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沙鳴月映莫高窟 僵化魔影鎖畫魂
字數:3460 加入書籤
詩曰:
流沙漫卷千年壁,敦煌文脈繪天章。
魔影僵化凝畫魂,以靈動破滯續藝光。
車隊西出玉門關,駛入茫茫戈壁,敦煌古城的輪廓在落日餘暉中漸顯。鳴沙山的沙丘如金色波浪起伏,月牙泉的碧水倒映著漫天霞光,莫高窟的崖壁洞窟鱗次櫛比,空氣中彌漫著流沙的幹燥與壁畫顏料的古樸氣息。這座河西走廊的文化樞紐,曾是東西方文明交匯的十字路口,佛教藝術、中原畫風、西域紋飾與絲路故事在此凝固於崖壁,飛天的飄帶、反彈琵琶的舞姿、佛經故事的彩繪,共同鐫刻著“靈動鮮活、兼容並蓄”的藝術文脈印記。
敦煌研究院的蘇晴院長早已在莫高窟九層樓前等候,身著簡約的研學服飾,手中捧著一卷《敦煌遺書》殘卷:“近年莫高窟頻繁出現異象,部分壁畫的色彩無故暗沉,飛天壁畫的飄帶竟凝固不動,甚至有洞窟內的彩繪人物麵容變得僵硬刻板;周邊的民間藝人陷入創作瓶頸,固守陳舊技法,拒絕任何藝術創新,背棄了敦煌藝術‘隨時代而靈動、融眾長而鮮活’的初心。古籍記載,莫高窟深處的‘敦煌文脈窟’藏著靈脈核心,第二十四位聖靈便封印於此,但如今窟內被‘僵化魔能’侵蝕,魔將正利用固守陳規的執念,扼殺藝術的靈動與創新,妄圖斬斷敦煌文脈的鮮活根基!”
眾人隨蘇晴院長穿行於莫高窟的洞窟群,沿途可見工匠們正在修複壁畫,飛天圖騰的靈動、供養人的虔誠、佛經故事的生動在崖壁上徐徐展開,榆林窟的西夏壁畫、西千佛洞的北魏造像,處處彰顯著敦煌藝術的多元與鮮活。行至敦煌文脈窟,隻見洞窟開鑿於崖壁深處,洞口以漢白玉雕刻而成,門楣上“靈動永續”的匾額泛著淡青色光澤,門框兩側的浮雕刻著吳道子畫風的飛天、張僧繇“畫龍點睛”的典故,纏繞著帶著藝術靈動之力的符文。
“敦煌文脈窟是敦煌藝術的核心,窟內藏有顧愷之《洛神賦圖》摹本、閻立本《步輦圖》殘片與曆代畫工的創作手稿。”蘇晴院長輕撫門框,“入口被‘靈動同心鎖’封印,需以五人之力分別注入‘韻、神、形、意、創’五種藝術核心能量,方能開啟。這五種能量對應敦煌藝術的韻律之美、精神之核、形態之準、意境之遠與創新之力,是破解僵化魔能的關鍵——敦煌文脈的核心是靈動創新,而非固步自封!”
新星澈啟動檢測儀,屏幕上顯示出強烈的聖靈能量,同時一道帶著凝滯氣息的暗黃色能量在窟內湧動,檢測儀發出急促警報:“魔將修為已達鴻蒙境後期初期,擅長操控僵化與停滯能量,能固化藝術形態、扼殺創新思維,能量波動中帶著‘滯藝’的邪異屬性——以刻板取代靈動,以守舊摧毀創新!”
話音剛落,一股詭異的僵化氣息從文脈窟中擴散開來,眾人瞬間感到心底的創新意識被壓製,固守執念被無限放大:時硯初執著於“文脈傳承需一成不變”,拒絕任何形式的創新表達;戰滄瀾偏執於“武道招式需墨守成規”,不願突破傳統桎梏;代清禾沉迷於“地脈能量需保持原始形態”,反對任何改造運用;新星澈執著於“技術參數需絕對精準”,排斥靈活變通;和仲珩則動搖了“藝術需兼容並蓄、與時俱進”的理念,陷入守舊與創新的糾結。“是‘僵化蝕藝陣’!能讓人陷入刻板執念,背離藝術靈動的本質!”和仲珩強運人文能量護住心神,“敦煌藝術的核心是‘靈動鮮活、推陳出新’,唯有打破僵化,方能破解!”
時硯初望著窟內壁畫中飛天的靈動舞姿,感受著曆代畫工“師古而不泥古”的創作初心,僵化執念漸漸消散:“我注入‘韻’之力,以韻律之美激活靈動;和仲珩注入‘意’之力,以意境之遠升華內涵;戰滄瀾注入‘神’之力,以精神之核凝聚魂魄;代清禾注入‘形’之力,以形態之準塑造根基;新星澈注入‘創’之力,以創新之力突破桎梏!”
