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整合力量再戰
字數:6387 加入書籤
考察飛船的警報聲像一柄淬冰的錐子,刺破星際航行的寂靜。
張吒的指尖在控製台上炸開一串殘影,星圖上代表不明飛行物的紅點正以驚人的速度合攏,形成一個完美的包圍圈——
那是星際海盜最擅長的“口袋陣”,但這些飛行器的軌跡精度,卻遠超普通海盜的水準。
“左舷護盾能量下降至60!”
通訊頻道裏傳來考察隊長的嘶吼,背景音是能量脈衝炮擊中護盾的悶響,“他們的導彈能追蹤靈力波動,我們甩不掉!”
湯惠萍的手指在戰術鍵盤上翻飛,冰藍色的數據流在屏幕上織成防護網:“是‘靈能追蹤彈’!把飛船的靈力引擎切換到備用頻道,我給你們發幹擾頻率!”她突然調出敵方飛行器的三維模型,瞳孔驟然收縮,“這些是‘黑鴉’傭兵團的改裝艦!他們上個月剛被永恒帝國的軍工星收購!”
張吒猛地拍向紅色警報按鈕,整個通訊中心的應急燈瞬間亮起。
他抓起神經接駁器,聲音透過加密頻道傳遍附近三個星域的防禦站:“所有星際聯盟所屬艦船注意,考察隊在x7星區遭遇黑鴉傭兵團襲擊,坐標已共享,重複,這不是演習!”
回應他的是三十艘戰艦同時躍遷的光芒。
最先抵達的是“宇宙扞衛者”的先鋒艦隊,凱將軍的旗艦“破曉號”如同出鞘的長刀,艦首的離子炮在星空中劃出璀璨的光軌,精準命中最前排的黑鴉艦引擎。
張吒通過戰術共享看到,凱的機械臂正死死按著操控台,金屬指節因用力而泛出冷光——這位老將為了縮短支援時間,強行過載了躍遷引擎。
“左翼交給我們!”鐵麵的怒吼從通訊器裏炸響,星辰守護者的戰艦群拖著墨綠色的尾焰切入戰場,他們的船體上還留著未修複的彈痕,顯然是剛從暗星馳援而來。
最年輕的士兵操控著炮台,稚氣未脫的臉上沾著油汙,炮口卻穩如磐石地鎖定了敵人的彈藥艙。
張吒的目光落在屏幕角落的數據流上:黑鴉傭兵團的火力配置正在快速調整,每次齊射都精準避開聯盟艦船的防禦盲區。
他突然想起湯惠萍破譯的通訊記錄,萊因哈特的私人衛隊裏,有位曾是黑鴉傭兵團的戰術教官。
“他們有內鬼!”張吒的警告剛出口,考察隊的三號船就發出劇烈的爆炸,逃生艙像破碎的蛋殼般飄向虛空。
他眼睜睜看著鐵麵的侄子所在的船艙火光衝天,通訊頻道裏隻剩下刺啦的雜音。
“掩護我!”湯惠萍突然抓起應急艙的磁暴手雷,冰藍色的靈力順著艙壁蔓延,在控製台前凝結出半透明的瞄準鏡,“我要癱瘓他們的指揮艦!”
她的指尖在虛擬鍵盤上敲出最後一串代碼,考察隊僅剩的兩艘船突然調轉方向,朝著小行星帶衝去——那是她計算出的唯一死角。
黑鴉傭兵團的指揮艦果然中計,緊追不舍地闖入隕石群。
就在他們躲避一塊直徑千米的隕石時,湯惠萍擲出的磁暴手雷在其艦橋前方炸開,紫色的電磁脈衝瞬間癱瘓了所有電子設備。
凱的破曉號抓住這千鈞一發的機會,離子炮貫穿了指揮艦的能量核心。
當黑鴉傭兵團的殘餘艦船倉皇逃竄時,張吒的通訊器裏傳來鐵麵嘶啞的哭聲。
這位從不落淚的硬漢正漂浮在虛空中,懷裏抱著渾身是血的侄子,少年的手還死死攥著半塊記錄實驗數據的芯片。
“我們得讓他的血不白流。”張吒關掉通訊,轉身走向聯合會議室。
環形屏幕上,各勢力的代表頭像已經亮起,鐵麵的眼眶通紅,凱的機械臂還在滴油,艾琳娜的水晶球蒙上了一層灰霧——那是精神力透支的跡象。
“臨時聯盟,現在成立。”
張吒將一份早已擬好的盟約投影在中央,金色的符文在屏幕上流轉,“第一條:共享所有情報,包括隱藏的武器庫和躍遷航道;第二條:統一指揮權,由實戰經驗最豐富的將領統籌作戰;第三條……”他頓了頓,聲音低沉卻異常堅定,
“若有人背叛,其餘勢力共討之。”
將軍的重劍突然重重砸在桌麵,合金台麵瞬間裂開蛛網般的紋路:“我推舉張吒為總指揮!”
