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雲岡石佛映長城 對立魔風裂塞魂

字數:3423   加入書籤

A+A-


    詩曰:
    雲岡佛韻融胡漢,大同文脈鑄城魂。
    魔風煽動族群隙,以睦破仇續共生。
    車隊北越恒山,穿行於晉北高原的溝壑之間,大同古城的輪廓在塞北長風中日漸清晰。雲岡石窟的千年石佛依山而坐,華嚴寺的遼代殿宇氣勢恢宏,萬裏長城的殘垣蜿蜒於群山之上,空氣中彌漫著風沙的蒼勁與煤炭的厚重。這座“塞上明珠”,曾是漢蒙文化交融的前沿陣地,鮮卑拓跋氏的漢化革新、晉商與草原部落的茶馬互市、長城內外的族群守望,共同鐫刻著“胡漢一家、睦鄰共生”的邊塞文脈印記。
    大同市文物局的拓跋宏主任早已在雲岡石窟曇曜五窟前等候,身著融合漢蒙風格的服飾,手中捧著一卷《魏書·釋老誌》抄本:“近年大同古城異象頻發,雲岡石窟的石佛麵部出現裂痕,長城隘口的烽火台無故燃起黑煙;部分民眾被族群對立的執念裹挾,漢蒙商戶斷絕往來,甚至因瑣事爆發衝突,背棄了大同‘長城為媒、共生為魂’的初心。古籍記載,古城深處的‘塞上文脈閣’藏著靈脈核心,第二十八位聖靈便封印於此,但如今閣內被‘對立魔能’侵蝕,魔將正利用族群隔閡煽動仇恨,妄圖斬斷邊塞文脈的共生根基!”
    眾人隨拓跋宏主任穿行於大同古城的街巷,沿途可見漢式四合院與蒙族包式建築相鄰而居,工匠們正在製作銅器與皮毛製品,華嚴寺的鍾聲與草原牧歌隱約交織,處處彰顯著胡漢文化的交融與包容。行至塞上文脈閣,隻見建築融合遼金佛殿與蒙族穹頂風格,青磚牆體上雕刻著漢式纏枝蓮與蒙族卷草紋,門楣上“睦鄰永續”的匾額泛著淡灰色光澤,門框兩側的浮雕刻著昭君出塞、拓跋宏漢化、晉商通漠北、蒙漢共築長城等場景,纏繞著帶著胡漢共生之力的符文。
    “塞上文脈閣是邊塞精神的核心,閣內藏有北魏佛造像殘件、遼代經卷、晉商通蒙文書與蒙漢和親信物。”拓跋宏主任輕撫門框,“入口被‘睦鄰同心鎖’封印,需以五人之力分別注入‘和、融、信、義、睦’五種邊塞核心能量,方能開啟。這五種能量對應族群和睦、文化融合、商貿誠信、鄰裏信義、疆域睦鄰,是破解對立魔能的關鍵——大同文脈的核心是共生互鑒,而非族群對立!”
    新星澈啟動檢測儀,屏幕上顯示出強烈的聖靈能量,同時一道帶著暴戾氣息的暗灰色能量在閣內湧動,檢測儀發出急促警報:“魔將修為已達鴻蒙境後期巔峰,擅長操控族群對立與仇恨能量,能放大曆史隔閡、煽動極端情緒,能量波動中帶著‘裂塞’的邪異屬性——以仇恨取代包容,以對立摧毀共生!”
    話音剛落,一股詭異的對立氣息從文脈閣中擴散開來,眾人瞬間感到心底的族群偏見被無限放大:時硯初執著於“漢文化主導邊塞”,輕視遊牧文化價值;戰滄瀾偏執於“長城為界、互不侵擾”,排斥族群往來;代清禾沉迷於“農耕地脈純粹性”,否定草原靈脈的融合意義;新星澈執著於“中原技術優越性”,忽視遊牧文明的智慧;和仲珩則動搖了“族群共生是邊塞根基”的理念,陷入對立與包容的糾結。“是‘對立蝕魂陣’!能讓人陷入族群仇恨的執念,背離共生初心!”和仲珩強運人文能量護住心神,“大同文脈的核心是‘胡漢一體、睦鄰共生’,唯有放下偏見,方能破解!”
    時硯初望著雲岡石窟中融合犍陀羅風格與中原技法的石佛,感受著晉商大院裏“匯通天下”的包容胸懷,偏見漸漸消散:“我注入‘和’之力,以族群和睦化解對立;和仲珩注入‘融’之力,以文化融合接納差異;戰滄瀾注入‘義’之力,以鄰裏信義凝聚人心;代清禾注入‘信’之力,以商貿誠信築牢紐帶;新星澈注入‘睦’之力,以疆域睦鄰守護安寧!”
