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尋覓新人計劃
字數:4789 加入書籤
龍吟風的手指仍停在輿圖上,朱筆懸於半空,墨珠將落未落。諸葛雄的筆尖也在素箋上頓住,像是被某種無形之力牽住。
方才陳岩三人退出議事廳的腳步早已遠去,廳內隻剩風穿過窗縫的輕響。火盆裏炭塊塌了一角,餘燼微閃,映得牆上輿圖邊緣泛出暗紅。
“他們能扛起巡武會,是好事。”龍吟風終於開口,聲音低沉,卻無半分遲疑,“可這擔子不能隻壓在三個人肩上。”
諸葛雄抬眼,目光落在案上那枚青灰玉符上——它已被移回原處,裂痕依舊清晰。
“你是說,該動真格的了?”
“早該動了。”龍吟風收回手,將朱筆擱下,轉身走向牆邊兵器架。他取下一卷黃絹,抖開,上麵密密麻麻標注著三十年來各地武脈斷絕之地。紙麵泛舊,邊角磨損,顯是翻閱多次。
“中原名門,三代以內,能用劍者不足三十人。練刀的,十之八九隻會花架子。拳腳功夫,更是淪為演武場上的把式。”他將黃絹鋪在輿圖之上,一角壓住西北荒原的標記,“我們當年尋傳人,隻盯著世家子弟,結果呢?血魔教一個反間計,就讓兩個苗子自相殘殺。”
諸葛雄默然。那兩人他曾親自試過根基,天賦極佳,心性也穩。誰能想到,其中一人竟是幼年被調包的敵方細作。
“所以這次,不看出身。”龍吟風一掌拍在輿圖中央,“不看師承,不看名號。我們要找的是能在絕境中活下來、還能挺直腰杆走路的人。”
諸葛雄緩緩點頭:“四方尋蹤名錄,我已擬了輪廓。北至雪嶺哨所,南抵瘴林藥寨,東達孤島漁村,西入沙海廢城。凡有武脈遺存、異象頻現之地,皆列其中。”
“不止這些。”龍吟風走到案前,抽出一支空白竹簡,“還要加三條線。”
“哪三條?”
“第一條,曾遭滅門卻有一人幸存者。第二條,身負重罪卻從未傷及無辜者。第三條,棄武多年,但每逢亂局必出手者。”
諸葛雄提筆的手微微一頓:“這些人……大多遊離於江湖之外。”
“正因如此,才幹淨。”龍吟風冷聲道,“世家子弟耳目太多,心思太雜。有人想靠傳人身份翻身,有人想借機報仇,還有人不過是想進中樞混個庇護。可那些真正活在風雨裏的,反倒不在乎名頭。”
他頓了頓,語氣略緩:“就像陳岩。他爹是邊關守卒,死時連口棺材都沒有。他從小在馬廄裏睡,十五歲才摸到一把斷刀。可就是這個人,能在滄州案裏壓住怒火,先查證,再動手。”
諸葛雄提筆蘸墨,在竹簡上寫下第一條:“凡列入名錄者,須經三問。”
“哪三問?”
“一問:是否曾為活命而殺人?若答是,則記;若答否,反要深查——江湖哪有不染血的幹淨人?二問:殺人之後,是否後悔?若答從不後悔,剔除;若答有時夜不能寐,留名。三問:若今日有人許你富貴權勢,換你放棄所持之道,你答什麽?”
龍吟風聽完,嘴角微揚:“最後一問最狠。”
“最真。”諸葛雄落筆如刻,“人可以犯錯,可以軟弱,但不能背叛自己走過的路。一旦低頭,便再難抬頭。”
廳內一時寂靜。燭火晃了一下,光影在兩人臉上交錯。
龍吟風忽然彎腰,從案底抽出一隻鐵匣。鎖扣鏽跡斑斑,他用力一掰,哢的一聲彈開。裏麵是一疊泛黃紙頁,每一頁都蓋著不同門派的印鑒。
“這是三大王閉關前留下的‘遺脈錄’。”他抽出一頁,遞給諸葛雄,“你看這個。”
紙上寫著一行小字:“東海琅琊島,林氏女,七歲碎石開碑,九歲退群盜,十一歲父兄盡歿於海寇之手,獨存。”
諸葛雄眉頭微皺:“此人若還在世,如今應有二十七八。”
“去年有人在閩南漁港見過她。”龍吟風收起紙頁,“用一根船槳打退六名水賊,事後默默離去,沒人知道她姓甚名誰。”
“她已棄武?”
