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信息庫的推進與阻力

字數:3450   加入書籤

A+A-


    省廳會議室的木質長桌被陽光曬得發燙,林硯麵前攤著五張皺巴巴的案件卷宗,每張右上角都貼著不同省份的印章——河南的紅、安徽的藍、江蘇的黑,像三道分割線,把本該串聯的線索拆得七零八落。
    “林同誌,不是我們不配合,”河南刑偵隊的老鄭敲著桌子,搪瓷缸裏的茶水晃出褐色的印子,“我們隊裏就三個人手管這案子,每天光走訪受害者家屬就跑斷腿,哪有時間整理數據給你?”
    安徽的小王也跟著點頭,手裏的鋼筆轉得飛快:“再說了,咱們辦案靠的是走訪和線人,你這‘信息庫’聽著就玄乎,把案發現場、受害者信息都填進去,就能抓著人?”
    會議室裏的議論聲像蚊子似的嗡嗡響,林硯手指按在卷宗上那處重合的細節——三起案件的受害者指甲縫裏,都殘留著同一種黃黑色油泥——可這關鍵線索,河南隊記在“現場備注”裏,安徽隊寫進“法醫補充說明”,江蘇隊幹脆漏記了。若不是他熬夜把五本卷宗逐頁拆讀,這處能縮小凶手範圍的線索,恐怕還得埋在紙堆裏。
    周廳長坐在主位,手指輕輕叩了叩桌麵,會議室瞬間安靜下來。他抬眼看向林硯,眼神裏帶著期許:“林硯,你說說,這信息庫具體要怎麽弄?別光說概念,得讓同誌們看到實實在在的用處。”
    林硯站起身,把提前畫好的表格貼在黑板上,白色粉筆在黑底上劃出清晰的線條:“各位領導、同誌,我這信息庫分三大塊——第一塊是‘案件基礎信息’,包括案發時間、地點、拋屍位置,咱們統一用坐標記錄,避免‘東邊樹林’‘西邊鐵路’這種模糊描述;第二塊是‘受害者信息’,年齡、職業、穿紅衣的原因,甚至最後一次見的人,都得填全;第三塊是‘現場物證’,不管是指紋、毛發還是泥土,哪怕是半枚紐扣,都要標注發現位置和特征。”
    他指著表格裏“物證關聯”那一欄,聲音提高了些:“就像咱們剛才說的黃黑色油泥,要是早把這信息錄進去,咱們現在就能確定,凶手大概率接觸過機械維修、汽修這類活兒,不用再瞎排查!”
    這話讓老鄭愣了愣,他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地翻著自己的卷宗:“你這麽一說,倒還真有點道理……上次走訪河南那受害者家屬,她說死者生前在汽修廠打過工,難不成凶手是她同事?”
    “這就需要信息庫來驗證了。”林硯立刻接話,“要是安徽、江蘇的受害者,也和汽修行業有關聯,那咱們就能把凶手職業範圍再縮小!可現在,咱們手裏的線索都是散的,就像一堆沒串起來的珠子,怎麽找得到線頭?”
    小王還是有些猶豫,筆尖在紙上戳出小坑:“可整理這些得花多少時間?咱們手裏還有別的案子等著辦呢。”
    “我來牽頭整理!”林硯立刻表態,“今晚我就把模板做出來,各位同誌隻要把手裏的案子信息按模板填好,交給我就行。後續我來負責錄入和比對,保證不耽誤大家正常辦案。”
    這話一出,會議室裏的氣氛緩和了不少。周廳長見狀,當即拍板:“就按林硯說的辦!省廳給你們協調兩台打字機,再抽調兩名文員幫忙,務必盡快把信息庫建起來。咱們辦案不能光靠老經驗,也得試試新方法,說不定就能打開突破口!”
    散會後,林硯抱著一摞卷宗回到臨時辦公室。窗外的天色漸漸暗下來,走廊裏的燈泡忽明忽暗,打字機的“噠噠”聲在寂靜中格外清晰。兩名文員是剛從警校畢業的小姑娘,手指在鍵盤上還不太熟練,時不時要停下來翻字典確認生字。
    “林警官,這‘拋屍位置坐標’怎麽填啊?”其中一個小姑娘舉著卷宗,眉頭皺成一團,“江蘇那案子,卷宗上就寫‘鐵路30公裏處’,沒說具體坐標啊。”
