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武都頭
字數:2439 加入書籤
王進一腳踏進陽穀縣,正撞見挑著擔子的老漢哼著俚曲兒迎麵走來。
那擔子上插著的青竹幌子寫著“武記炊餅”四個大字,金黃的炊餅堆得冒尖,熱氣裹著麥香直往人鼻子裏鑽。
“客官可是從外鄉來?”老漢見王進駐足,咧嘴笑道,“嚐嚐咱武大郎炊餅,咬一口酥脆噴香,方圓百裏獨一份!”
王進笑而不語,心道:“這炊餅可是我指導武大郎研發改進的,我能不知道它的好處?”
街道兩旁店鋪林立,簷角風鈴叮咚作響。
王進數了數,不過半裏路就見著三家“武記炊餅”鋪子,紅漆招牌下擠滿買炊餅的百姓。
最熱鬧的那家門前,小兒踮腳遞銅板,老嫗捧著油紙包不住的笑:
“武都頭當差後,夜裏走巷子都敞亮,炊餅生意能不紅火?”
拐過十字街,忽見七八個少年簇擁著個跛腳漢子,手裏捧著熱騰騰的炊餅往他懷裏塞。
“劉阿公,武都頭吩咐了,您腿腳不便,炊餅管夠!”少年們笑鬧著散開,跛腳漢子望著他們背影直抹眼淚。
王進打聽才知,那漢子曾被地痞打斷腿,是武鬆親自帶人拿賊,還常派人接濟。
縣衙門前,石獅子被擦得鋥亮,守門的衙役見王進打聽武鬆,立刻眉飛色舞:
“武都頭剛巡街去了!自打他上任,賭坊關了,響馬散了,連潑皮都改行當炊餅夥計了!”
話音未落,遠處傳來喝彩聲,王進抬眼望去,隻見武鬆騎著高頭大馬,身後跟著扛著農具的農夫——竟是百姓自發跟著都頭巡邏。
馬首懸著的銅鈴叮當,驚起簷下白鴿,撲棱棱掠過“武記炊餅”新漆的匾額。
武鬆遠遠瞥見王進,濃眉陡然揚起,青銅色的臉龐瞬間綻出朗笑。
“哥哥!”武鬆利落地翻身下馬,腰間佩刀隨著動作輕響,大步流星穿過人群,震得青石板路都微微發顫:
“哥哥!”武鬆攥住王進的手腕,虎口滾燙,“我正備著盤纏,打算休沐就往梁... ...濟州尋你!”
王進望著眼前英氣逼人的都頭,武鬆玄色官袍繡著雲紋,皂靴踏地生風,哪裏還是當年柴進莊上那個落魄漢子?
喉間泛起酸澀,嘴角卻扯出笑來,正要開口,卻見武鬆突然屈膝跪地,青磚上騰起薄塵。
“使不得!”王進慌忙去扶,手掌觸到武鬆肩頭緊繃的肌肉,那力道像是要將他的恩情都化在這一跪裏。
武鬆卻梗著脖頸,濃眉擰成鐵疙瘩:
“哥哥!我武二能有今日,全賴你在柴進莊上為我治病、教我拳腳、贈我盤纏!”武鬆仰頭時,眼尾泛起血絲,
“若不是你連夜為我賜還伏虎羅漢真身,教我打虎訣竅,我早成那吊睛白額虎的腹中餐了!”
周遭百姓見狀紛紛圍攏,王進耳尖泛紅,餘光瞥見幾個孩童扒著縣衙門框張望,忙壓低聲音:
“賢弟快起,折煞我也!”
王進拇指無意識摩挲著武鬆肩甲的紋路,指尖觸到凸起的獅頭浮雕,心中暗歎——這武二郎如今已是朝廷鷹犬,那梁山的招攬,怕是要燙嘴三分。
“哥哥莫要推脫!”武鬆執拗地磕了個頭,發髻上的銀簪在陽光下晃得人眼花。
武鬆起身時帶起一陣風,腰間革帶上的銅鈴叮當作響,與遠處炊餅鋪的吆喝聲混作一團,
“走!去我家吃酒!我哥哥每日揉麵時都念叨‘不知王兄弟何時來’,金蓮也常問起你的槍法......”
“說起金蓮......”王進喉結滾動,伸手按住武鬆欲攬肩的動作,目光掃過武鬆腰間寒光凜凜的樸刀,
“當年我在滄州臨別時應下的,要帶兄弟們來為你主婚。隻是路途波折,這喜事......”
“哥哥說哪裏話!”武鬆爽朗大笑,震得簷下炊餅幌子嘩嘩作響,重重拍了拍王進後背,虎目裏映著晴空:
“男子漢當以功業為重!如今我做了都頭,炊餅鋪開遍縣城,正是風風光光迎娶金蓮的好時候!”
喜歡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請大家收藏:()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