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尋舊伴巧雲悵然,懷邪念禿驢潛行
字數:2941 加入書籤
楊雄望著窗外暮色,攥緊的拳頭緩緩鬆開:
“俺先前隻想著蠻幹,多虧兩位兄弟。往後俺楊雄這條命,就和兩位拴一處了!”
三人相視大笑,酒肆裏燈火搖曳,映著三張義氣相投的臉。
這一夜,薊州城外的酒話,成了三人結義的開端,也讓一場攪動小城的風雲,有了新的變數……
且說潘巧雲嫁入王家,王押司本就體子虛浮,又常宿在縣衙當值,十成日裏倒有七成不著家。
巧雲獨守空閨,白日裏聽著院外孩童嬉鬧,總想起幼時與楊雄在薊州街巷裏追跑的光景——
那時他替她摘牆頭的酸棗,她為他縫補磨破的袖口,笑聲能漫過半條街。
這日恰逢回門之日,天剛蒙蒙亮,巧雲便喚使女迎兒:
“快些取那件月白綾襖來,再把那支銀點翠的簪子尋出來。”
迎兒瞧著她眼角眉梢的笑意,打趣道:
“姑娘這打扮,倒比嫁過來時還鮮亮。”
巧雲抿唇一笑,對著銅鏡理了理鬢發,鏡中人雖添了幾分愁緒,眼底卻藏著掩不住的期待。
辭別王家時,她腳步輕快,裙裾掃過門階的青苔,像隻歸巢的燕兒。
剛進潘家院門,巧雲便問母親:
“楊大哥可有來過?”
母親支吾道:
“沒……沒見著。”
潘巧雲心裏一沉,卻仍不死心,徑直往楊雄家去。
院門關著,潘巧雲輕輕叩了叩,裏頭傳來一個陌生的聲音:
“哪位?”
開門見是巧雲,王進先是一怔,隨即認出她來——
雖那日喜宴上她頂著蓋頭,可這身姿步態,與拜堂時那抹窈窕身影一般無二。
身後的石秀正擦著樸刀,見來的是個容貌秀美的年輕婦人,也停了手,滿眼詫異。
潘巧雲瞧著院裏兩個陌生漢子,一個沉穩幹練,一個精悍銳利,都不是見過的麵孔,不由得愣在原地,腳步也頓住了,眼底閃過幾分疑惑:
這兩位是誰?怎會在楊大哥家裏?
王進見狀,忙拉了拉石秀的衣袖,上前一步拱手道:
“姑娘莫怪,在下王進,這位是石秀兄弟。我二人與楊雄兄弟投緣,暫借此處落腳。”
王進怕巧雲生疑,又補充道,“那日喜宴,在下也曾在場,隻是姑娘那時蓋著蓋頭,許是沒留意。”
石秀也跟著拱手,朗聲道:
“俺石秀,江湖人送綽號‘拚命三郎’,與楊大哥、王大哥一見如故,這幾日正一同習武論事。”
潘巧雲這才恍然,原來這兩位是楊雄的新朋友。
她定了定神,斂衽福了福身,聲音輕得像羽毛:
“原來是王大哥、石大哥。失禮了。”
說罷抬眼,怯生生問道,“敢問……楊大哥在嗎?”
王進側身讓她進來:
“楊兄弟出去了,許是一時半會兒回不來。”
王進見巧雲眼圈微紅,又道:
“那日喜宴上的事,楊兄弟心裏一直擱著,怕見了你反倒添堵,才躲著的。”
巧雲低下頭,指尖絞著衣角:
“我知道他是為我好。那日他氣得掀了桌子,我……我一直記掛著,不知他近來心緒好些沒?”
石秀在旁插話:
“楊大哥是條漢子,就是性子執拗。這幾日俺們三個整日在院裏舞槍弄棒,他悶了就打幾套拳腳,氣早消了大半,姑娘寬心便是。”
王進也點頭:
“是啊,昨日楊雄兄弟還說,等過些時日,想尋個由頭請你和潘公吃酒呢。”
巧雲這才展了展眉,嘴角漾起淺淺笑意,卻很快又黯淡下去:
“多謝二位大哥照拂。既是他不在,我便先回了。”
潘巧雲走到院門口,又回頭望了望緊閉的廂房,終究是一步三回頭地去了。
剛進潘家院門,就見牆根陰影裏探出來一顆光溜溜的腦袋,正是報恩寺的裴如海。
那和尚眯著眼,嘴角掛著幾分不懷好意的笑,見巧雲進來,忙縮了縮脖子,卻還是被潘巧雲逮了個正著。
潘巧雲心頭一陣厭煩。
這裴如海打她及笄時就常來晃悠,捧著串念珠,眼神卻總在她身上打轉,黏糊糊的叫人不自在。
喜歡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請大家收藏:()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