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張清歸降獻良策,王進分兵取兩州
字數:2999 加入書籤
眾人見張清歸降心意甚篤,皆是歡喜。
王進望著漸沉的暮色,眉頭微蹙道:
“張清兄弟歸降是大喜,隻是關勝大軍不日便要兵臨城下,我等須即刻返回東平府商議對策。”
夜色如墨,王進、張清等人馬不停蹄趕回東平府。
城中燈火稀疏,隻有府衙內燭火通明,映照著一眾梁山好漢焦急的麵容。
王進大步踏入議事廳,眾人紛紛起身相迎。
吳用折扇一合,急步上前:
“頭領可算回來了,關勝大軍動向不明,隻知不日便要兵臨,我等正商議對策。”
王進微微點頭,目光掃過眾人,落在張清身上:
“張清兄弟如今已歸降我梁山。他熟悉東昌府,這對咱們應對關勝至關重要。”
張清聞言,上前一步抱拳道:
“王頭領,東昌府大小官吏多是趨炎附勢之輩,城中兵馬半數是我舊部。若蒙頭領信得過,張清願領兵前往,定能說降東昌府,為梁山添一處屏障。”
魯智深在旁捋著胡須道:
“張清兄弟這話說得在理!你本是東昌府猛將,由你去勸降,事半功倍!”
王進頷首道:
“我正有此意。關勝原打算聯合東平、東昌、淩州三路兵馬為先鋒,如今東平已在我手,東昌若能歸順,淩州便成孤懸在外的釘子。”王進話鋒一轉,眼中閃過一絲凝重,
“隻是淩州團練單廷珪、魏定國二人不可小覷——那單廷珪善用淡水浸兵之法,人稱‘聖水將軍’;魏定國能驅火器,號‘神火將軍’,二人聯手,戰力不容輕視。”
史文恭按劍道:
“頭領放心,某家願隨頭領前往淩州,定叫那二人束手就擒!”
董平也接口道:
“淩州兵馬雖勇,怎敵我梁山好漢?某家願為先鋒!”
王進沉吟片刻,起身道:
“如此便分兵兩路。張清兄弟,你與韓滔、彭玘率領東平府三千兵馬,即刻前往東昌府。切記,能勸降便不動刀兵,若遇頑抗,再行智取。”
“末將領命!”張清抱拳應道,眼中燃起鬥誌。
王進又轉向史文恭與董平:
“你二人隨我帶領新編的東昌舊部,星夜趕赴淩州。單、魏二將雖強,卻非鐵板一塊,我等先扼住淩州咽喉,再尋機招降。”
“遵令!”史文恭與董平齊聲應道。
當夜,祝家莊的打穀場上燈火通明。
張清點起兵馬,與韓滔、彭玘辭行。
臨行前,他望著田埂上“耕者有其田”的石碑,又看了看遠處熟睡的村莊,忽然翻身下馬,對著王進深深一揖:
“頭領放心,張清此去,定不負百姓所望。”
王進扶起他道:
“去吧,梁山的未來,正要靠你們這些後生。”
兩路人馬趁著月色分道揚鑣。
張清率領的隊伍裏,不少東平府降兵見主將竟是昔日東昌府猛將,皆是驚訝,待聽聞要去收複東昌府,更是士氣大振。
韓滔在旁笑道:
“張清兄弟,你這麵子可不小,這些兵卒見了你,比見了我這將官還精神。”
張清朗聲笑道:
“非是張清有麵子,是梁山的旗號能讓弟兄們信服。待拿下東昌府,讓兄弟們都看看,跟著梁山,到底有奔頭!”
另一邊,王進的隊伍正疾行在前往淩州的路上。
史文恭勒住馬道:
“頭領,那單、魏二人素與梁山無冤,若能招降,確是美事。隻是若他們執意不降,某家的槍可不認人。”
董平也道:
“某家聽聞那單廷珪性情耿直,魏定國脾氣火爆,或許能從單廷珪入手。”
王進望著天邊疏星,緩緩道:
“二人皆是忠勇之士,隻是明珠暗投。我等此去,先禮後兵,若能讓他們看清朝廷昏聵、梁山仁心,未必不能化敵為友。”
夜色漸深,兩路兵馬如同兩把利劍,悄無聲息地刺向預定的目標。
東平府的城樓上,燈籠在風中搖曳;東昌府的城門下,哨兵打著哈欠;淩州的營寨裏,更鼓聲聲慢。
誰也未曾料到,一場改變山東格局的風暴,已在月色中悄然凝聚。
張清望著前路,仿佛已看見東昌府的百姓打開城門,迎接新生活的景象;
王進則想著淩州城頭可能燃起的烽火,握緊了腰間的劍柄。
喜歡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請大家收藏:()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