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新典傳燈遍山河,守脈同心續千秋
字數:4326 加入書籤
兩界山的晨光剛漫過護世盟門前的青石階,將石階上的地脈符文染成暖金色時,議事壇廣場上已聚滿了人。各派修士身著宗門服飾,手持新修訂的《地脈守護全書》第三版;村落代表們背著竹籃,裏麵裝著準備帶回的靈草種子;聯合學堂的弟子們則穿著統一的青色製服,忙著維持秩序——所有人都有序地排隊,等待領取護世盟特製的“守護錦囊”。
錦囊用南疆聚靈藤編織而成,袋口係著淡藍色的靈絲繩,內裝著三枚基礎預警符與一張折疊的簡化版地脈圖譜。圖譜上用不同顏色標注出各地的地脈節點與常見問題處理方法,哪怕是不識字的百姓,也能通過圖案理解內容。蘇清寒站在高台旁,看著一位老人接過錦囊後,小心翼翼地展開圖譜,由身旁的弟子講解如何識別地脈異常,臉上露出安心的笑容。她輕聲對身旁的墨淵說:“新典發布隻是第一步,要讓這些紙上的智慧真正落地,融入每個村落、每位百姓的生活,還得靠大家一起傳播、一起實踐。”
墨淵點頭,目光轉向不遠處的林小婉——她正半蹲在地上,耐心地教一位拄著拐杖的老人使用預警符。隻見她指尖輕輕劃過符紙,演示著如何注入微弱靈力激活符咒,還特意強調:“老人家,要是符紙變成紅色,就說明地脈可能有異動,您記得及時告訴村裏的守護者。”老人認真地跟著模仿,枯瘦的手指顫抖著觸碰符紙,當符紙泛起淡藍光時,眼中滿是驚喜。“弟子們成長得很快,已經能獨當一麵了。”墨淵語氣中帶著明顯的欣慰,“往後他們會成為新典傳播的主力軍,帶著這些知識和工具,把守護的種子撒到更偏遠、更需要的地方。”
當日午後,護世盟的傳訊塔突然亮起急促的紅光——這是緊急傳訊的信號。一枚來自東南沿海“望漁村”的傳訊符快速飛來,落在值守修士手中,隨即被送到蘇清寒麵前。符紙上的字跡潦草而急促,還帶著海水的濕氣,內容令人擔憂:“護世盟仙長親啟,望漁村附近海域近日突發異常靈氣波動,海底靈藻大麵積枯萎,養殖區的靈魚也大量逃離,村民們嚐試自救卻無果,懇請仙長速來相助!”落款是“望漁村周伯”——半年前,望漁村曾派周伯作為代表參加守護燈巡展,還帶回了《地脈守護全書》,特意組織村民學習海洋靈脈守護與靈藻培育技術。
蘇清寒與墨淵看過傳訊符後,當即決定帶著林小婉、陳默兩名新弟子一同前往望漁村。飛舟升空後,蘇清寒展開東南沿海的詳細地脈圖,平鋪在艙內的案幾上。她指尖在標注“望漁村”的位置輕輕停留:“望漁村世代依賴海洋靈脈生存,靈藻是靈魚的主要食物,也是村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此次靈氣異常,大概率是海底地脈節點出現偏移,或是有外物墜入海中幹擾了靈氣流轉。”墨淵取出地脈探測儀,仔細調試著參數,屏幕上很快顯示出巡展時記錄的望漁村海域靈氣數據:“巡展時我們測過這裏的基礎數據,靈氣純度穩定在每立方丈六十單位,波動幅度小於百分之二。到了地方,先對比當前數據與曆史記錄,就能快速判斷問題根源。”
