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 事不宜遲,填房!

字數:3507   加入書籤

A+A-


    關於“金桑葉倉儲”這家公司,張市村了解的人也是有一些的,畢竟大行和二行有人在城裏一些衙門當差,打聽清楚對於老頭子張氣恢來講,不算什麽困難的事情。
    整個公司最有價值的不動產有兩樣,一個是在江邊碼頭的大型冷庫,能單吃一個暨陽市五千平方冷庫的外地公司並不多,也足見桑家集資的實力還是不錯的,並且官麵上門路也很可以。
    這個冷庫帶附屬設施,總價是三百多萬,實際市場價值超過四百萬。
    能一次性裝庫四千多噸肉類,拿來租賃也是每天都有得賺。
    不過,桑家管事兒的胃口大,在河北北道想要直接做肉類批發生意,所以暨陽市這個內陸港,打造成了轉運中心。
    至少曾經是這麽計劃的。
    結果碰上了真正的豪門世族,一個牛肉補貼就被幹死了。
    當初桑家內部集資的人頭數也是成百上千,其中就有老周的朋友桑守業。
    桑守業從老婆娘家還有老父親桑家平那裏借了十萬之後,又找上了自己幾個舅舅家的表兄弟借了五萬,然後就是跑物流的老朋友們借了五萬。
    一共二十萬拿了“金桑葉倉儲”五個點的股份;之後就是專門跑“金桑葉倉儲”所在暨陽港和漳水港之間的千裏長途。
    收入絕對不低,所以貨車除了車廂上刷了“金桑葉”的油漆,車子本身是他又貸了二十萬再籌錢買的。
    正常情況下,三五年就發了,到時候雇傭兩個人開車,車子折舊再賣,這些都是壓手到不能再壓手的銀子。
    奈何世事難料,桑家的主家為了自保,直接把外麵的生意停的停關的關,現在直接裝死等債主們主動壓低要求。
    時下盯上“金桑葉倉儲”的公司並不在少數,而且基本都是有國際貿易業務的為主。
    現在,張大象也盯上了。
    他不但饞那個五千平方的大冷庫,也饞“金桑葉”原先在南美的生意。
    嚴格來說,那些生意是桑家主家的,以桑守業的地位,能知道就不錯了,具體是個什麽情況,那是稀裏糊塗的。
    入股“金桑葉”並不意味著桑守業牛逼,從桑家的核心業務出發,是以河北北道的幽州為中心向外輻射的,那麽像“金桑葉”這種遠在暨陽市小地方的附屬公司,那就是湊份子用的。
    能賺錢,但賺不了大錢。
    幾百萬而已,不如漳水港保稅區一個工廠的小半個車間,全年營業額估計還不如漳水港肉類批發公司一天。
    不過,對於現在的張大象來說,這就很適合了。
    “象十二,我實話跟你講,老桑那邊大股東比較複雜,個人呢,最大的好像叫桑家升,是他老家的一個叔叔;這個第二大呢,我聽‘金桑葉’的人講,好像是叫什麽‘安邊東桑家莊資產管理公司’。老桑本人就是東桑家莊的,不過他胃口大,直接拿了二十萬出來,而不是跟人隨份子一樣在那個資產管理公司湊數。其餘小股東……我就不清楚了,我就一個跑長途的。”
    老周也是為難,他把知道都說了一遍。
    這麽上心,那也不是沒有緣由的,除了確實想著照顧一下老朋友的妻兒老小,還有就是桑守業從他這裏借了四萬塊錢……
    他現在就盼著桑家侄女能成功,到時候這四萬塊錢,興許就能原封不動地拿回來。
    要不然……
    之前債主們追上娘兒兩個的門,有個債主就是想要回桑守業請客吃飯的用餐費,全部加起來三千八百多,最後抹了個零,三千就不要了,拿了八百多銷賬。
    沒辦法,就有那麽多了,這八百多不要的話,那還得繼續抹零。
    這種抹零跟抹脖子有啥區別?
    “也就是說,大股東其實就是桑家自己人,是這個意思吧?”
    “那肯定的啊,‘金桑葉’算是新公司了,外地人過來暨陽市,就算有本地人的股份,也就三五個點,不會太多的,稍微意思意思。”
    “嗯,很好,這些消息對我來說很有用。老周,多謝。”
    “應該的應該的,那……我嫂嫂和侄女那裏……”
    “事不宜遲,我這就安排家裏長輩嬸娘嫂嫂先去北門立交橋擺一桌。我這裏的情況,張家這邊會講清楚,三書六聘該有的都有,就是精簡一下,但金銀首飾肯定是不會少的。”
    “那好,那好,我這就給旅館先打個電話,把事情說一聲。”
    “行,那再麻煩老周你一下,我去找家裏長輩。”
    “不麻煩不麻煩,你忙你忙……”
    老周去打電話的時候,張大象直接上了一輛二手“水車”回家裏。
    這車是上了牌的,張大象也沒有無證駕駛,他已經新搞了十一張身份證,每張身份證都改了年齡,名字也懶得改,反正張市村有十二個人同名同姓也不是不行……
    至於說駕駛證,本來花三千塊買,後來就花了二百。
    三千塊,是十六歲張大象的價;二百,是五十五歲某個族叔的價錢。
    到了家裏,張大象去了一趟祠堂,然後幾個老頭兒各自回家找到了自己的兒媳,再由一個老太太帶隊,坐車就去了北門立交橋的那家旅館。
    婦女們客客氣氣,雖然沒有媒婆,該有的“誇誇誇”流程還是要走的,然後把十二房的跟腳曬出來,讓一臉懵的娘兒兩個隨便挑。
    能出來的婦女都是能說普通話的,要是隻會講方言,那肯定各種囉嗦不清。
    “李大姐,你也不要擔心我們家會欺負人,我們就是本地鄉下農村的,沒有那麽多規矩,人能嫁過來,就是我們張家的人……”
    “這張象要‘一房十二祧’,也是有緣由的,他爺爺原先有親兄弟九個,都打仗打沒了,去年退休之後,就想著給九個親兄弟續香火,所以兼祧九房。將來呢……”
    “……反正嫁過來之後,絕對不會像舊時候一樣做什麽偏房,就是正房,真要說張象以後又如何了,那也是妯娌,絕不是大小姨娘……”
    其實嬸娘嫂嫂們講這些話也覺得惡心,但沒辦法,過來了一人給二百,話講得好聽之後還有紅包,那再惡心……也還是講了吧。