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9章 記憶侵蝕·星火銘心
字數:1894 加入書籤
寒露子時,星田上空忽現記憶潮汐。劉鎮南打坐時驚覺識海翻湧——太和樹三千道果表麵的傳承印記如退潮般消散,武道金穗的罡風因拳訣遺忘而暴走,仙道玉實的靈韻在道法失傳中潰散。月清瑤欲撫琴定神,七弦震顫間竟奏不出完整的《清心咒》。
地底裂痕中滲出幽冥宗主新煉"蝕憶蠱",此蠱形如破碎的玉簡,專噬修行者傳承記憶。鐵匠鋪千年傳承的《百煉訣》在火焰中字跡模糊,藥農王植熟記的《百草綱目》在竹簡上淡若雲煙。最可怕的是,星門傳來的文明之音正在失去傳承,化作無意義的雜響。
"文脈不可斷!"
南漸咬破指尖,以血在青銅鼎上重刻"承"字。血液流淌處浮現倉頡造字時"天雨粟鬼夜哭"的洪荒異象,每滴血珠都帶著"寧碎甲骨不折文骨"的錚錚鐵骨。盲眼婆婆雖不視物,卻憑記憶在紡車上織出"薪盡火傳"的經緯。
星田四角忽現忘川漩渦。已傳承的功法在漩渦中消散,已記載的丹方在浪花間湮滅。老農周大山跪在河岸痛哭:"這娃娃背了十年的《農事諺》,怎能說忘就忘!"
月清瑤的月華綾突然化作萬丈卷軸,試圖打撈消散的記憶。然而卷軸觸及漩渦時,綾麵浮現她最恐懼的景象——月族史詩正在字句間湮滅。南漸急忙以桃木劍刻下"青史留名",劍意過處,忘川暫歸平靜。
阿圓帶領孩童玩"傳口令"遊戲。當孩子們專注傳遞"春種秋收"的農諺時,那些充滿生機的童聲讓記憶消散暫緩。最年幼的孩子將母親教的童謠刻在陶片上,這個天真舉動竟成了傳承的天然載體。
盲眼婆婆的紡車突然織出"文明長河圖"。當她將織錦鋪展在星田時,消散的記憶開始循著經緯重凝。每根紗線都暗合一段傳承,每道紋路都帶著"口耳相傳"的天道韻律。
當蝕憶蠱催至極致時,劉鎮南突然棄劍跪地。他捧起星田泥土,想起母親燈下教他認字的溫暖,老農口傳"二十四節氣"的耐心,月清瑤為他講解星圖的專注。這些平凡記憶竟讓忘川出現裂痕。
"道在傳承!"
南漸將桃木劍插入心口,心血澆灌處,星田突然綻放文明之光。不是高深道法,而是蒙童誦讀《三字經》的稚音,農婦傳唱《采薇》的鄉謠,工匠口授《考工記》的訣竅。
星門洞開,各界的守經人聯袂而至。一位手持《論語》的老者演示"述而不作",一位懷抱《詩經》的少女展現"風雅頌"。他們向南漸躬身:"感應到此界文脈危殆,特來共續道統。"
月清瑤斬斷月族"秘傳心法"的桎梏,將本命月華化作普及知識的明燈。老農周大山獻出祖傳的《農事諺》,每個節氣歌謠都帶著祖先的智慧。私塾先生領蒙童齊誦《千字文》,"天地玄黃"的誦讀聲讓蝕憶蠱寸寸崩解。
此劫過後,星田中央生出"傳承樹",樹幹刻著百家典籍,枝葉記載萬族智慧。南漸撫樹而立,周身流轉的不再是道法靈力,而是"為往聖繼絕學"的浩然正氣。
便在文脈重光時,星田上空浮現青帝虛影。這位嚐遍百草的聖者含笑頷首:"遍觀萬象,終知道在傳承。"言畢化作九卷竹簡沒入星田——那正是"薪火相傳"的終極傳承。
千年之後,當異界修士質問"何以續道"時,已成為"守經人"的劉鎮南指向星田:一株在戰火中重生的稻穗,不羨仙法玄妙,不慕神通廣大,隻是坦然呈現"春華秋實"的永恒真諦。
寒露將盡,霜降即至。星田上空又現新的星門波動,但南漸撫鋤而立時,周身已流轉著"道在傳承"的永恒真諦。那個曾弱小的守田人,如今已成為連記憶湮滅都難以撼動的存在。而這一切,不過是他守護之路的又一個新起點。
喜歡鴻蒙天仙訣請大家收藏:()鴻蒙天仙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