飛舟抵達望漁村上空時,眼前的景象令人揪心:往日碧綠清澈的海麵此刻泛著灰敗的暗黃色,岸邊的礁石上漂浮著大片枯萎的靈藻,顏色發黑,失去了往日的光澤;漁村的碼頭旁,幾十名村民圍在一起,臉上滿是焦慮與無助,有的老人甚至抹著眼淚。周伯看到飛舟的身影,立刻拄著拐杖快步跑來,渾濁的眼睛裏滿是急切,聲音哽咽:“仙長,你們可算來了!三天前的夜裏,海麵突然泛起詭異的紅光,第二天一早,靈藻就開始成片枯萎,靈魚也像受了驚嚇一樣,全都逃離了養殖區。我們按新典裏寫的‘靈藻急救法’嚐試換水、補充靈氣,卻一點效果都沒有,再這樣下去,村裏人的生計就全完了。”
蘇清寒跟著周伯來到海邊,彎腰撿起一片漂浮的枯萎靈藻,指尖傳來幹澀的觸感。她取出地脈感應鈴,注入一縷靈力——清脆的鈴聲在海邊響起,卻帶著雜亂無章的波動,與巡展時記錄的穩定頻率截然不同。“地脈節點確實出現了偏移,而且有外來能量幹擾。”她蹲下身,指尖輕輕觸碰海水,一縷靈力順著指尖探入深海,仔細感知著水下的靈氣變化,“下方五裏處的海底地脈節點,相比之前的位置偏移了三尺左右,而且節點周圍附著著一股微弱的陰寒之氣,初步判斷,可能是有攜帶陰性能量的舊年法器墜入海底,影響了地脈靈氣的正常流轉。”
墨淵與陳默當即準備下海探查。他們從儲物袋中取出深海避水符,貼在衣襟上,催動靈力激活符咒——淡藍色的防護罩瞬間籠罩全身,隔絕海水的同時抵禦深海高壓。兩人帶著地脈探測儀與照明法器,縱身躍入海中。半個時辰後,海麵突然泛起一陣微光,墨淵與陳默的身影從水中浮現,手中共同托著一件鏽跡斑斑的銅鍾。銅鍾約有兩尺高,表麵刻著複雜的上古符文,部分符文已經磨損,還殘留著淡淡的陰寒之氣,即便在陽光下,也讓人感到一絲涼意。“這是上古時期的‘鎮邪鍾’,推測是古代商船沉船時墜入海底的。”墨淵用靈力擦拭著鍾身的鏽跡,露出更多符文,“鍾身上的鎮邪符文受損後,不僅失去了原本的功效,還釋放出陰寒之氣,幹擾了周邊地脈的靈氣流轉,導致靈藻枯萎、靈魚逃離。”他頓了頓,補充道,“隻需用靈力修複受損的符文,再將銅鍾移至地脈節點旁作為鎮物,就能穩定靈氣,恢複海域的正常生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林小婉則跟著周伯來到村民中間,取出隨身攜帶的《地脈守護全書》第三版,翻到“海洋地脈守護”章節,向村民們詳細講解書中補充的“外來幹擾應對法”:“遇到這類因外物幹擾導致的靈氣異常,除了修複地脈節點,還要用靈藻粉末混合海水,均勻灑在受影響的海域,靈藻粉末能吸附空氣中的雜質,加速靈氣淨化。”她一邊講解,一邊現場演示如何製作靈藻粉末——將新鮮靈藻曬幹後研磨成粉,加入少量海水調成糊狀。期間,村民們不時提出疑問,比如“靈藻粉末的用量”“灑粉的頻率”,林小婉都耐心解答,還拿出紙筆記錄下這些實戰中遇到的具體問題,計劃將其補充到典籍的修訂筆記中,讓後續的守護方法更具操作性。
修複工作持續了整整兩日:墨淵與陳默負責修複鎮邪鍾的受損符文,兩人輪流注入靈力,仔細修補每一道磨損的紋路;蘇清寒則站在海邊,通過地脈感應鈴引導海底地脈節點歸位,過程中不時調整靈力輸出,確保節點精準回到原本的位置;林小婉則帶領村民們采集新鮮靈藻,製作靈藻粉末,再乘船前往受影響的海域,將粉末均勻灑入海中。當最後一株培育好的靈藻苗被植入海底靈藻床時,海麵漸漸恢複了往日的碧綠,陽光透過海水,能看到靈藻苗在水中輕輕擺動;沒過多久,成群的靈魚也重新遊回養殖區,在水中歡快地穿梭。村民們看到這一幕,激動地歡呼起來,周伯更是緊緊握著蘇清寒的手,連連道謝:“多虧了仙長們的幫助,還有新典裏的知識,我們的生計總算保住了!往後,我們一定更用心地學習守護方法,守護好這片海。”
