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安營大名探虛實,故友軍營尋楊誌
字數:2529 加入書籤
王進眼前一亮,猛地一拍大腿:
“說得對!我等聚義梁山,本為忠義,抗遼保國更是分內之事!傳令下去,全軍改換旗號,明日便以北上抗遼的名義,向大名府進發!
沿途若遇遼賊,隻管奮勇殺敵,凡斬遼賊首級者,記功賞銀;若有百姓受遼賊所害,務必全力救助!”
小校領命飛奔而去,眾人聞言無不精神振奮,齊聲應道:
“遵王天尊令!”
魯智深更是哈哈大笑,舉起禪杖道:
“早該這般!待俺去前麵開路,定要讓遼狗嚐嚐灑家禪杖的厲害!”
當晚,濟州城外的官道上燈火通明。梁山大軍列著整齊隊伍,“北上抗遼”的大旗在夜風中獵獵作響。
步兵在前,騎兵在後,糧草隊伍護在中間,沿途百姓聽聞梁山要去打遼賊,紛紛提著燈籠出來送行,有的遞上幹糧,有的送來熱水,還有年輕後生跪在路邊,懇求加入隊伍。
李逵扛著雙斧走在隊尾,見有個孩童追著隊伍跑,腳下一滑險些摔倒,便彎腰把孩子抱到肩上,粗聲粗氣道:
“小娃娃坐穩嘍,待俺殺了遼賊,帶你看大軍進城!”
惹得孩子咯咯直笑。公孫勝則騎著白馬,不時用拂塵掃開路邊的枯枝,怕刮著旁邊推著小車的老婦人。
王進勒馬走在隊伍中間,看著眼前的景象,對身旁的林衝歎道:
“民心向背,便是勝負關鍵。如今咱們打著抗遼的旗號,既得了大義,又順了民心,這大名府之戰,咱們已先勝了一籌。”
林衝點頭應和,目光望向大名府的方向,手中镔鐵刀微微出鞘,寒光在燈火下一閃而過。
這支滿載著希望的隊伍,在夜色中緩緩前行,朝著大名府的方向,踏出一條通往抗遼征程的道路。
晨曦剛漫過大名府外的荒坡,梁山大軍的營帳已如春筍般紮滿三十裏外的曠野。
青色帳幔連綴成片,“替天行道”與“北上抗遼”的大旗插在主營兩側,被晨風卷得獵獵作響。
王進勒住烏騅馬,抬手遮著陽光望向遠處的城池輪廓,磚牆上隱約能看見遼軍的黑色旗幟,沉聲道:
“此處地勢高闊,易守難攻,先令各營挖好壕溝、立起拒馬,謹防遼賊夜襲。”
身旁的林衝應聲點頭,轉身對親衛吩咐:
“傳下去,步兵營守外圍,騎兵營分兩隊巡邏,若見遼人斥候,隻擒不殺,留著問話。”
話音剛落,戴宗已提著甲胄快步趕來,腰間的神行甲片叮當作響:
“天尊哥哥,俺這就帶兩個弟兄,用神行法潛去遼營,定把他們的兵力部署、糧草囤處探得明明白白!”
王進拍了拍他的肩膀:
“戴院長多加小心,若遇危險,不必硬撐,先脫身回來。”
待戴宗化作一道殘影消失在道旁,他才轉向林衝、吳用與鄭天壽,語氣多了幾分鄭重:
“咱們四個分兩路行事——我與林教頭去軍營尋楊誌,吳軍師和鄭兄弟去盧府見盧俊義。”
說罷,他想起過往書信,又補充道:
“諸位還記得楊誌兄弟吧?當年他在梁山時,總念著祖上忠名,不願落草背負罵名。
我便勸他,若真心想洗刷汙名,不如回京認罪伏法,憑他一身武藝,未必沒有出頭之日。
後來他果然聽了我的話,離了梁山去東京,雖被判了發配,卻巧在大名府遇著梁中書賞識,如今已做了管軍提轄使,手裏握著些兵馬。
這次咱們要取大名府、退遼賊,他可是關鍵人物。”
林衝聞言點頭:
“楊製使槍法精湛,且在軍中有些根基,若能說動他裏應外合,大事便成了一半。”
吳用也道:
“盧俊義素有‘河北玉麒麟’之名,手下也有不少莊客,若能聯合同心之人,城中局勢便能攪動起來。”
四人當下換上尋常商販的青布短衫,把長槍、樸刀藏在裝著布匹的包袱裏,混在出城逃難、又被守軍攔回的百姓中靠近城門。
喜歡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請大家收藏:()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