五人分站文脈窟大門兩側,運轉體內鴻蒙境中期巔峰能量。時硯初的文脈能量化作金色韻光,流淌著藝術韻律;和仲珩的人文能量化作青色意光,蘊含深遠意境;戰滄瀾的武道能量化作紅色神光,凝聚精神內核;代清禾的地脈能量化作綠色形光,塑造精準形態;新星澈的魂波能量化作白色創光,突破守舊桎梏。
“靈動同心,聖靈覺醒!”五人同時念動敦煌藝術箴言,門框上的符文瞬間綻放青光,與五人能量共鳴,心底的刻板執念漸漸消散,靈動之心重新回歸。文脈窟的石門緩緩向內開啟,一股純淨的敦煌文脈能量撲麵而來,正是第二十四位聖靈——“敦煌聖靈”的能量。
一道身著古樸畫工服飾、手持僵化畫筆的魔將從窟內走出,臉上帶著冷漠的獰笑,僵化畫筆一揮,無數暗黃色的僵化能量化作顏料,朝著眾人潑灑而來:“唯有刻板才是藝術的真諦!今日便讓敦煌文脈淪為僵化的標本!”魔將再揮畫筆,空中浮現出巨大的僵化圖騰,試圖將眾人卷入刻板守舊的深淵,徹底扼殺藝術的靈動與創新。
“以靈動破僵化,以創新續藝魂!”和仲珩率先出手,展開《敦煌遺書》殘卷,文墨化作青色光盾,擋住僵化顏料;時硯初運轉文樞之力,文脈能量化作金色經文,書寫“靈動創新”四字,形成防禦屏障;代清禾引動敦煌綠洲地脈能量,化作清泉,滋潤僵化之心;新星澈啟動芯片,模擬敦煌藝術的靈動頻率,幹擾魔將的僵化操控;戰滄瀾縱身躍起,武道能量化作劍形氣芒,劈向魔將手中的僵化畫筆。
敦煌聖靈的能量從文脈窟內爆發,一道身著畫聖服飾、手持融合諸家畫風的毛筆,正是敦煌聖靈。“魔障,休得玷汙敦煌文脈,殘害‘靈動鮮活、推陳出新’的傳承!”聖靈將毛筆一揮,無數純淨的靈動符文融入五人能量,形成一道“靈動破魔陣”,瞬間淨化了部分僵化能量。
五人會意,立刻將體內能量與敦煌文脈結合。時硯初的“韻”之力化作“韻律符”,激活藝術靈動;戰滄瀾的“神”之力化作“精神符”,凝聚藝術魂魄;代清禾的“形”之力化作“形態符”,築牢藝術根基;和仲珩的“意”之力化作“意境符”,升華藝術內涵;新星澈的“創”之力化作“創新符”,突破藝術桎梏。
五種符文與聖靈的毛筆能量交織,形成無堅不摧的攻擊波,朝著魔將轟去。魔將試圖再次揮動僵化畫筆,釋放更強的僵化能量,但“靈動破魔陣”的能量純粹無匹,僵化能量被瞬間淨化,僵化畫筆應聲碎裂。“不——!僵化才是藝術的永恒!”魔將發出淒厲的嘶吼,身形漸漸消散,最終化為黑煙徹底消失。
異化能量被徹底淨化,敦煌古城的靈動重歸常態,壁畫的色彩恢複鮮亮,飛天的飄帶重新舞動,民間藝人重拾創新之心,敦煌藝術的鮮活與多元再次彌漫在崖壁之間。敦煌聖靈化作一道流光,匯入通玄石能量網絡,留下一道青光注入五人體內:“此乃敦煌之力,能助你們堅守靈動之心,守護藝術傳承。下一位聖靈被困於揚州古城,那裏是江南水鄉的樞紐,藏著運河文明與市井文化交融的密碼,魔源已派出第二十五位魔將駐守!”
蘇晴院長雙手作揖,對著五人深深鞠躬:“聖靈覺醒,敦煌文脈永續,你們守住了‘靈動鮮活、推陳出新’的藝術智慧!”時硯初感受著體內成功突破至鴻蒙境後期的能量,眼中滿是堅定:“揚州古城藏著運河的通航底蘊、淮揚菜的飲食文化與揚州八怪的藝術創新,我們即刻啟程,繼續喚醒聖靈,向著魔源之心的核心奮勇前進!”
車隊駛離敦煌古城時,揚州方向的天空中,一道帶著江南水汽與功利浮躁的暗綠色能量正在凝聚,那是第二十五位魔將的氣息,透著功利與浮躁。五人相視一笑,意氣風發——鴻蒙境後期的修為配上二十四大聖靈之力,再加上“靈動創新”的敦煌底蘊,任何魔障都無法阻擋他們守護文脈、天地共生的征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