他的靈力順著劍身蔓延,在盟約上按下自己的精神烙印,“三年前礦坑突圍,他帶著三百人從五千帝國軍手裏搶回了平民艙,這份膽識,我服!”
萬獸老人的獸骨杖在地麵輕叩,杖頭的獸瞳投射出無數妖獸的虛影,在盟約周圍形成守護陣:“老夫附議。”
他調出萬獸穀的防禦圖,將最核心的靈草培育基地標記為共享資源,“我的雷翼龍群可組成空中防線,隻要給它們足夠的星核晶,能硬抗三艘帝國旗艦。”
湯惠萍將整理好的證據庫權限共享給所有人:“我已經將星塵計劃的實驗數據按危險等級分類,紅色檔案需要三位以上首領同時授權才能查看。”
她的指尖劃過屏幕上的傷亡名單,鐵麵侄子的名字被紅框圈起,“這些是我們的證人,也是我們的軟肋,必須派最精銳的部隊保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神秘人突然摘下兜帽,露出一張布滿疤痕的臉。
他將半塊玉佩放在桌上,玉石的溫潤與猙獰的疤痕形成刺眼的對比:“議會衛隊的老統領欠我母親一條命,他會在鍾樓暗門接應。但他的衛隊裏有三個暗影議會的精神力者,需要光明裁決者的聖法師牽製。”
艾琳娜立刻點頭,調出十二名聖法師的資料,他們的白袍上都繡著金色的淨化符文:“他們的‘聖光結界’能隔絕精神控製,還能臨時強化物理防禦。”
她突然看向張吒,水晶球裏映出幽冥號的影像,“敵方將軍的猩紅披風裏藏著噬能體的核心,那是他力量的源泉,也是最大的弱點。”
會議持續到深夜,臨時聯盟的作戰地圖逐漸成型。
張吒用紅筆在聯盟主星的議會大廈周圍畫了三個同心圓:最外層是萬獸老人的妖獸群,負責攔截帝國援軍;中層由凱的艦隊和鐵麵的地麵部隊組成,肅清議會衛隊裏的內鬼;最核心的突擊隊由他親自帶領,帶著證據直闖議會表決現場。
“還有個麻煩。”將軍突然調出一份加密名單,上麵是十五個搖擺不定的中立勢力,“他們雖然同意不插手,但萊因哈特很可能會用他們的領地威脅議會妥協。”
張吒的指尖在名單上敲擊,突然停在“奧拓星領主”的名字上:“他的兒子在星塵計劃裏是第41號實驗體,上個月剛被確認死亡。”他抬頭看向眾人,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給每個中立勢力送一份‘禮物’——他們親屬在實驗中的記錄,用加密頻道,隻發標題。”
湯惠萍立刻明白了他的用意:“讓他們知道,中立救不了任何人。”她調出奧拓星的貿易數據,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的旗艦正在靠近主星軌道,我們可以‘不小心’讓他截獲一段萊因哈特的通訊。”
當第一縷星光透過舷窗時,臨時聯盟的據點已經變成一座運轉的戰爭機器。
將軍帶著工程隊在隕石帶布設反物質地雷,每顆地雷都偽裝成太空垃圾的模樣;
萬獸老人的雷翼龍群正在吞噬星核晶,鱗片在能量的衝刷下泛起電光;
湯惠萍和神秘人在密室裏調試反精神控製裝置,屏幕上的波形圖逐漸穩定成綠色;
張吒則站在訓練場中央,紫電長劍在晨光中劃出圓弧,劍氣將合金靶切成均勻的薄片。
“報告!”一個衛兵衝進訓練場,手裏的全息屏還在閃爍,“黑鴉傭兵團的殘餘勢力和三個中立星球的艦隊匯合了,正在主星外圍集結!”
