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字數:8053 加入書籤
"豫兗二州首當其衝。"
"此戰關乎存亡,須傾力相搏。"
曹操皺眉道:"袁紹與公孫瓚互相牽製,袁術覬覦淮南。"
"單憑我軍,恐難正麵抗衡。"
戲誌才突然停步,眼中精光迸射:"驅虎吞狼!"
"如何驅法?"
戲誌才言道:"第一,要讓袁紹、公孫瓚、袁術看清林辰的實力。"
他又道:"第二,要讓林辰與袁紹結下梁子。"
曹操眉頭微蹙:"林辰的本事早已顯露無遺,袁紹、公孫瓚、袁術,還有劉表、劉焉怎能不知?"
"他們無非各懷心思,各有盤算,不肯出兵罷了。"
戲誌才含笑反問:"這不正說明林辰的威脅還不夠嗎?"
"倘若函穀關一戰,我們聯軍都擋不住他,其他人還能繼續作壁上觀?"
"他們按兵不動,無非是想看著主公與林辰兩敗俱傷。"
"我們佯裝不敵,戰後退守洛陽,那些人還能沉得住氣?"
曹操沉吟道:"非要交戰?直接退守洛陽示弱不行嗎?"
戲誌才擺手:"若直接撤退,袁紹、公孫瓚必以為曹公保存實力,絕不會發兵救援。"
曹操仍有顧慮:"可一旦開戰,傷亡難以掌控。"
"若是慘敗,我們損失就太大了。"
戲誌才胸有成竹:"不會。"
"聯軍兵力逾十五萬,當年劉玄德三兄弟在虎牢關對陣呂布尚且占優。"
"有他們相助,再加上曹公新得的典韋、許褚二將,何須懼怕林辰?"
"隻要抵消林辰的鋒芒,我軍不完全潰敗,頂多形成僵局。"
"怎會大敗虧輸?"
"再說即便真敗,折損更多的也是其他諸侯。"
"有何可憂?"
曹操頓時展顏,擊節稱歎:"妙計!妙計!"
"隻要林辰顯出優勢,或者擊退聯軍。"
"袁紹等人必然坐立不安,隻能前來增援。"
他又問:"不過,如何讓林辰與袁紹結仇?"
"就算他斬殺袁紹麾下大將顏良,恐怕也不至於結下死仇吧?"
戲誌才意味深長地說:"曹公可知袁紹為何突然與公孫瓚議和?"
曹操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
戲誌才說道:"雖然林辰是因素之一,朝廷詔令也有影響,但關鍵在於袁紹急需獲取世家支持。"
"最新幽州情報顯示,袁紹正打算與甄家結親。"
"他次子袁熙將迎娶甄逸 甄宓,借此籠絡幽州世家勢力。"
曹操眉頭緊鎖:"難怪袁紹此次答應得如此爽快,原來另有盤算。"
"若聯姻成功,袁紹不僅能獲得幽州世家鼎力相助,更能得到甄家巨額財富與糧草儲備。"
"必須通知公孫瓚,絕不能讓袁紹奸計得逞。"
戲誌才微笑搖頭:"有人選比公孫瓚更合適。"
"更合適的人?"
"此話怎講?"
戲誌才提醒道:"主公忘了方才所言?"
"正該激化林辰與袁紹之間的仇怨。"
"這......"
曹操仍感困惑,不明就裏。
總覺得兩件事毫無關聯。
戲誌才解釋道:"林辰乃貪色之輩,正可加以利用。"
"他在長安先奪董卓、呂布都垂涎的貂蟬,後又置糧倉不顧去追董承,隻為搶回蔡邕之女蔡琰。"
"此舉雖無礙大局,卻足見其本性!"
"甄逸 風華絕代,姿容傾國,加之能削弱袁紹實力。"
"林辰豈會放過這般機會?"
"若搶走袁紹兒媳,袁紹定不會忍氣吞聲。"
"屆時必成死敵。"
"當務之急是派人往關中散布袁熙迎娶甄宓的消息。"
"林辰必定入彀。"
曹操撫須大笑:"妙極!"
"好色之徒林辰怎會不上鉤?"
"對症下藥,誌才真乃吾之子房也!"
爽朗的笑聲在大廳中回蕩,經久不息......
幾日後,函穀關局勢波譎雲詭。
二十餘萬諸侯聯軍自洛陽出發,直指函穀關,大戰一觸即發。
函穀關城牆上,林辰一襲白衣迎風而立。山風拂過,衣袂翻飛,襯得他宛若謫仙。
腳步聲由遠及近,賈詡上前行禮:"主公,聯軍已在弘農休整,預計明日抵達。此外,長安城內謠言四起,顯然有人暗中操控。"
林辰挑眉:"什麽謠言?"
賈詡略顯遲疑:"傳言袁紹未隨軍出征,是因要與甄家聯姻謀取天下。還說主公務爭霸天下的起因是為甄家之女甄宓..."
"洛神甄宓?"林辰唇角微揚,"倒是有趣。"
賈詡分析道:"此乃離間之計。"
賈詡微微頷首:“袁紹欲與甄家結親,以此獲取幽州世族擁戴,更兼甄家富可敵國的財力支撐。”
“屆時便可徹底剿滅幽州公孫瓚。”
“其餘諸侯斷不會坐視袁紹勢力膨脹。”
“若將此訊透予公孫瓚,必迫其孤注一擲,如此可消耗諸侯實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即便主公知曉此事,為防北方崛起新霸,亦會出手幹預。”
“此乃謀者所求之局。”
“至於所謂為主公之女甄宓興兵伐冀,純屬荒唐之言。”
林辰擊節稱讚:“妙析!”