    五人分站文脈閣大門兩側,運轉體內鴻蒙境後期巔峰能量。時硯初的文脈能量化作金色和光,滋養和睦之心;和仲珩的人文能量化作青色融光,促進文化交融;戰滄瀾的武道能量化作紅色義芒,堅守鄰裏信義;代清禾的地脈能量化作綠色信光,守護商貿誠信;新星澈的魂波能量化作白色睦光,守護疆域安寧。
    “睦鄰同心,聖靈覺醒!”五人同時念動邊塞共生箴言,門框上的符文瞬間綻放灰光,與五人能量共鳴,心底的仇恨執念漸漸消散,共生之心重新回歸。文脈閣的木門緩緩向內開啟,一股純淨的塞上文脈能量撲麵而來,正是第二十八位聖靈——“塞上聖靈”的能量。
    一道身著融合漢蒙服飾、手持扭曲彎刀的魔將從閣內走出,臉上帶著暴戾的獰笑,扭曲彎刀一揮,無數暗灰色的對立能量化作利刃,朝著眾人劈來:“族群對立才是永恒!今日便讓邊塞文脈淪為仇恨的戰場!”魔將再揮彎刀,空中浮現出巨大的對立圖騰,試圖將眾人卷入族群仇恨的深淵,徹底摧毀胡漢共生的根基。
    “以睦破仇,以共生製對立!”和仲珩率先出手,展開《魏書·釋老誌》抄本,文墨化作灰色光盾,擋住對立利刃;時硯初運轉文樞之力,文脈能量化作金色經文,書寫“胡漢共生”四字,形成防禦屏障;代清禾引動大同地脈與長城靈脈能量,化作清流,洗滌仇恨殘留;新星澈啟動芯片,模擬邊塞共生的純淨頻率,幹擾魔將的對立操控;戰滄瀾縱身躍起,武道能量化作斧形氣芒,劈向魔將手中的扭曲彎刀。
    塞上聖靈的能量從文脈閣內爆發,一道身著北魏漢化貴族服飾、手持融合佛塵與馬鞭的信物,正是塞上聖靈。“魔障,休得玷汙塞上文脈,殘害‘胡漢一體、睦鄰共生’的傳承!”聖靈將信物一揮,無數純淨的共生符文融入五人能量,形成一道“睦鄰破魔陣”,瞬間淨化了部分對立能量。
    五人會意,立刻將體內能量與塞上文脈結合。時硯初的“和”之力化作“和睦符”,化解族群隔閡;戰滄瀾的“義”之力化作“信義符”,凝聚鄰裏信任;代清禾的“信”之力化作“誠信符”,築牢商貿紐帶;和仲珩的“融”之力化作“融合符”,促進文化互鑒;新星澈的“睦”之力化作“睦鄰符”,守護疆域安寧。
    五種符文與聖靈的信物能量交織,形成無堅不摧的攻擊波,朝著魔將轟去。魔將試圖再次揮動扭曲彎刀,釋放更強的對立能量,但“睦鄰破魔陣”的能量純粹無匹,對立能量被瞬間淨化,扭曲彎刀應聲碎裂。“不——!族群對立才是邊塞的真相!”魔將發出淒厲的嘶吼,身形漸漸消散,最終化為黑煙徹底消失。
    異化能量被徹底淨化,大同古城的共生重歸常態,雲岡石窟的石佛裂痕修複,長城的黑煙消散,漢蒙商戶重拾往來,民眾們摒棄族群偏見,邊塞的包容與安寧再次彌漫在晉北高原。塞上聖靈化作一道流光,匯入通玄石能量網絡,留下一道灰光注入五人體內:“此乃塞上之力,能助你們堅守共生之心,守護睦鄰傳承。下一位聖靈被困於銀川古城,那裏是西夏故都,藏著黨項族與中原文明交融的密碼,魔源已派出第二十九位魔將駐守!”
    拓跋宏主任雙手作揖,對著五人深深鞠躬:“聖靈覺醒,塞上文脈永續,你們守住了‘胡漢一體、睦鄰共生’的邊塞智慧!”時硯初感受著體內鴻蒙境後期巔峰的澎湃能量,眼中滿是堅定:“銀川古城藏著西夏王陵的神秘底蘊、賀蘭山岩畫的遠古印記與回漢共生的民俗風情,我們即刻啟程,繼續喚醒聖靈,向著魔源之心的核心全速前進!”
    車隊駛離大同古城時,銀川方向的天空中,一道帶著沙漠戈壁氣息與極端排他的暗黃色能量正在凝聚,那是第二十九位魔將的氣息,透著偏執與隔絕。五人相視一笑,意氣風發——鴻蒙境後期巔峰的修為配上二十八大聖靈之力,再加上“睦鄰共生”的邊塞底蘊,任何魔障都無法阻擋他們守護文脈、天地共生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