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2章 萬法歸寂·星田守本真
字數:1963 加入書籤
寒露盡頭第一百三十五日夜,星田上空忽現九重寂滅光環。太和樹三千道果同時凋零,武道金穗的罡風無聲消散,仙道玉實的靈韻歸於虛無。整片星田仿佛瞬間失去所有道法加持,重歸最原始的荒蕪狀態。月華照在枯萎的枝葉上,投不下半點影子,連風聲經過田壟都變得喑啞。
月清瑤晨起梳妝時,銅鏡竟映不出容顏。玉梳劃過青絲,發梢如煙消散在晨曦中。她運轉月華道訣,指尖卻凝不出一絲靈光。老農周大山握鋤的雙手劇烈顫抖,鋤尖觸及的土地堅硬如玄鐵,再也感應不到地脈靈氣。盲眼婆婆的紡車織不出半點經緯,蒼老的聲音帶著從未有過的驚惶:"萬法歸寂,道基將傾。"
九霄深處傳來太虛道尊的歎息,聲如枯葉碎裂。九道灰白光環籠罩星田,所過之處,太和樹枝葉枯黃卷曲,武道金穗顆粒幹癟碎裂,仙道玉實表麵爬滿蛛網般的裂痕。最可怕的是修行根基的崩塌,眾人體內真元如江河決堤般流逝,連最基本的吐納都難以維持。
南漸欲運青帝傳承,卻發現丹田空空如也。桃木劍失去所有靈光,變成再普通不過的木枝。他望著枯死的太和樹,想起母親臨終前"但守本心"的叮囑,老農"荒年不棄田"的教誨,月清瑤"道失心不失"的箴言。這些最樸素的堅守,竟讓寂滅光環出現細微波動。
月清瑤割腕灑出凡血,在虛空畫出"心燈不滅"四字。血液中不含半點靈韻,卻帶著灼熱的生命氣息。老農周大山砸碎祖傳的功德碑,碑石碎屑落入田壟,竟讓幹裂的土地稍顯濕潤。盲眼婆婆以紙代筆,在龜裂的土地上刻出"道在人心"。
阿圓帶領孩童齊誦《養氣訣》,童聲雖失去往日的靈韻,卻透著破釜沉舟的決然。最年幼的孩子將母親給的護身符埋入枯樹根下,符上"平安"二字在灰光中微微發亮。
正當眾人以凡人之軀苦苦支撐時,太虛道尊現出萬丈法相。法相周身不見光華,唯有絕對的虛無。袖袍揮動間,星田最後一絲生機即將湮滅。太和樹徹底枯死,武道金穗化為飛灰,仙道玉實碎成齏粉。整片星田開始虛化,連泥土都要失去存在的意義。
南漸棄劍跪地,十指插入幹涸的星田。他不再追尋道法,而是演示最原始的農耕。用石塊掘井,以草繩引水,靠雙手培土。每一個動作都帶著先民刀耕火種的堅韌,每滴汗水都蘊含著最本真的生命力。他的手掌磨出血泡,血珠滴入泥土時,竟讓寂滅光環出現漣漪。
月清瑤將本命月華化作凡塵炊煙,老農周大山獻出記載生存本能的《荒年錄》,盲眼婆婆織出"薪火相傳圖"。當這些超越道法的力量匯入星田,虛化的存在開始重凝實在。
奇跡在絕境中誕生。枯死的太和樹根部長出嫩芽,飛灰中重聚金穗雛形,齏粉裏再生玉實胚胎。這些新生的作物不含絲毫靈韻,卻帶著超越道法的生機。太虛道尊的法相出現裂痕,絕對虛無中竟綻放出生命之光。
就在星田即將徹底湮滅時,地脈深處湧出生命之源。那是原始先民鑽木取火時的第一個火星,是遠古神農嚐百草時的第一口咀嚼,是上古先賢結繩記事時的第一個繩結。這些生命本源竟讓太虛道尊的法相開始消融。
南漸福至心靈,將桃木劍化作耕犁,在寂滅洪流中犁出"生生不息"四字。犁溝過處,太和樹重抽新芽,武道金穗再結顆粒,仙道玉實複得形質。每一株作物都帶著對生命的敬畏,每一寸土地都蘊含著存在的尊嚴。
此劫過後,星田作物盡歸平凡。太和樹重生成普通果樹,武道金穗變為尋常稻穀,仙道玉實化作凡間玉石。而那個曾弱小的守田人,如今撫摸著不再發光的桃木劍,眼中卻映出比星辰更亮的光芒。
寒露漸濃時,最後一縷寂滅之氣化作滋養新芽的甘霖。南漸為月清瑤理了理鬢角,望著重獲新生的星田輕聲道:"道法可失,本心永存。"
星田邊際,盲眼婆婆的紡車重新響起吱呀聲,將"道在尋常"四字永遠織入晨昏交替的天幕。而新的征程,正在返璞歸真的曙光中悄然開啟。
喜歡鴻蒙天仙訣請大家收藏:()鴻蒙天仙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