“或許不是棄,是藏。”龍吟風目光沉沉,“像她這樣的人,江湖不知道有多少。我們過去沒去找,是因為總覺得傳人該是光鮮體麵的,該由長輩引薦、師門保薦。可真正的種子,往往長在廢墟裏。”
諸葛雄沉默片刻,提筆在名錄末尾添上一條:“凡列入者,不得主動現身。由信使暗訪,觀其行止,錄其事跡,三月為期,再定去留。”
“好。”龍吟風點頭,“信使人選,必須可靠。”
“我親自挑。”諸葛雄道,“墨風那邊也可借用幾名暗線,他們常年在外,耳目靈便。”
“還有一事。”龍吟風走到窗邊,推開木欞。夜風湧入,吹動案上紙頁嘩嘩作響。“帝王槌的線索,不能再拖。”
諸葛雄抬眼:“你真打算讓它重現江湖?”
“它本就不該消失。”龍吟風望著遠處城樓上的燈火,“三大王當年封槌,是因無人能承其重。可現在不同了。巡武會立了,規矩定了,缺的是一錘定音的力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可帝王槌認主極嚴,曆代唯有三人能揮動。”
“那就找第四人。”龍吟風轉身,目光如刃,“我不信天下之大,竟無一人配得起它。”
諸葛雄凝視他片刻,緩緩寫下:“尋人計劃分兩路。一路為四方名錄,廣搜民間奇才;二路專尋帝王槌傳人,目標鎖定三類人:曾震裂兵器而不傷己者,單手接住墜梁而不退步者,以及——在死局中仍敢出第一招者。”
龍吟風看著那行字,緩緩吐出一句:“最後一類,最容易找,也最難活。”
兩人對視一眼,皆未言語。
諸葛雄將名錄初稿折好,放入特製油紙袋中,再塞進銅管,封口用蠟印壓緊。他將銅管置於案角,與那枚青灰玉符並列。
“第一批信使,後日啟程。”他說。
“路線呢?”
“北線走雁門關,入漠北廢城;南線經五嶺,下南疆藥穀;東線渡海至琅琊島;西線穿沙道,抵昆侖殘堡。”
龍吟風拿起朱筆,在輿圖上劃出四道紅線。筆鋒所至,每一處都被點上一個小紅圈。
“就從這裏開始。”他指著西北荒原那個標記,“那個掃院老仆,你還記得他名字嗎?”
諸葛雄搖頭:“隻知他活過了大火,此後三十年每日清掃廢院,風雨無阻。有人說他瘋了,也有人說他在等一個人。”
“等什麽人?”
“不知道。但他掃地時,嘴裏總念一句:‘槌未斷,心不死。’”
龍吟風眼神一凜。
片刻後,他轉身走向兵器架,取下一支短鐵尺,長約一尺二寸,通體烏黑,無鋒無刃。他將其放在案上,推至諸葛雄麵前。
“這是當年從帝王殿廢墟裏撿回來的殘件。”他說,“據說是槌首斷裂後墜地所化。你若見到那個老仆,把這個交給他。若他接過時不顫抖,也不跪拜,反而問你——‘它還缺什麽’,那就說明,我們找對地方了。”
諸葛雄伸手觸了觸鐵尺,寒意透膚。他將其小心包起,放入懷中。
“若他問別的呢?”
“若他問別的,”龍吟風背過身,望向窗外,“說明我們還沒資格談傳承。”
廳內再度陷入靜默。燭火將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投在牆上輿圖之上,仿佛與那些紅點融為一體。
諸葛雄提起筆,準備謄寫最後幾行細則。筆尖剛觸紙麵,忽聽龍吟風低聲說道:
“還有一條規矩,加進去。”
“什麽?”
“凡入選者,不得知自己已被列入名錄。”
諸葛雄筆尖一頓。
“什麽意思?”
“讓他們繼續活著,像從前一樣。”龍吟風聲音低沉,“不要告訴他們將來會怎樣,也不要給他們希望。等哪一天,我們站在他們麵前,拿出證據,說出緣由,再問一句——願不願意接這一棒。”
諸葛雄緩緩放下筆。
良久,他重新提筆,在名錄末尾添上最後一行小字:
“尋人非選人,布局非定局。待風起時,自有真金浮出。”
喜歡天王刀訣請大家收藏:()天王刀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