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字數:7449 加入書籤
曹操目 雜:“我們引外族入境,禍及幽州百姓,是否過於……”
他話未說完,戲誌才已打斷:“幽州既歸林辰所有,守土之責便在他身。若無力保全,自當易主。”
“弱肉強食,本是天理。”
“何況即便主公不聯絡丘力居,他又怎會放棄南下之心?”
“若等林辰山窮水盡時烏桓再趁虛而入,百姓之苦更甚。”
曹操明白戲誌才在寬慰他,長歎一聲,壓下雜念:“子孝,召周瑜、劉繇前來,商議渡河後的部署。”
"咚!!!"
很快,劉繇與孫策同時趕到曹操麵前。
曹操將邯鄲戰況告知二人。
聽聞此事,劉繇和孫策都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
劉繇感歎:"青州戰事未平,林辰竟已轉戰千裏之外的邯鄲,剿滅了張燕。"
"雖說剿滅張燕對朝廷有益,但眼下時機......"
"唉......"
劉繇不禁為漢室前途擔憂。
他憂慮的不隻是林辰,更包括曹操、孫策、袁術等日漸壯大的諸侯勢力。
待天下平定之時,朝廷與天子還能號令這些亂世梟雄嗎?
曹操並未察覺劉繇的憂慮,目光凝重地望向鄴城方向:"可靠情報顯示,林辰正進軍範陽城對付烏桓騎兵。"
"這正是我軍良機。"
"必須速取鄴城,讓林辰首尾難顧,逐步將其驅逐出冀幽二州。"
劉繇和孫策齊聲讚同:"理應如此。"
"朝廷既封曹公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此戰自當由您指揮,我等謹遵號令。"
曹操滿意點頭,遙指黃河北岸:"孫策率四萬精兵為先鋒,速攻黎陽。"
"我親率十五萬大軍殿後,為你解除後顧之憂。"
"劉州牧率部從濮陽東進,盡快與劉備會師。"
"會師後由東麵迂回魏郡,從後方合圍鄴城,切斷敵軍所有援軍。"
孫策與劉繇略作思量,同時抱拳:"謹遵將令。"
而後恭敬告退。
孫策回到軍中,周瑜、程普、黃蓋等將領立即聚攏過來。
待孫策說明曹操任命他為先鋒後,
程普和黃蓋都躍躍欲試:"如今天下目光都聚焦河北戰場。"
孫策輕輕頷首:“公瑾,攻打黎陽有何良策?”
周瑜在帳中踱步良久,緩緩開口:“黎陽乃鄴城門戶,現由高覽率三萬兵馬駐守。”
“觀其 ,林辰並無死守之意。”
“若我軍放緩行軍,與曹軍保持百裏之距,敵軍必會主動撤出黎陽。”
程普聞言色變:“仰仗曹操大軍威勢取勝,豈是大丈夫所為?”
“既為先鋒,就該截斷敵軍退路。”
“縱使一時難克黎陽,亦可待大軍合圍。”
黃蓋立即附和:“程將軍所言極是。首戰若不能打出威風,豈不讓天下人小覷主公?”
“周公瑾這番避戰言論,主公切不可取!”
周瑜眉峰微蹙:“兩位將軍,此戰非為逞匹夫之勇。”
“可還記得當初手中無兵時,處處遭人冷眼的滋味?”
“先主雖威名遠播,伯符兄卻隻能在江都艱難求生。”
程普拍案而起:“乳臭未幹的小子,也敢妄議先主?”
“可敢出來與某比試,看看你的真本事?”
孫策見狀勃然變色:“敵軍未破,先起內訌,此乃取敗之道!”
“二位叔伯與公瑾皆是吾之股肱。”
“父親早逝後,我帶著幼弟弱妹曆經艱辛,方有今日四萬大軍。”
“公瑾提議保存實力,正合我意。”
“若連我的軍令都不遵,兩位現在便可離去,從此孫家與二位恩義兩絕!”