    林硯湊過去一看,果然,卷宗上的記錄模糊得很。他拿起電話,撥通了江蘇刑偵隊的電話,接電話的是老張,白天在會上也提出過質疑。
    “老張,我是林硯。”他盡量讓語氣平和,“你們那起紅衣女屍案,拋屍點‘鐵路30公裏處’,是從哪個火車站開始算的?具體在鐵路東側還是西側?有沒有參照物,比如大樹、電線杆?”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老張的聲音帶著點不耐煩:“都過去倆月了,哪還記得那麽清楚?當時就是大概看了下位置,記錄個大概就行……”
    “不行啊老張!”林硯急得站起來,“這坐標差一米,後續排查範圍就差好幾公裏!你能不能回憶下,或者問問當時出警的同誌?這對咱們抓凶手很重要!”
    電話那頭又沉默了會兒,傳來翻紙張的聲音:“行吧,我問問當時去的小李,他記性好。你等會兒,我給你回電話。”
    掛了電話,林硯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80年代辦案,很多記錄全靠民警的記性和筆頭子,一旦時間久了,細節就容易模糊。他看著桌上堆得像小山似的卷宗,突然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這信息庫不僅是為了破眼前的紅衣女屍案,更是為了以後更多的案子,能少走點彎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沒等多久,老張的電話打了回來,語氣比剛才緩和了些:“林硯,問清楚了。是從徐州火車站開始算,30公裏處,鐵路西側,旁邊有棵老槐樹,當時小李還在樹下抽了根煙。”
    “好!謝謝老張!”林硯趕緊把坐標記下來,遞給旁邊的小姑娘,“按這個填,精確到米。”
    小姑娘點點頭,手指飛快地在打字機上敲擊起來。夜色越來越深,辦公室裏的燈光亮了一整夜。林硯一會兒核對卷宗裏的信息,一會兒打電話確認模糊的細節,偶爾停下來喝口涼掉的茶水,眼睛裏布滿了紅血絲。
    天快亮的時候,第一版信息庫終於整理好了。林硯把打印出來的表格鋪在桌上,逐行核對——河南的案件裏,受害者指甲縫裏的油泥成分,和江蘇案發現場發現的油泥,果然來自同一種潤滑油;安徽的受害者,生前曾在汽修廠做過保潔,和河南受害者的汽修廠經曆,隱隱能串起一條線。
    他激動地拍了下桌子,驚醒了趴在桌上打盹的小姑娘。“你看!”林硯指著表格裏的關聯處,“咱們現在能確定,凶手不僅接觸過汽修行業,還可能在這三個省的汽修廠之間流動過!接下來,咱們就重點排查跨省跑運輸的汽修工,範圍一下子就小了!”
    小姑娘揉了揉眼睛,看著表格裏清晰的線索,忍不住感歎:“林警官,你這信息庫真有用!要是早弄這個,咱們也不用走這麽多彎路了。”
    林硯笑了笑,揉了揉發酸的肩膀。他知道,這隻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更多的線索要比對,更多的阻力要克服。但隻要能把凶手繩之以法,讓那些穿紅衣的受害者安息,這些辛苦都值了。
    窗外的天已經亮了,金色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表格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數字,仿佛都活了過來,在晨光中指引著通往真相的方向。林硯拿起電話,撥通了周廳長的辦公室:“廳長,信息庫第一版整理好了,有重大發現!”
    喜歡淬火警魂1985刑偵筆記請大家收藏:()淬火警魂1985刑偵筆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