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拜天地新人喜結連理,遞急奏權宦請征梁山
字數:3351 加入書籤
張貞娘上前一步,對著王進深深一揖,聲音哽咽:
“若非天尊哥哥與梁山諸位兄弟,我與夫君早已陰陽兩隔,哪有今日的團圓?梁山於我們夫妻,是再生父母!”
林衝也朗聲道:
“今日我與貞娘能在此成婚,全靠梁山庇佑!此後我夫妻二人,定當為梁山肝腦塗地,不負‘替天行道’四字!”
說罷,夫妻二人並肩而立,朝著台下眾人拱手,高唱道:
“梁山義,照乾坤,除奸惡,救黎民!今日聚,共此生,同患難,不相分!”
王進又簡要述及另外四對新人的過往:
雙槍將董平因拒附貪官遭陷害,梁山破城助他與程婉兒脫困;
武鬆蒙冤入獄、潘金蓮屢遭欺淩,是梁山讓二人絕境逢生;
石秀為救潘巧雲,與欺壓百姓的和尚裴如海,薊州貪官汙吏鬥爭,最終在梁山庇護下終成眷屬;
鄭天壽與劉秀娟更是得梁山之力,從劉高的魔爪中掙脫,覓得新生。
每一對的故事雖簡,卻都引得台下陣陣歎息與憤慨,待四對新人依次上前拜謝王進與眾人,滿場敬意更濃。
“吉時到!拜堂!”王進一聲令下,樂和的鼓板再度響起。
“一拜天地——”
五對新人轉身,對著朗朗晴空深深躬身,風卷著紅綢掠過,似是天地也為這樁樁美事頷首。
王進高聲道:
“天地為證,良緣永固!願此後風調雨順,歲歲安康!”
話音剛落,台下的大刀關勝率先振臂高呼:
“天地佑福,新人長安!”
眾好漢齊聲應和,聲震雲霄,孟州百姓也跟著喝彩,掌聲滾過演武場。
“二拜親友——”
五對新人轉向台下,梁山好漢與孟州百姓齊齊起身,掌聲與喝彩聲險些掀翻演武場的頂棚。
王進朗聲道:
“親友相扶,情義綿長!願此後互幫互助,家和事興!”
教頭史文恭拍著桌子大喊:
“互幫互敬,日子紅火!”
魯智深、李逵等人跟著附和,聲浪裹著笑意,將喜慶推得更高。
“夫妻對拜——”
新人兩兩相對,眉眼間滿是劫後餘生的珍惜,潘金蓮與劉秀娟的臉頰,在燭火映照下紅得似天邊晚霞。
王進含笑高聲:
“夫妻同心,其利斷金!願此後相濡以沫,白首不離!”
眾好漢起身拱手,齊聲應道:
“同心偕老,恩愛百年!”喝彩聲、鼓樂聲交織,將整場拜堂的喜慶推向了頂峰。
“婚宴開席——!”
鐵叫子樂和這一聲呐喊,似是點燃了孟州城的喜慶引線。
早已等候在旁的夥計提著食盒、推著酒桶四處奔忙,流水席從演武場蔓延開去。
順著大街繞進小巷,綿延數十裏,將整個孟州城織成一張熱鬧的網。
演武場上,梁山好漢們摟著肩膀大碗喝酒,魯智深赤著膀子啃著醬肘子,還不忘給身旁的孩童遞去一塊糖;
小巷深處,百姓們圍坐在臨時搭起的木桌旁,捧著熱乎的饅頭,看著穿梭的夥計提著酒壺滿街走,忍不住感慨:
“活了大半輩子,從沒見過這樣的熱鬧,也從沒見過這樣體恤百姓的好漢!”
連平日裏拘謹的孟州官員,也卸下了官威,端著酒碗與百姓碰杯,聽著他們念叨梁山開倉放糧、減免賦稅的好處,臉上滿是信服。
這場流水席,從正午一直吃到月上中天。
酒酣耳熱時,有百姓自發唱起了稱頌梁山的歌謠,歌聲從一條街傳到另一條街,最後竟成了全城的合唱;
孩子們則舉著紅燈籠,跟在梁山好漢身後,學著他們的模樣喊“替天行道”,稚嫩的聲音裏滿是崇拜。
自這日起,梁山的名聲如長了翅膀般,飛出孟州城,傳遍周邊數千裏地界。
田間勞作的老農,會跟孩童講起梁山好漢斬貪官、救百姓的故事;
市井裏的商販,說起梁山的流水席便讚不絕口;
連深閨中的女子,也聽聞了五對新人的佳話,感歎梁山的仁義。
沒人再把梁山當作“反賊”,反倒將其視作救苦救難的依靠——
有受了欺壓的百姓,會想著往孟州投奔;
有不堪苛政的小吏,也暗下決心要歸附梁山。
而梁山,不僅穩穩守住了孟州所轄的千裏領土,更因這份深得民心的聲望,為日後的大業打下了最堅實的根基。
孟州城內的歡宴尚在延續,東京汴梁的皇宮裏,卻已是一片凝重。
蔡京與童貫二人,一身朝服沾滿塵土,連口氣都來不及喘,便跌跌撞撞闖進紫宸殿,對著禦座上的趙佶連連叩首,聲音帶著驚慌:
“陛下!大事不好!孟州失守了!”
趙佶正把玩著手中玉如意,聞言猛地抬頭,臉色一沉:
“何事如此慌張?孟州乃中原要地,怎會失守?”
喜歡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請大家收藏:()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