張吒的劍突然停在半空,劍氣在地麵激起一圈漣漪:“比預想的早了兩小時。”
他轉身走向指揮台,紫電長劍的符文在陽光下亮得驚人,“通知各單位,按b計劃行動——讓他們以為我們要從左翼突破,實際突擊隊從下水道進入議會大廈。”
湯惠萍早已調出下水道的藍圖,那裏的廢棄管道曾是百年前反抗軍的秘密通道:“我已經讓光明裁決者的聖法師提前潛入,他們會在關鍵節點布置聖光結界。”
她突然指向屏幕角落的小光點,“奧拓星領主的旗艦脫離了編隊,正在向我們發送加密信號。”
張吒點開信號,奧拓星領主的臉出現在屏幕上,眼袋下的淤青說明他徹夜未眠:“我要萊因哈特的命。”
他的聲音沙啞得像砂紙摩擦,“作為交換,我的艦隊會幫你們牽製右翼的火力,直到你們衝進議會大廈。”
當臨時聯盟的艦隊開始在主星外圍集結時,張吒站在旗艦的艦橋上,望著舷窗外奔騰的星雲。
鐵麵的戰艦正在左翼佯攻,炮火在星空中綻開虛假的煙花;
凱的破曉號隱藏在隕石帶的陰影裏,離子炮的充能紅光如同蟄伏的猛獸;
萬獸老人的雷翼龍群已經升空,它們的逆鱗在陽光下閃爍,引動著大氣中的靜電。
“還有三十分鍾。”湯惠萍的聲音帶著一絲緊張,她的指尖在控製台上輕點,將最後一份證據備份發送到宇宙扞衛者的秘密服務器,“議會表決即將開始,萊因哈特應該已經在鍾樓等議長了。”
張吒握緊紫電長劍,劍穗掃過腰間的通訊器。器身上的狼頭徽章正在發燙,那是與神秘人約定的信號——
突擊隊已經進入下水道,距離議會大廈的地下室還有三公裏。
“全體注意。”張吒的聲音透過神經接駁器傳遍每個作戰單元,“記住那些在星塵計劃裏死去的名字,記住鐵麵侄子手裏的半塊芯片,記住萬獸穀被炸毀的靈草。”
他的目光掃過屏幕上的友軍標記,每個光點都代表著一份信任,一份決心,“我們不是在為聯盟而戰,是在為每個被踐踏的生命而戰。”
旗艦的引擎發出低沉的轟鳴,開始向主星大氣層俯衝。
張吒看著屏幕上逐漸合攏的敵方包圍圈,突然露出一抹笑容——那是獵人看到獵物踏入陷阱時的表情。
在星際聯盟主星的陰暗角落,暗黑議會使者正透過監控看著這一切,麵具下的嘴角勾起陰惻的弧度:“讓他們進來。”
他對身旁的萊因哈特說,指尖在控製台上按下一個紅色按鈕,“鍾樓的暗門已經打開,就等他們自投羅網。”
萊因哈特的眼中閃過一絲猶豫,但很快被貪婪取代:“等拿到證據,整個聯盟都是我們的。”
他撫摸著胸前的蛇形鷹徽,徽章的溫度燙得他一哆嗦,“那些臨時聯盟的蠢貨,以為湊在一起就能改變什麽?”
他們不知道的是,張吒的突擊隊已經穿過最後一段下水道,神秘人正用自己的血塗抹著鍾樓暗門的鎖孔——
那是黑星幸存者代代相傳的開門方式。而在議會大廈的穹頂之上,奧拓星領主的旗艦突然調轉炮口,對準了萊因哈特的私人衛隊。
當臨時聯盟的艦隊衝破外圍防線時,張吒的紫電長劍已經出鞘。
劍光在朝陽中劃出璀璨的弧線,劈開了第一扇阻礙他們的合金門。
他知道,真正的決戰已經開始,那些整合起來的力量,那些燃燒的信念,終將在議會大廈的鍾聲裏,迎來最終的審判。
而在遙遠的星塵計劃實驗基地,第41號實驗體的培養艙突然發出微弱的光芒,屏幕上的生命體征曲線,在沉寂了一個月後,重新跳動起來。
仿佛是那些逝去的靈魂,正在為這場遲到的正義,發出無聲的呐喊。
喜歡玩命打拚在各界,不拚不行請大家收藏:()玩命打拚在各界,不拚不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