走著。晚風拂過,帶著槐樹葉的清香,林硯看著蘇曉手裏的文件夾,突然覺得,這張小小的素描,不僅是死者的畫像,更是照亮這起懸案的第一束光。
    回到宿舍後,林硯沒有立刻睡覺。他拿出筆記本,把今天張教授測量的數據、蘇曉提到的屍檢線索,還有自己對死者身份的推測,都一一整理好。寫完最後一個字時,他抬頭看了看牆上的日曆,距離發現屍體已經過去了四天,希望明天這張初稿能帶來新的線索。
    窗外的風還在吹,林硯合上筆記本,心裏默默想著:不管你是誰,我們一定會找到殺害你的凶手,給你和你的家人一個交代。
    喜歡淬火警魂1985刑偵筆記請大家收藏:()淬火警魂1985刑偵筆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