字數控製在450字以內,以下為
河岸邊,孫策劍眉微蹙。程普、黃蓋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驚色。"末將豈敢違抗軍令?"老將抱拳時,甲胄發出清脆碰撞。青年統帥緊繃的麵容稍霽,忽上前握住兩位老將手腕:"如今這家底,經不起折騰。"指尖傳來的溫度讓黃蓋恍惚想起當年那個拽著他衣角討教箭術的少年。
遠去的馬蹄聲裏,周瑜輕撫腰間玉佩。跪地 的兩位老將沒看見,年輕主君轉身時與摯友交換的那個眼神。黃河水裹著浮冰奔湧,五日渡河的二十五萬大軍留下滿地車轍。"報——"斥候的喊聲刺破晨霧,孫策摩挲著虎口處的繭,想起離京時典當的那方玉璽。
鄴城方向的驛道上,高覽勒馬急停,漫天塵土中那道熟悉身影令他險些墜鞍。"嶽將軍?"他滾鞍下馬時,鎧甲刮破了掌心。嶽飛扶住他顫抖的手臂,遠處黎陽城頭的戰旗正獵獵作響。
【451】
“延後撤軍?”
“此言何意?”
嶽飛沉聲道:“末將欲率背嵬軍於鄴城外設伏,斷曹軍鋒芒,挫其銳氣!而今孫策為先鋒,引四萬兵逼黎陽。若高將軍即刻撤離,曹軍恐按兵不動,伏擊之計便成徒勞。故請將軍暫留兩日。”
高覽朗聲大笑:“若能重創其先鋒,自當鼎力相助!我可調精銳助嶽將軍一臂之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嶽飛沉吟片刻,搖頭:“孫策緊盯黎陽,將軍若調兵,反易打草驚蛇。”
高覽麵露憾色:“大軍不動,唯我獨隨嶽將軍充作士卒,可否?”
嶽飛頷首:“可。但請將軍妥善安排城防,撤離時勿誤時機。”
高覽抱拳:“自然!嶽將軍稍候,某去去便來!”
…………
黎陽官道,煙塵漫卷。
孫策領軍徐行,陣型嚴整無隙。忽有探馬急報:“高覽仍未棄守黎陽!”
孫策蹙眉遙望城廓,側問周瑜:“公瑾,高覽負隅頑抗,究竟意欲何為?曹公十五萬大軍距此僅五十裏,他莫非甘願葬身孤城?”
周瑜凝思未語,驟然色變:“不好!高覽恐與伏兵合謀襲我先鋒——全軍戒備!”
孫策話未出口,脊背已陡然生寒。
後陣突然殺聲四起,戰局驟變。
"前鋒穩住!親衛隊隨我馳援後軍!"
"速速行動!"
......
後軍陣地已亂作一團。
嶽鵬舉與高仲業策馬衝在最前。
"殺啊!"
一員使槍,一員揮刀,普通士卒哪裏招架得住?
不過片刻,上百具屍骸已鋪滿二人的衝鋒之路。
高仲業大笑道:"許久未殺得這般痛快!真想追隨嶽將軍左右,何必去守那勞什子城池。"
嶽鵬舉搖頭笑道:"鄴城兵微將寡,若少了高兄坐鎮,城防更難支撐。"
"最多半刻鍾,咱們就得撤。"
"此時不多斬幾員敵將,更待何時?"
高仲業詫異道:"為何這般急切?"
"憑背嵬軍之威,何懼孫伯符四萬先鋒?"
嶽鵬舉正色道:"我軍目標乃是曹孟德十五萬主力,豈能在此消耗?"
高仲業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那某可要抓緊了!"
話音未落,手中大刀寒光乍現,再度殺入敵陣。
刀光起落間,又有數人飲恨黃泉。
半刻鍾後,嶽鵬舉一聲令下。
八百背嵬軍如狂風驟至,似潮水急退,轉瞬已從側翼撤走。
敵軍騎兵竟不敢追擊,唯恐中伏。
這支鐵騎來去如風,隻留下遍地屍骸與殷紅血泊,見證著方才的激戰。
待孫伯符與周公瑾趕到時,隻見屍橫遍野的慘狀。
孫伯符怒視著嶽家軍撤退的方向,厲聲道:"騎兵隨我......"
