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新春助新域穩脈,網絡同心啟新程

字數:4124   加入書籤

A+A-


    兩界山的新春,暖陽融化了屋頂的殘雪,屋簷垂下的冰棱化成水珠,滴落在青石板上。東坡的靈草區裏,耐凍靈草的綠芽頂破薄雪,海靈草的葉片貼著濕潤土壤舒展,連空氣裏都飄著泥土與草木的清新氣息。
    地脈小衛士同盟的孩子們背著鼓囊囊的“新春幫扶包”,在護世盟廣場上列隊。包裏裝著為新區域準備的物資:給石林穀的防凍幹草、給稻禾鄉的綠肥種子、給蘆葦蕩的水質檢測試紙,還有每村一套的改良版測靈儀與《護脈新手冊》最新增補了“春季護脈要點”)。
    王小樹站在隊伍前,手裏舉著“幫扶分工表”,聲音清亮:“今天分三隊行動,目標是幫新村莊把春季護脈工作落地。第一隊跟我去石林穀,重點教岩石縫隙防凍加固和靈氣日常監測;第二隊由銀飾女孩帶隊去稻禾鄉,指導綠肥種植和土壤肥力提升;第三隊由數據記錄隊隊長帶隊去蘆葦蕩,協助搭建水位監測站和水域靈草養護。”
    他頓了頓,指著每個隊員的背包補充:“每個隊都配了1名技術骨幹,要在村裏駐點幫扶一周。記住,咱們不僅要幫他們解決眼前的問題,更要教會他們獨立操作,真正讓他們融入網絡。”
    “明白!”孩子們齊聲回應,紛紛檢查背包裏的物資。銀飾女孩從包裏掏出一小袋靈草灰,笑著對隊員說:“稻禾鄉土壤肥力底子薄,靈草灰能應急。咱們還得教他們用村裏的枯枝落葉自製靈草灰,以後就不用等咱們送了。”
    數據記錄隊的隊長則翻出蘆葦蕩的地脈圖譜,在上麵圈出重點區域:“蘆葦蕩的核心是水位控製,咱們要先找到三個關鍵監測點,把臨時水位站搭在那裏,數據才準。”
    沒過多久,三隊人馬分別登上飛舟。飛舟劃破晨霧,朝著不同方向飛去。
    王小樹帶領的石林穀小隊,率先抵達目的地。石林穀四麵環山,隨處可見陡峭的岩石,地脈節點就藏在岩石縫隙裏。村長帶著幾位村民早已在村口等候,手裏還捧著曬幹的野果。
    “小英雄們可算來了!”村長拉著王小樹的手,往村裏走,指著路邊一塊大岩石皺起眉:“冬天給縫隙填的幹草,有好幾處被風吹鬆了。這幾天氣溫回升,怕融雪滲進去結冰,把縫隙堵死了。”
    王小樹蹲下身,用手撥開岩石縫隙裏的幹草,仔細查看:“別擔心,咱們有辦法加固。”他從背包裏拿出靈脈晶屑和黃土,“先把鬆動的幹草換掉,再用黃土混合靈脈晶屑調成稀泥漿,塗在縫隙表麵。泥漿幹了能固定幹草,晶屑還能輔助靈氣流通,一舉兩得。”
    隊員們立刻分工:有的幫村民更換幹草,有的攪拌泥漿,有的教村民如何用小刷子把泥漿塗進縫隙。石林穀的年輕小夥阿石學得最快,很快就獨立完成了一處縫隙的處理。他舉著沾滿泥漿的手,興奮地說:“原來這麽簡單!以後我們每天都來檢查,保證縫隙不會堵!”
    王小樹笑著遞給他測靈儀:“光檢查還不夠,還要學會看靈氣數據。你按這個開關開機,把探頭插進岩石旁的土壤,數值在12以上就是正常,低於10就要趕緊找原因。”阿石跟著操作,看著屏幕上跳出的“12.8”,開心地喊:“咱們的地脈靈氣很穩定!”
    與此同時,銀飾女孩帶領的小隊已在稻禾鄉的田埂上忙碌起來。稻禾鄉是平原農耕區,田裏還留著去年收割後的稻茬,部分地塊的土壤泛著淺白,一看就是肥力不足。
    青岩村的技術骨幹李伯蹲在田邊,抓起一把土撚了撚,對圍過來的村民說:“這種土太瘦,得種點綠肥養一養。咱們帶的是‘紫雲英種子’,撒下去十天就能發芽,長到半尺高翻進土裏,就是最好的肥料。”
    他一邊說,一邊演示播種:“種子要均勻撒,每畝地撒兩斤,覆蓋半寸薄土,再澆一次靈泉水,保準發芽快。”村民們立刻拿來竹筐和鋤頭,跟著學播種。一位大媽邊撒種子邊問:“靈泉水不夠咋辦?普通井水行不行?”
    銀飾女孩走過來,笑著回答:“普通井水也可以,就是要多澆一次。另外,咱們還可以把家裏的枯枝落葉堆起來腐熟,製成有機肥,比靈泉水更管用。”她還拿出土壤檢測儀,幫村民測地塊肥力,“這塊地肥力2.3,需要多撒些靈草灰;那塊地肥力3.1,直接種綠肥就行。”
