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交鋒
字數:3647 加入書籤
蕭臨完全不在意西蒙陰翳的眼神,他語氣溫和,麵帶笑容,整個工作室裏隻剩下他波瀾不驚的聲音。
“我其實不怎麽看小說,但是我還是看過一些出名的驚悚作品。”
“比如斯蒂芬金的《寵物公墓》,阿加莎的《無人生還》,愛倫坡的《黑貓》。”
“如果你也看過的話,就會發現優秀的驚悚作品總是有兩個重要的共性。”
“是嗎?什麽共性?”西蒙聲音有些沙啞,眼神卻暗藏危險的深意,仿佛下一刻就會爆發。
但是蕭臨仍然能平靜而淡漠,甚至語氣中帶著居高臨下:“失控和自我毀滅。”
“前者是外在環境的脫離預期,比如說女兒的死亡,生死之間絕對界限的消失,還有……殺人。”
“後者是內在的墮落,比如對複活親人的渴望,彼此的猜忌,被一隻貓逼到發瘋。”
他看著西蒙:“但是你從來沒想過這些,你的作品裏沒有失控和自我毀滅,你在人與環境的關係方麵表現的非常外行。”
“你最自豪的《血淵》,你都沒能嚇到你的主角,隻不過是把他們殺了而已。”
“所以,這個故事在我看來,是一個非常平庸的故事。”
莉莉的臉色早已經暴怒,她怒聲道:“胡說八道,誰允許你對西蒙先生評頭論足的?”
“怎麽?西蒙先生經不起讀者的批評?”蕭臨輕描淡寫的瞥了他一眼。
“你……”
西蒙一把抓住莉莉的手腕,他瞳孔微微收縮,胸口也略微起伏,他盯著蕭臨過了許久才問道:“你……是什麽人?”
“我叫蕭臨,一個碰巧住在衛星鎮的超凡者而已。”蕭臨好整以暇,漫不經心,“對了,我蠻喜歡那個小鎮的,如果你要摧毀它,我會報複你。”
“你認為你有能力報複一個執掌命運的人嗎?”西蒙微微眯起眼睛,但這一次眼神中卻帶著一絲猶疑。
蕭臨則聳了聳肩:“不知道,但是至少我可以讓你付出一些代價,以後當你想起衛星鎮,你就會想‘當初如果同意談判就好了’。”
房間裏的氣氛變得更加沉重了幾分,任誰都能聽出來這是赤裸裸的威脅。
西蒙的手狠狠的攥緊,眼中湧起一絲憤怒。
但是片刻之後,那些憤怒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平靜。
西蒙開口道:“我也並非不願意幫助你們,可惜你們已經觸碰了手稿,故事一旦開始了,就無法終止了。”
“就沒有任何回旋的餘地嗎?”白嘯雲問。
“也不是完全沒有,隻是沒有你們想的那麽簡單罷了。”
西蒙看向自己用來寫作的那台打字機,輕聲說道:“如果你們需要的話,我可以不寫衛星鎮故事的結局,隻要沒有結局,命運就掌握在你們自己手中。”
說到這裏時,西蒙停頓了片刻才繼續說:“前提是你們能夠打破我設置的困境,否則還是會毀滅。”
白嘯雲輕輕歎了口氣,隨後點了點頭:“好,這個我們能接受,多謝西蒙先生了。”
西蒙搖了搖頭:“不用謝我,本來就是我有錯在先,總之,希望你們能平安活下來吧。”
雙方沒有過多的寒暄,之後白嘯雲就起身,雙方禮貌道別。
西蒙並沒有離開工作室送他們,等到樓下傳來關門的聲音時,莉莉才咬牙切齒的說道:“那些下等人,居然敢對先生您這種態度,還有那個蕭臨,不知天高地厚的蠢貨!”
“西蒙先生,難道我們真的就這麽放過他們嗎?”
西蒙示意她不要動怒,他靠在自己的皮質座椅上平靜的說道:“他們對我構不成威脅,但是我不希望他們影響到我的晉升,晉升是最重要的。”
“可是……”
“放心吧,他們贏不了我的故事,注定難逃一死。”西蒙說。
當然,還有一點他沒有說出來,那個名叫蕭臨的超凡者,西蒙不知道他的實力怎麽樣。
但他剛剛的評價,讓西蒙有一種被完全洞穿的感覺,一時間居然有些失態。
而這也是他最後同意收手的主要原因。
他不是一個願意冒險的人。
“其他的六個地方的狀況怎麽樣?”西蒙問莉莉。
“故事已經開始了,隻要這七個地點的人全部死亡,故事就算是完整了。”
西蒙欣慰的笑了起來,笑容裏滿是單純:“那就好,隻要能夠完成這部涉及幾萬人的鴻篇巨製,我應該就能順利晉升了。”
……
“那個混賬就是個瘋子!長得人模狗樣的,但是腦子完全是壞的!”一離開西蒙的工作室,林念念就按捺不住的罵道。
“好了好了,別生氣了。”白嘯雲拍了拍林念念的腦袋,又轉向蕭臨,“蕭臨先生,這次真的是多虧你了。”
“沒錯,蕭臨先生你真是太帥了,幾句話就把那個瘋子氣的半死,真的是太厲害了!”林念念也滿臉放光,“蕭臨先生你到底是怎麽做到的?”
“不是我厲害,隻是他寫的確實不怎麽樣,在我們那個時代……番茄都不一定過簽的那種。”蕭臨調笑道。
但是林念念和白嘯雲都沒太聽懂。
“好了,先下線吧,雖然最大的危機解除了,但是西蒙的手段不會那麽容易被破解,我們還是要做好準備。”
隨後白嘯雲和林念念就下線了,蕭臨也打算跟著他們一起下線。
但就在他打算默念下線的時候,突然,他眼前的景象開始故障般的微微閃爍。
蕭臨眨了眨眼,閃爍停止了,但是不知道什麽時候,一個漆黑的色塊出現在他的眼前。
它就這麽漂浮著,顯得突兀而猙獰。
隨後,一行扭曲的猩紅色文字在色塊上顯現出來。
“你……是誰?”
蕭臨凝望著那猩紅色的文字,微微蹙眉,他看向城市的遠方,那座巨大的黑牆仍然屹立在那裏,通天徹地。
蕭臨沒有理會這則信息,而是選擇了直接下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