“依文若之見,幕後推手當屬何人?”
賈詡沉吟良久,眼中精芒乍現:“曹孟德。”
林辰朗笑:“正是。”
“唯曹操有此動機。”
“現今聯軍除曹操、劉備、陶謙、孔融之外,袁紹、公孫瓚等輩僅遣偏師助陣。”
“雖兵眾卻不堪一擊。”
“自收服馬騰後,此等烏合之眾已不足為慮。”
“故曹操需脅迫袁紹出力。”
“袁氏四世三公之名尚有幾分薄麵。”
“然則曹操既行離間之計,為何又急不可耐發兵?”
“文若以為如何?”
賈詡眉頭緊鎖:“屬下亦百思不解。”
“以此渙散聯軍攻打函穀關,無異飛蛾撲火。”
“曹操此舉著實令人費解。”
林辰目若朗星:“我倒窺破其中玄機。”
“哦?”
“請主公示下。”
林辰遠眺疆場:“曹操欲令天下諸侯正視我軍實力。”
當今荊州劉表、益州劉焉、冀州袁紹、淮南袁術、幽州公孫瓚,這些勢力雄厚的諸侯並未將我軍放在眼裏。
倘若此番曹操統率的聯軍全軍覆沒,他們豈敢再輕視我等?
到那時,各路諸侯方能放下成見,同心協力共抗外敵。
賈詡才智過人,林辰稍作提點,他便洞悉其中關鍵。
賈詡神色驟變,目光中透出驚駭之色。
“原來曹操所圖甚大,為迫使諸侯再度出山,竟不惜讓聯軍折損於我軍之手。”
“斷腕求生,果然魄力非凡。”
林辰點頭道:“天下諸侯皆知曹操挾持天子,占據先機。”
“一旦聯軍成立,朝廷詔令下達,名義上的統帥必是曹操無疑。”
“屆時即便心有不滿,麵對天子詔書,誰也不敢公然違抗。”
“待聯軍剿滅我軍,曹操的威望將淩駕於所有諸侯之上。”
“普天之下,還有誰能與之抗衡?”
“而破壞袁家與甄家的聯姻,更能削弱其勁敵袁紹的實力。”
“一箭數雕,果然精妙絕倫。”
林辰的分析幾乎揭穿了曹操最隱秘的謀劃,若他與戲誌才親耳聽聞,定會駭然失色。
賈詡神情愈發凝重:“依主公之見,此乃陽謀,無論我軍如何應對,皆難逃曹操算計。”
“唯有固守函穀關,方有一線生機。”
“可若如此,又如何逐鹿天下?”
林辰淡然一笑:“文和,你以為我會如何抉擇?”
賈詡略作沉吟,斬釘截鐵道:“主公必會借勢而為。”
“因您誌在平定天下,一統山河。”
“這些諸侯本就是您的對手,無論曹操如何布局,也改變不了這一點。”
“既然遲早要麵對,何必畏懼?”
“何必退縮?”
林辰朗聲大笑,目露讚許之色。
“文和,真乃吾之子房也!”
話音剛落,他凝望弘農城方向:"自舉兵之日,吾便與天下諸侯為敵。削弱任何一方勢力,皆於我有利。"
"曹孟德自以為算計得妙,卻不知正合我意。"
"這盤棋孰贏孰輸,且看終局!"
"袁家與甄氏聯姻之事,咱們便順水推舟,給曹操添個亂子。"
"洛神甄宓?"
"我惦記多時,如今自投羅網,豈不快哉!"
"哈哈哈——"
豪邁笑聲震蕩山林,驚起群鳥紛飛......
弘農城外,聯軍大營。
十餘座營寨星羅棋布。
居中最顯赫者,自是曹操本部大營。
夜深時分,各方諸侯使者齊聚曹操帥帳,飲酒議事。
絲竹聲中,眾人多對林辰不屑一顧。
在他們看來,林辰不過趁勢而起,待大軍壓境,必如當年董卓般潰逃。
目睹帳內歌舞升平,劉備暗自歎息。
本不願涉足此局,奈何曹操挾朝廷之名相迫。
宴罷人散,劉備正欲離去,卻被曹操喚住。
片刻後,帥帳內僅剩二人。
"大將軍留備,不知有何見教?"
曹操執其手低聲道:"玄德可知天水之變?"
劉備神色黯然:"豈能不知?"
"當年十八路諸侯討董時,我與壽成兄最為投契。"
"他素懷漢室忠心,未料竟也..."
曹操頷首:"誠然!"
天下大勢
"馬氏一族向來忠義,馬騰此舉確實出人意料。"
"眼下林辰已得董卓、馬騰兩方助力,兵力已逾三十萬之眾。"
"雖分兵據守散關、武關用去十萬,餘下仍有二十萬精兵。"
"這般軍力不可輕視。"
"坦白說,今日特留玄德,正是為商議即將到來的戰事。"
劉備略顯詫異:"明公此話怎講?"
曹操揮袖道:"不必這般見外。你我同朝為官,親如手足,喚我孟德即可。"
劉備沉吟片刻,拱手道:"既然如此,孟德兄有何高見但說無妨。"
曹操正色道:"對於此戰,賢弟作何打算?"
劉備長歎:"勝算渺茫。"
"我軍雖人數占優,但軍紀渙散,戰力堪憂。"
喜歡三國:開局綁架貂蟬,我成大反派請大家收藏:()三國:開局綁架貂蟬,我成大反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