離開望漁村的那天清晨,村民們自發聚集在碼頭,捧著裝滿曬幹靈藻的布包與陶罐裝的醃製靈魚,前來為飛舟送行。周伯代表村民將禮物遞到蘇清寒手中:“仙長,這些都是村民們的一點心意,帶著路上吃。往後望漁村就是護世盟的‘海洋守護站’,要是其他沿海村落遇到類似問題,我們也能幫忙出份力!”蘇清寒接過禮物,指尖觸到布包的溫熱,心中滿是溫暖:“守護地脈是我們共同的責任,你們願意學以致用,主動參與守護,才是對新典最好的認可,也是對守護信念最好的傳承。”
飛舟返回兩界山的途中,林小婉坐在艙窗邊,認真整理著此次望漁村的修複記錄,從問題發現、原因分析到具體解決方案,都記錄得詳盡清晰。她抬起頭,語氣滿是感慨:“以前總覺得新典裏的知識已經很全麵了,沒想到實戰中還會遇到這麽多新問題。看來典籍不能一成不變,需要不斷根據實際情況補充、完善,才能更好地適應不同地域、不同類型的地脈守護需求。”蘇清寒點頭,望著窗外掠過的雲層:“這就是為什麽我們一直強調‘實踐出真知’——每一次實戰中的新發現、新方法,都是對守護智慧的補充,能讓後續的守護者少走彎路,讓守護之路走得更穩、更遠。”
回到兩界山後,蘇清寒、墨淵與兩名弟子立刻將望漁村的案例整理成詳細報告,附上地脈數據對比圖、鎮邪鍾的符文圖譜與靈藻修複步驟,一同存入護世盟的典籍修訂檔案庫。與此同時,林小滿根據此次案例與之前巡展收集的民間方法,開始組織編撰弟子們編寫《地脈守護全書》第三版的“實戰增補冊”。增補冊計劃采用小冊子形式,篇幅精簡,重點收錄望漁村的海洋地脈修複、西域的聚靈草改良、南疆的地脈感應木牌製作等最新實戰案例,方便各地守護者隨時查閱、補充知識,讓守護智慧能更快速地傳遞到每一個需要的地方。
當晚,護世盟的議事壇內,蘇清寒與墨淵並肩站在窗前,望著夜空中璀璨的星辰。守護燈的暖光從室內透出,映照著桌上攤開的《地脈守護全書》第三版與“實戰增補冊”的手稿,書頁上的字跡在燈光下格外清晰。“你看,”蘇清寒輕聲開口,聲音被晚風輕輕托起,“新典就像一棵大樹,不斷吸收各地的實踐經驗與民間智慧,長出新的枝丫,變得越來越茂盛。”墨淵握緊她的手,掌心的溫度傳遞著堅定的力量,眼中滿是溫柔與期待:“這棵樹會繼續生長,守護的人也會越來越多。隻要我們所有人同心協力,守住這份智慧,守住這份信念,修真界的山河就會永遠安寧,守護的故事也會永遠續寫下去,直到千秋萬代,直到地脈永存。”
月光如水,灑在兩界山的每一寸土地上,守護燈的光芒與新典的字跡交相輝映,如同在輕聲訴說著一個關於智慧、成長與同心守護的故事。這個故事,會在修真界的每一個角落流傳,會被一代又一代的守護者銘記,直到地脈永存,盛世無疆。
本章完。
喜歡地脈千年:守護者的征程請大家收藏:()地脈千年:守護者的征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