    村民們拿著小本子,認真記下每句話。村支書看著忙碌的孩子們,感慨地說:“以前種地全憑老經驗,現在有了科學方法,今年的收成肯定差不了!”
    蘆葦蕩這邊,數據記錄隊的孩子們正和清塘村的技術骨幹一起,搭建臨時水位監測站。蘆葦蕩水域廣闊,水麵上長著零星的枯萎靈草,遠處的蘆葦叢隨風搖晃。
    隊長指著準備好的材料——幾根竹竿、一卷測繩、一塊木板,對村民說:“咱們選三個關鍵監測點,每個點插一根竹竿,竹竿上綁上測繩,標上刻度,每格代表一寸水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一邊搭架子,一邊解釋:“紅色刻度線是‘警戒水位’,超過就要排水;藍色刻度線是‘最低水位’,低於就要補水。每天早上記錄一次,數據記在這個本子上,方便後續對比。”
    村民們跟著幫忙扶竹竿、綁測繩。一位年輕村民疑惑地問:“光看水位夠嗎?水裏的靈氣咋測?”數據記錄隊的隊員立刻遞給他水質檢測試紙:“把試紙放進水裏泡一分鍾,變成綠色就是正常,變黃就是靈氣不足,這時候就要給水域靈草撒點靈脈晶屑。”
    大家跟著試紙檢測,看著試紙變成鮮亮的綠色,都鬆了口氣。村長握著隊長的手說:“以前管水全憑感覺,現在有了監測站和試紙,再也不用怕靈草枯萎了!”
    三天時間很快過去,各隊的幫扶工作都有了明顯成效。
    石林穀的岩石縫隙全部完成防凍加固,村民們不僅學會了用測靈儀,還自發組成了“岩石監測小組”,每天輪流檢查;稻禾鄉的紫雲英種子順利發芽,田埂上冒出一片嫩綠,土壤肥力檢測數據比之前提升了0.5;蘆葦蕩的三個臨時水位監測站全部投入使用,水域靈草的新芽也從枯萎的草叢中冒了出來。
    當孩子們準備離開時,各村的村民都帶著禮物來送行。石林穀的村民用岩石雕刻了小巧的靈草擺件,每個孩子都收到一個;稻禾鄉的村民裝了滿滿一袋新磨的大米,還塞了幾個剛蒸好的米糕;蘆葦蕩的村民則采了新鮮的濕地靈草,編成小籃子送給大家。
    “謝謝你們!”石林穀的村長緊緊握著王小樹的手,眼眶有些發紅,“等秋天靈草成熟了,我們一定帶著最好的靈草籽去兩界山,和大家一起分享成果!”
    返回兩界山的路上,飛舟穿過傍晚的雲霞。孩子們坐在飛舟上,翻看著幫扶記錄冊——上麵貼著現場照片,記著村民的反饋,還有手寫的改進建議,每個人臉上都滿是自豪。
    王小樹翻到石林穀的記錄頁,笑著說:“新村莊的學習能力比咱們預想的還強,隻要接下來定期回訪兩次,他們就能完全獨立護脈了!”
    銀飾女孩點頭,指著稻禾鄉的土壤數據補充:“我們還要把這次的幫扶經驗整理成‘春季新域護脈案例’,補充到《小衛士實戰手冊》裏,以後再幫新村莊,就能少走很多彎路。”
    當晚,護世盟的議事壇裏燈火通明。孩子們圍坐在長桌旁,將三隊的幫扶資料分類整理:石林穀的岩石加固步驟圖、稻禾鄉的綠肥種植教程、蘆葦蕩的水位監測站搭建指南,一一歸檔。
    蘇清寒端著剛煮好的靈草茶,給每個孩子倒了一杯,笑著說:“新春開局就能幫新域站穩腳跟,這是個好開頭。你們用實際行動讓新村莊感受到了網絡的溫暖,也讓‘同心護脈’的信念更牢固了。”
    墨淵看著資料裏的村民反饋,點頭補充:“接下來可以把幫扶案例分享給所有村莊,讓大家都能借鑒經驗。隨著更多村莊加入,護脈網絡會越來越強,修真界的地脈也會永遠穩固。”
    月光溫柔地灑在兩界山,靈草區的綠芽在夜色中輕輕生長,守護林的枝條在風中輕輕搖曳。護世盟的守護燈散發著暖黃的光,與桌上的幫扶資料交相輝映,仿佛在輕聲訴說著護脈網絡新春助新域的故事。
    這份跨越山海的情誼與智慧,會繼續在修真界傳遞,讓更多地脈常青,直到地脈永存,盛世無疆。
    本章完。
    喜歡地脈千年:守護者的征程請大家收藏:()地脈千年:守護者的征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