話未說完,周公瑾已拉住韁繩:"此必是傳聞中的背嵬軍,追之無益。"
殘陽如血,曠野上響起低沉的馬蹄聲。程普按著腰間佩刀,目光掃過逐漸暗沉的天色。士兵們正忙著豎起營寨柵欄,粗重的喘息聲此起彼伏。
"將軍,哨崗已布置好了。"親兵前來稟報。
程普點點頭,卻見孫策大步走來,鐵甲在暮色中泛著冷光。
"都安排妥當了?"少年將軍聲音沙啞。
"主公放心,四角都設了暗哨。"程普抱拳道,"隻是......"
"說。"
"末將總覺得太靜了。"
三裏外的高坡上,嶽飛正用刀尖在地上勾畫營寨輪廓。枯草被夜風吹得簌簌作響,卻蓋不住他低沉的聲音:"東側輜重營,西側馬廄,中軍大帳在這裏。"
高覽盯著地上的線條,忽然倒吸一口冷氣:"他們要誘我們攻中軍?"
嶽飛嘴角微揚:"正好將計就計。"
子時梆子剛響,營寨西麵突然火光衝天。戰馬嘶鳴聲中,程普抄起長槍就往外衝,卻見韓當狼狽奔來:"是調虎離山!北麵......"
話音未落,北麵轅門已傳來震天殺聲。孫策赤著膀子提槍上馬,忽聽周瑜在身後厲喝:"不可追!"
但見火光中一隊黑甲騎兵正衝破營門,為首將領銀槍如龍,直取中軍大旗。
“麴將軍,還不現身?”
銀甲長槍的麴義應聲而出,朗笑聲中抱拳行禮:“嶽帥安好!”又向高覽微微頷首。
高覽恍然大悟:“先登營也隨軍來了?”
“兵馬倒是齊備了。隻是先登營行軍遲緩,若再設伏恐遭孫策數萬大軍反撲。即便取勝,隻怕......”話到此處,高覽欲言又止地望向麴義。
麴義持槍大笑:“範陽城血戰時,我率先登營與背嵬軍並肩破城。戰後清點,背嵬軍折損不過數十,我部卻傷亡三百有餘。這般懸殊,豈能不痛定思痛?這兩個月奉主公之命專攻騎射之術,如今先登兒郎皆可策馬挽弓,進退自如!”
嘹亮哨響劃破長空,千騎揚塵而來。但見馬上弩手執箭控弦,雖非精銳騎士,騎術卻已遠勝尋常。
高覽撫掌讚歎:“先登營今非昔比,必成大器!”
麴義眼中燃起熊熊戰意:“為主公效死,萬死不辭!今夜全憑嶽帥調遣!”
嶽飛輕撫長須,目光如炬。
夜濃如墨,北風嗚咽。
孫策端坐中軍帳,燭火映照著周瑜、程普、黃蓋、韓當四將的身影。“日間遭嶽家軍伏擊,折損數千。今夜需嚴加防範,你四人分守前後營寨,我自鎮中軍。”
夜襲
"今夜若背嵬軍再至,必教其片甲不留。"
"聽清楚了?"
"得令!"
孫策部署完畢:程普、韓當鎮守後寨,周瑜、黃蓋扼守前營。
更深露重,營帳內燭火盡熄。
正當鼾聲此起彼伏之際,鐵蹄踏地喊殺震天。
"攻其後寨,殺!"
嶽飛一騎當先,銀槍所指,所向披靡。
營門處,十餘名守卒未戰先潰,正欲逃竄。
喜歡三國:開局綁架貂蟬,我成大反派請大家收藏:()三國:開局綁架貂蟬,我成大反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